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8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82篇
林业   33篇
农学   126篇
基础科学   9篇
  253篇
综合类   476篇
农作物   104篇
水产渔业   43篇
畜牧兽医   138篇
园艺   68篇
植物保护   3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Carbohydraseproduction of Hypsizygus marmoreus cultured on sawdust rice bran medium by bottle cultivation was investigated to elucidate the carbohydrase utilized as the growth substrate for the fruit-body formation of this fungus. Among the extracellular enzymes assayed, xylanase showed the highest activity. This activity greatly increased during the end of vegetative mycelial growth and fruit-body formation. Among the cellulases. CM-cellulase showed higher activity than avicelase. The activities of -1,3-glucanase, amylase, and chitinase were low. Among the intracellular enzymes, both xylanase and amylase showed higher activity levels than the other carbohydrases. In contrast, -1,3-glucanase, avicelase, and chitinase activities in mycelia were considerably lower.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xylanase, CM-cellulase, and amylase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mycelial maturation and fruit-body growth of H. marmoreus.  相似文献   
32.
秦岭南坡中山地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对土壤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雷瑞德  党坤良 《林业科学》1997,33(5):463-470
秦岭南坡中山地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对土壤的影响雷瑞德,党坤良,张硕新,谭芳林(西北林学院森林资源保护系杨陵712100)关键词华北落叶松,土壤养分状况,阳离子交换量,酶活华北落叶松(Larixprincipis-rupprechciiMaryr.)天然...  相似文献   
33.
菌糠复合物对小白菜幼苗期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利用高锰酸钾滴定法、硫代硫酸钠滴定法、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蔗糖酶、脲酶、磷酸酶的活性,从而研究菌糠复合物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土壤中依次添加无机化肥、酵解鸡粪和新鲜菌糠或发酵菌糠后,小白菜幼苗期的土壤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蔗糖酶、脲酶、磷酸酶的活性均呈递增趋势,其中菌糠处理过的土壤酶活性都高于未加入菌糠处理的土壤酶活性;②土壤中加入传统的化肥和酵解鸡粪的基础上加入等量的新鲜菌糠或发酵菌糠后,发酵菌糠对土壤中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蔗糖酶、脲酶和磷酸酶的作用效果优于鲜菌糠。综上所述,加入菌糠复合剂,可显著增加小白菜幼苗期土壤酶活性,且发酵菌糠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4.
为考查纤维素酶在离子液体溶液中的酶活,采用荧光光谱分析法对离子液体中纤维素酶的荧光活性测定,研究离子液体的浓度、类型对纤维素酶的活性影响。结果表明:纤维素酶在咪唑类离子液体溶液中荧光活性随离子液体浓度的升高而降低。离子液体为[C4 mim]Cl、[C4 mim]Br,且浓度为0.1 mol/L使纤维素酶的荧光强度减低最小,即对酶活性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35.
酶制剂对黄颡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研究了黄颡鱼日粮中添加酶制剂对其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用平均体重6.5g的黄颡鱼540尾分成5组(4个试验和1个对应组),每个试验组设2个平行,酶制剂分别按0%、0.05%、0.10%、0.15%、0.25%添加,通过40天的饲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添加酶制剂可以提高黄颡鱼的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P<0.05)其最佳添加水平为0.15%。  相似文献   
36.
溶藻弧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宋晓玲 《水产学报》2001,25(6):522-527
小鼠骨髓瘤细胞系SP2/0与经溶藻弧菌(1.1587)免疫的BALB3/C雌鼠脾细胞在PEG条件下融合,有45.8%的培养孔有杂交瘤细胞生长,其培养上清液抗体阳性率为77.4%.经反复有限稀释法克隆杂交瘤细胞,获得7株抗溶藻弧菌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分别为AC1-C9,AC1-C11,BB4-D4,AD1-A3,AD1-F3,AD2-E7,AD2-F7.取AD1-F3扩大培养,注射小鼠,制备了抗溶藻弧菌的单克隆抗体腹水,滴度为11000.该腹水与其他3株溶藻弧菌菌株有强交叉反应,与其他13株标准菌株无交叉反应.利用制备的单抗腹水,建立了检测溶藻弧菌的单抗-ELISA技术.该反应系统可应用于溶藻弧菌的快速诊断,反应时间为6-7h,检测灵敏度为104cells·-1.并利用该检测方法进行了11份待测菌样本溶藻弧菌的检测.  相似文献   
37.
该研究采用人工土壤试验法,检测在不同 Pb 浓度土壤中赤子爱胜蚓( Eisenia fetida)SOD 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染毒第5天时,受到低浓度 Pb胁迫的蚯蚓体内 SOD活性降低,而受到高浓度 Pb胁迫的蚯蚓体内SOD 活性不同程度的升高。染毒第15天时,蚯蚓体内 SOD活性随土壤中 Pb浓度的增大而升高。  相似文献   
38.
通过筛菌得到一株野生菌 LLV-6,在诱导剂诱导后利用DL-对羟基苯海因(DL-HPH)为底物经D-海因酶(HYD)和N-氨甲酰-D-氨基酸酰胺水解酶(CAB)两酶水解而获得D-对羟基苯甘氨酸。用LB培养基(含磷酸盐缓冲溶液,pH=7.2)接菌量为0.5%(对数期的菌种),在37℃、200r、pH7.2条件下培养菌种。在培养12h后加入2%的诱导剂并以500μLDMSO作为促溶剂,33h后收集细胞。通过对细胞酶活力的测定,此时酶活力达到最大值,酶活力为0.57U/L,比优化前提高了2.6倍。  相似文献   
39.
[目的]为了探讨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恢复过程中土壤性质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时空互代法,研究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不同恢复阶段O~40cm土层的土壤性质变化及其关系。《结果]土壤性质存在明显差别,从裸地阶段(I)、草本群落阶段(Ⅱ)、灌木群落阶段(HI)至乔木群落阶段(1g)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碱解氮(AN)和阳离子交换量(CEC)显著增加(P〈0.05),容重(BD)与pH显著减小(P〈0.05)。微生物总数显著增加(P〈0.05),其中细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真菌数量与放线茵数量显著减小(P〈0.05);相关分析表明,土壤细菌数量与SOC、TN与AN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CEC呈显著正相关(P〈0.05);真菌数量与SOC与TN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BD呈显著负相关(P〈0.05);放线菌数量与BD呈显著负相关(P〈0.05)。URE、INV、APE酶活性显著增强(P〈0.05),CAT活性显著减弱(P〈0.05);相关分析表明,URE、INV、APE活性与SOC、TN、AN、CEC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与BD与呈显著负相关(P〈0.05);CAT与BD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SOC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研究结果可以丰富该区域恢复生态学的内容,为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0.
本研究以Avicel-刚果红选择培养基为初筛培养基,从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土壤样品中分离筛选得到4200株真菌,从中筛选出透明圈与菌落直径比较大、透明程度较为清晰的12个菌株。通过液体培养发酵,测定其上清液中的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滤纸酶活力和Avicel酶活力,最终筛选出一株产该三种酶且其活力均最高的真菌菌株A25-2。通过对菌株A25-2形态学观察和其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同源性比对分析,将菌株A25-2鉴定为哈茨木霉(Hypocrea lixii)。酶活测定结果表明菌株A25-2产纤维素酶的酶活力较高,在最适作用pH4.5和最适作用温度55℃下,其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为2.26IU/mL,滤纸酶活力为0.58IU/mL,Avicel酶活力为0.39IU/mL。薄层层析实验表明A25-2具有完整的纤维素酶系统。因此,真菌A25-2可作为饲料加工等生产和纤维素酶相关研究的备选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