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9篇
农学   6篇
  3篇
综合类   20篇
水产渔业   71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脊尾白虾线粒体基因组应答饥饿的甲基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脊尾白虾应答饥饿的线粒体基因组表观遗传学特征,本研究在筛选适宜脊尾白虾线粒体基因组甲基化位点分析的BSP引物基础上,对不同饥饿期该虾线粒体基因组的甲基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共设计覆盖脊尾白虾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的BSP引物51对,经验证其中10对引物可用于脊尾白虾线粒体基因组的甲基化特征分析,选用其中具有稳定扩增产物的5对引物分别对饥饿10、20和30 d的脊尾白虾线粒体基因组的甲基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脊尾白虾耐受饥饿的平均死亡时间为19.8 d,最长耐受时间为48 d,在不同饥饿阶段线粒体基因组均可发生甲基化现象,且在第10天时甲基化比例最高,而第20和30天时甲基化比例反而降低;甲基化主要发生在ND基因位点上,据此推测这种甲基化可能用来调节能量代谢相关的电子传递链过程。本研究首次揭示了脊尾白虾线粒体基因组存在甲基化现象,为展开虾类线粒体基因组表观遗传学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2.
This study aimed at evaluating the effects of two starvation modes (fasting‐feeding mode and feeding‐fasting mode) on surviv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mysis larvae of Exopalaemon carinicauda. It showed that food restriction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surviv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in both starvation modes. With the extension of initial starvation period, a significantly reduced survival rate during metamorphosis was observed. In the fasting‐feeding mode, the duration of metamorphosis was extended and the body lengths of the individuals, which experienced successful metamorphosis to the post‐larval stage 1, were much shorter. In the feeding‐fasting mode, the extension of initial feeding period led to dramatically increased survival rate and body lengths, whil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duration of metamorphosis of those groups that reached to post‐larval stage. The 50% point‐of‐no‐return and the 50% point‐of‐reserve‐saturation were 3.85 days and 4.81 days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indicate that E. carinicauda mysis have the ability to withstand or recover from relatively extended starvation, but to ensure the success of commercial seedling, timely and adequate feeding is necessary. The information obtained from this study could provide a basis to optimize the feeding schedule of artificial seedling of E. carinicauda.  相似文献   
43.
以不同新鲜度的脊尾白虾为原料制作虾酱,对虾酱进行感官评定、理化及微生物指标分析,并结合电子鼻(PEN3系统)识别技术检测其气味信息,运用主成分分析(PCA)、线性判别分析(LDA)和Loading分析法,研究原料虾新鲜度对虾酱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料虾的新鲜度不同,其虾酱的品质不同,其中用新鲜虾制作的虾酱氨基酸态氮(FAN)含量最高,挥发性盐基氮(TVB-N)含量和菌落总数(TVC)最低,品质最好;而用贮藏3、4 d的腐败虾制作的虾酱品质较差。电子鼻传感器响应分析表明,对氮氧化物、硫化物和芳香成分敏感的W5S、W1W、W2W传感器对主成分的贡献率较大,且PCA和LDA分析均能较好地区分不同品质的虾酱,其分析结果与感官评价、理化指标和菌落总数测定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4.

取健康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成体, 体长(5.81±0.32) cm, 体质量(1.18±0.35) g。根据本实验室已构建的脊尾白虾血细胞全长cDNA文库进行EST测序分析, 获得脊尾白虾抗细胞凋亡因子DAD1基因的cDNA全长并命名为EcDAD1基因。该序列全长645 bp, 包括5′非编码区184 bp, 开放阅读框345 bp3′非编码区116 bp, 共编码114个氨基酸, 预测分子量为12.85 kD, 理论等电点为8.75。同源性分析表明, 脊尾白虾抗细胞凋亡因子EcDAD1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DAD1有高度同源性, 与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的相似性最高, 92%; 与其他无脊椎动物的相似性为73%~80%。系统进化分析表明, 脊尾白虾EcDAD1与斑节对虾的DAD1紧密聚为一支。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 EcDAD1基因在脊尾白虾血细胞、鳃、肝胰腺、肌肉、卵巢、肠、胃和眼柄中均有表达, 其中卵巢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感染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WSSV6 h12 h, 脊尾白虾血细胞和肝胰腺中EcDAD1的表达量较对照组均显著增加(P<0.01), 且不同时间点间差异显著, 表明EcDAD1基因可能在脊尾白虾抵抗病原体入侵机体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5.
采用静态毒理学方法研究了不同碳酸盐碱度(3.5,5,6.5,8 mmol/L)胁迫对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生存、生长、繁殖及免疫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碳酸盐碱度对脊尾白虾的96 h LC_(50)值为8.73 mmol/L(p H约为9.15);脊尾白虾的死亡率、特定生长率、抱卵率、孵化率、性腺发育及变态幼体成活率随碱度的上升而降低,3.5 mmol/L的低碳酸盐碱度对脊尾白虾生长繁殖影响不显著(P≥0.05),高于该碱度则会显著降低其生长及繁殖能力(P0.05);随着碳酸盐碱度胁迫时间的增加,各碱度胁迫组脊尾白虾鳃和肝胰腺中的免疫酶活性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脊尾白虾具有较高的碳酸盐碱度耐受性,碳酸盐碱度为3.5 mmol/L时对生长和繁殖影响不显著,高于5 mmol/L时影响显著;高碳酸盐碱度胁迫下脊尾白虾可以通过调节免疫酶的活性更好地适应高碱环境。  相似文献   
46.
为解析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回交家系的遗传变异规律,本研究利用自行开发的25个微卫星标记对本实验室构建的A、B、C3个回交家系的遗传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回交家系A、B、C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分别为2.21、2.18、2.09,观测杂合度(Ho)分别为0.3805、0.3703、0.2489,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3629、0.3998、0.2503,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3257、0.3391、0.2585,相较于野生群体与杂交家系已有了大幅度的降低,属中度或低度多态.回交家系A、B、C在25个位点共得到62个等位基因,其中,A家系56个,B家系54个,C家系51个,3个回交家系共同存在的等位基因为39个,6个位点在回交家系中已经纯合(其中,ECL10在A、B、C中都已纯合),计算得出3个回交家系的纯合率分别达到了53.86%、56.53%、63.33%.由此可见,回交家系的基因纯化速率较快,适用于脊尾白虾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解析和优良种质的选育.  相似文献   
47.
为构建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耐高温性状的评价体系,全面了解日本囊对虾的耐热性状,本研究首先采用耐热性(upper thermal tolerance,UTT)作为评定指标,开展不同规格日本囊对虾耐热性状的分析;进一步结合临界温度法(critical thermal methodology,CTM)将日本囊对虾与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进行了耐热性状的种间比较。结果显示:(1)不同大小的日本囊对虾个体之间耐热性(UTT)存在差异,其体重与耐热性之间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142(P0.05),特别是日本囊对虾仔虾(0.01 g)耐热性显著高于较大规格(1~5 g)的日本囊对虾(P0.05);(2)受高温刺激,3种虾表现出不同的应激行为,凡纳滨对虾的开始死亡温度与死亡高峰温度最高,日本囊对虾次之,脊尾白虾最低;(3)3种虾的耐热性状存在明显差异,凡纳滨对虾的平均UTT值最高,日本囊对虾次之,脊尾白虾的最低(P0.01);(4)凡纳滨对虾的临界高温(critical thermal maximum,CTMax)最高,日本囊对虾次之,脊尾白虾最低(P0.05),即与UTT的比较结果一致。本研究为日本囊对虾耐高温品系选育提供了基础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8.
贾舒雯  刘萍  韩智科  李健  潘鲁青 《水产学报》2011,35(12):1787-1794
采用人工合成的生物素标记(AG)15探针及磁珠富集法构建了脊尾白虾基因组微卫星富集文库.将脊尾白虾基因组DNA经HaeⅢ酶切后,收集400 ~1 200 bp片段,连接特定接头,与生物素标记(AG)15探针杂交并捕获含有微卫星的DNA片段,然后连接到pMD18-T载体中,构建脊尾白虾微卫星富集文库.随机挑取947个克隆,经菌落PCR检验,其中667个为阳性克隆.从阳性克隆中随机选取184个克隆进行测序,有150个克隆含有微卫星序列,共获得199个微卫星序列,其中完美型158个(79.4%),非完美型27个(13.6%),复合型14个(7.0%).根据微卫星序列,设计了119对微卫星引物,64对扩增出稳定的具有特异性的条带,经30个脊尾白虾个体进行多样性评价后,有26个位点表现出多态性.26个微卫星位点获得的等位基因数从3 ~ 16个不等,平均每个位点扩增得到6.5个等位基因.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4)及多态性信息含量值(PIC)的范围分别为0.111 ~ 0.929、0.246 ~0.932、0.231 ~0.909.本研究开发的微卫星位点将为脊尾白虾种群多样性研究、家系识别和种质鉴定提供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49.
研究了低盐和低温对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 Holthuis)生长和能量收支的影响,实验周期60d。结果表明,随盐度的升高,脊尾白虾存活率、特定生长率、摄食量和饲料转换效率呈上升趋势;随温度的升高,白虾特定生长率、摄食量和吸收效率呈上升趋势,而饲料转换效率呈下降趋势。能量分配中,呼吸能的支出最大,占摄食能的68.78%~74.91%;其次是排粪能和生长能部分,分别占摄食能的10.23%~13.24%和6.97%~13.24%;排泄能和蜕壳能是能量支出中较小的部分,分别占摄食能的4.61%~5.56%和0.63%~0.73%。随盐度的升高,脊尾白虾生长能占摄食能的比例呈上升趋势,而排泄能和排粪能占摄食能的比例呈下降趋势。随温度的升高,白虾生长能和排粪能占摄食能的比例呈下降趋势,而呼吸能和排泄能占摄食能的比例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0.
水通道蛋白(aquaporin)是一种细胞膜上特异性转运水分子及其他中性代谢分子的膜蛋白家族,对生物的细胞内外渗透压稳定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为了了解水通道蛋白在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应对碱度胁迫中的作用,本研究利用RACE技术成功克隆了脊尾白虾水通道蛋白4 (aquaporin 4, EcAQP4)与水通道蛋白11 (aquaporin 11, EcAQP11)基因cDNA全长,EcAQP4基因的开放阅读框为621 bp,编码206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21.673 kDa,理论等电点为8.30,为疏水性蛋白,具有5个跨膜结构域;EcAQP11基因的开放阅读框长度为783 bp,编码260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量为28.490 kDa,理论等电点为5.40,为疏水性蛋白,具有4个跨膜结构域。序列比对结果显示,EcAQP4基因与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同源性最高,为94.63%;EcAQP11与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同源性最高,为81.47%。为验证水通道蛋白的功能,利用RNA干扰技术特异性沉默EcAQP4和EcAQP11基因,结果显示,碳酸盐碱度胁迫后,注射干扰后的脊尾白虾死亡率显著升高,EcAQP4干扰组72 h死亡率达到45%,EcAQP11干扰组72 h死亡率达到55%,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同时发现,EcAQP4干扰组在碳酸盐碱度胁迫24、48与72 h时的血液渗透压变化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72 h时渗透压显著升高(P<0.05);EcAQP11干扰组血液渗透压在3个时间点均显著升高(P<0.05)。以上结果表明,水通道蛋白在脊尾白虾应对碱度胁迫过程中起到了调节渗透压、维持体内外离子平衡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