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6篇
  免费   254篇
  国内免费   226篇
林业   213篇
农学   303篇
基础科学   4篇
  206篇
综合类   1173篇
农作物   315篇
水产渔业   520篇
畜牧兽医   159篇
园艺   106篇
植物保护   65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168篇
  2012年   230篇
  2011年   207篇
  2010年   179篇
  2009年   207篇
  2008年   164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156篇
  2005年   141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7篇
  1976年   5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01.
[目的]从遵义小钝吻鮠(Leioxassis microcrassirostris Zunyiensis Xiao sp.nov.)体表黏液中获取高质量的抗菌肽,为提高其先天免疫能力及病害防治效果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物理方法收集遵义小钝吻鮠的体表黏液,以5%乙酸进行浸提,采用SephadexG-50和SephadexG-25两步凝胶层析技术对抗菌粗提物进行分离纯化,结合Tricine-SDS-PAGE电泳法进行分离鉴定,并运用牛津杯法和挖孔法进行抑菌试验.[结果]遵义小钝吻鮠体表黏液经乙酸法浸提处理并冷冻干燥,其粗提物呈白色粉末,稀释液蛋白质含量为1755 μg/mL;经SephadexG-50凝胶层析分离,其纯化产物抑菌活性峰主要在峰Ⅱ和峰Ⅲ,抑菌圈直径11.66 mm;再经SephadexG-25凝胶层析分离纯化后出现单一活性峰,其产物为分子量小于4.1kD的抗菌肽,抑菌圈直径12.85mm.[结论]遵义小钝吻鮠无需诱导刺激,可直接采用物理方法收集其体表黏液,以5%乙酸浸提后经SephadexG-50和SephadexG-25两步凝胶层析便可分离出纯度较高的抗菌肽.  相似文献   
102.
黎晶晶  王旻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9):3717-3719
[目的]初步研究1株链霉菌中的活性物质SMN的分离纯化及其生物学活性。[方法]对链霉菌中的活性物质SMN进行分离和纯化,并研究SMN的抑菌谱和抗肿瘤活性以及Ca2+对其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来吸附链霉菌发酵物中的活性物质,吸附量大,解吸附容易,操作简单方便。通过HPLC比较不同大孔吸附树脂吸附活性物质的峰面积,国产的大孔吸附树脂AB-8和D312均高于进口树脂Diaion HP20。SMN仅对革兰氏阳性菌尤其耐药菌株有抑制活性,且抗菌活性具有Ca2+依赖性,对6种肿瘤细胞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SMN的抗癌活性与药物剂量和作用时间呈正相关性。[结论]活性物质SMN在抗菌和抗肿瘤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3.
小麦条锈菌条中32号及水14致病类型毒性基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Flor基因对基因学说原理对条锈菌生理小种条中32号和水14所含的毒性基因进行推导,结果表明,条中32号含有VYr-1、VYr-2、VYr-3、VYr-6、VYr-7、VYr-8、VYr-9、VYr—11、VYr-12、VYr-18、VYr—Su、VYr—C5、VYr—SD、VYr—SpP等毒性基因,水14含有VYr-1、VYr-2、VYr-3、VYr-6、VYr-7、VYr-8、VYr-9、VYr—11、VYr-12、VYr-18、VYr—Su、VYr—C5、VYr—C591、VYr—SD、VYr—SpP等毒性基因。对条中32和水14的毒性基因谱的比较发现,水14含有较条中32号特异的VYr—C591毒性基因,致使近年来抗病品种C591田间抗病性丧失。  相似文献   
104.
拮抗细菌对香蕉枯萎病菌的离体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通过平板对峙培养,筛选出对香蕉枯萎病菌有拮抗作用的细菌6株:B05、B23、B44、B105、B133和B146,测定其抑菌带宽度达10~15mm。拮抗细菌的发酵液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83.71%~88.76%,而经高温灭活的发酵液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16.85%~33.48%;拮抗菌的非挥发性代谢产物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74.72%~87.36%;挥发性代谢产物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15.30%~37.64%。拮抗细菌发酵液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均能有效地抑制病菌孢子萌发,且浓度越高,抑制能力越强。拮抗菌株B05抑菌作用最稳定、抑菌活性最高,菌株B44抑制孢子萌发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5.
[Objective] To optimize the prokaryotic expression of MCP gene of red-spotted grouper nervous necrosis virus. [Method] The MCP gene was amplified from red-spotted grouper nervous necrosis viral genome by RT-PCR. The recombinant expression vector pRSET A-MCP was constructed and transformed into BL21(DE3)plysS to express proteins with induction in different media, at different pH, or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Result]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recombinant bacteria reached a peak with induction under the following condition: SOB or LB medium, pH 7.0, 37 ℃ while the fusion protein was about 44.5 kD in molecular weight. [Conclusion] This study provided a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GNNV-MCP vaccine.  相似文献   
106.
为探讨饲料中不同大豆卵磷脂/鱼油比例对斜带石斑鱼稚鱼成活率、生长行为、饲料利用以及肠道组织学的影响,本实验设计了4种添加不同大豆卵磷脂/鱼油比率的微颗粒饲料:0%/22%(饲料1),5%/14%(饲料2),10%/8%(饲料3)以及15%/7%(饲料4),饲喂斜带石斑鱼稚鱼。每种实验饲料均设3个平行。试验持续40d。结果表明,饲料中不同大豆卵磷脂/鱼油比例对斜带石斑鱼稚鱼生长以及成活率有显著影响(P≤0.05)。饲料3和饲料4的增重分别为:(449.6±11.4)g和(588.3±61.7)g,显著高于饲料1的数值(185.0±2.5)(P≤0.05)。饲料1鱼体脂肪含量为:(154.7±12.8)g·kg-1,显著低于其他饲料组(P≤0.05),但其鱼体蛋白含量为(728.3±25.5)g·kg-1,显著高于其他饲料组。饲料效率、肥满度、特定生长率、摄食量和蛋白质效率以及终末体重中,4种饲料之间无显著性差异。随饲料卵磷脂/鱼油比例升高,石斑鱼稚鱼肠道脂滴生成数量出现下降,且在饲料4中未观察到肠道脂滴。研究表明斜带石斑鱼稚鱼生长发育阶段需要较高的饲料卵磷脂/鱼油比例(如:15%/7%)。  相似文献   
107.
普施特优势降解细菌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从普施特生产厂的污泥和长期施用普施特的土壤中筛选获得了4株能以普施特为唯一碳源生长,且对普施特具有较好降解功能的细菌(降解率均在80%以上)。对其进行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及16S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zx2和zx7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sp).,zx5是产碱杆菌科(Alcaligenaceae bacterium)细菌,zx6是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 sp.)。  相似文献   
108.
了解无孢灵芝菌丝生物学特性,以期为人工栽培提供依据。在不同温度、湿度、pH、碳源和氮源条件下对无孢灵芝菌丝生长的影响进行对比试验。无孢灵芝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5℃~30℃,适宜湿度为62%~63%,适宜pH为6.0~6.5,最佳碳源为麦芽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  相似文献   
109.
纤维素油脂的统合生物加工过程是将纤维素酶生产、纤维素水解和微生物油脂发酵过程组合,通过一种微生物完成.运用统合生物加工过程生产微生物油脂可以降低生物转化过程的成本.该文对20株纤维素降解菌进行筛选评价,结果发现青霉菌株 P‐2同时具备有效的纤维素降解和油脂积累能力.脂肪酸组分分析表明,菌株 P‐2胞内油脂的脂肪酸组分主要为棕榈酸( C16:0,21.05%)、油酸( C18:1,22.43%)和亚油酸( C18:2,27.78%).菌株P‐2在以纤维素粉为底物的液体发酵和以秸秆、麸皮混合物为底物的固态发酵条件下可达到的最高油脂产量分别为0.65 g/L 和40.13 mg/g(按干物质计).说明青霉 P‐2是一株潜在的低成本纤维素油脂生产菌.进一步分析在发酵试验中的油脂产量和纤维素酶活力发现,菌株 P‐2的纤维素酶分泌能力在其油脂生产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外源纤维素酶添加试验证实,在培养基中外源纤维素酶添加量的提高可以促进 P‐2油脂的生产.添加24 IU /g (按干物质计)纤维素酶可使 P‐2发酵后的最高油脂产量达到0.83 g/L .对固态发酵所得到的滤纸酶活力和油脂产量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证实滤纸酶活力与油脂产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R2=0.711,P<0.01).当固态发酵系统中的滤纸酶活力从1.0 IU /g 增加到3.5 IU /g(按干物质计)时,对应的油脂产量从26.24 mg/g上升到40.13 mg/g(按干物质计),产量增长量达到52.93%.以上结果暗示纤维素酶分泌能力不足是制约 P‐2油脂产量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通过调控菌株 P‐2的纤维素酶分泌能力可能是提高油脂产量的可行性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110.
为掌握黑刺粉虱在川西地区茶园的发生动态,为其绿色防控打下基础,通过7年田间调查,系统研究黑刺粉虱的空间分布,卵、各龄幼虫(共3龄)、蛹和成虫的田间消长动态。结果表明:黑刺粉虱主要分布于茶棚中下层,约占虫口总数的90%,其中约70%的虫口分布于茶棚下部;川西茶区黑刺粉虱1年发生3~4代,主要以2~3龄幼虫越冬,越冬存活率约20%;黑刺粉虱在叶层厚且郁闭的茶园发生较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