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9篇
农学   6篇
  3篇
综合类   20篇
水产渔业   71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51.
[目的]分析氨态氮和pH对脊尾白虾氮磷代谢的影响,以期为脊尾白虾对环境的适应情况及抗逆机制的研究提供资料。[方法]采用人工改变自然海水氨态氮浓度和pH,研究水族箱中氨氮和磷酸盐浓度在密闭2 h前后的差异。[结果]氨态氮处理组,随着NH4Cl浓度的增加,脊尾白虾的氮磷代谢均呈现下降的趋势,急变组的幅度大于缓变组;pH处理组,当pH8.4时或pH7.8,脊尾白虾的氮磷代谢均随着pH的上升或下降呈现下降趋势,急变组的幅度大于缓变组。[结论]氨态氮和pH均降低了脊尾白虾的代谢水平,急变比缓变显著。  相似文献   
52.
随机选取3月龄同生群池养脊尾白虾90尾,分别逐尾测量其体重(BW)、体长(BL)、头胸甲长(CL)、头胸甲宽(CW)、头胸甲高(CH)、腹部高(AH)、腹部宽(AW)、腹部长(AL)、额剑长(RL)和尾扇长(TL)等10项生物学指标,并采用多元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除RL与AL间相关系数未达显著水平(P〉0.05)外,其余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2)CL、CW、TL和AH是影响该虾体重的主要形态性状,通径分析和决定程度分析均指示CL为决定该虾体重的关键变量;(3)所建多元回归方程BW=1.847 CL+1.657 CW+1.110 TL+0.954 AH-3.825(R2=0.931,P〈0.01)可用于准确估算池养脊尾白虾的体重。  相似文献   
53.
本文以室内暂养7 d的脊尾白虾为试验对象,探讨萘对脊尾白虾存活、免疫和能量分配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萘的24、48、72、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7.97、7.08、6.08、5.30 mg/L,安全浓度为1.67 mg/L。萘对脊尾白虾血清酚氧化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有显著影响,细胞能量分配为(-5 928.00±964.13)mJ/(mg·h湿重)。说明萘对脊尾白虾的免疫能力有着较严重的抑制效应,同时可以降低脊尾白虾的能量代谢。  相似文献   
54.
脊尾白虾是我国沿海地区池塘养殖重要品种,但目前尚未实现全人工繁育,严重制约了产业进一步发展。选取野生脊尾白虾作为亲虾,经过越冬培育、促熟交尾、幼体孵化培育、仔虾选育等手段,进行了脊尾白虾全人工繁育技术研究。试验结果显示,在盐度31.3、水温18.1~26.2℃、pH 8.1条件下,室内越冬脊尾白虾亲虾可成功培养至性腺成熟,并交尾抱卵,平均抱卵率达70%,平均孵化率为61.02%。幼体最佳培育密度20尾/L,仔虾适宜养殖密度0.13~0.53尾/L,培育至2cm时存活率可达80%,继续培育3个月后发育至性成熟。一年可繁殖2~3代。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脊尾白虾近交家系,现已培育至第6代,各家系繁殖力、生长速度和存活率均未出现近交衰退现象。本研究初步解决了脊尾白虾室内全人工繁育技术,并为试验动物培育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55.
以静室呼吸耗氧–复氧为实验组,持续充气组为对照组。于0、1、2、4、5 h及复氧1、4、8 h检测并分析了水体溶解氧(DO)和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组织主要呼吸代谢及抗氧化酶活力。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延长,实验组DO不断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脊尾白虾鳃、肝胰腺和肌肉细胞色素C氧化酶(CCO)、琥珀酸脱氢酶(SDH)活力降低;乳酸脱氢酶(LDH)、延胡索酸还原酶(FRD)活力升高,SDH/FRD值降低。复氧后,3种组织SDH、LDH和FRD活力恢复至对照组,肌肉CCO活力升高,在复氧8 h时低于对照组(P<0.05);SDH/FRD值升高。随着时间的延长,3种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力均先升后降,但肝胰腺的过氧化物酶(POD)活力降低,而在鳃和肌肉中呈波动性变化;复氧后,3种组织SOD、CAT、GPX和GST活力均恢复至对照组水平,但鳃和肌肉的POD在复氧8 h时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随着DO的降低,脊尾白虾有氧代谢逐渐降低,无氧代谢逐渐升高。复氧后,有氧代谢能力又逐渐恢复。上述抗氧化酶可能在脊尾白虾应对低氧-复氧中产生的氧化损伤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6.
脊尾白虾杆状病毒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尾白虾是一种野生的经济虾类,广温,广盐,杂食性,分布面极广,繁殖季节长。我们已在其病虾的肌肉,中肠等组织中发现C亚群杆状病毒,其形态结构及宿主的细胞病理学特征均与引起中国对虾,长毛对虾,日本对虾等养殖对虾病毒性流行病的C亚群杆状病毒类同。由此认为,脊尾白虾是我国养殖对虾病毒性流行病病原的常年媒介体。  相似文献   
57.
研究了太湖秀丽白虾(Exopalaemon modestus)不同生长阶段的消化酶活性。结果表明,太湖秀丽白虾的生长可分为3个阶段,体质量小于0.1g时,蛋白酶活性维持在较高水平;体质量介于0.1~0.3g之间时,蛋白酶活性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体质量大于0.4g以后,蛋白酶活性进一步降低;其中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均很低。成虾肝胰腺、胃和肠3种不同消化器官的消化酶活性差异显著,蛋白酶活性依次为胃〉肝胰腺〉肠,淀粉酶活性则为胃〉肠、肝胰腺。  相似文献   
58.
基于气味与颜色的脊尾白虾新鲜度评价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该文旨在建立一种检测脊尾白虾新鲜度的无损检测方法,利用电子鼻与色差仪研究在4℃冷藏条件下不同新鲜度脊尾白虾的气味和颜色的变化规律,分别建立气味、颜色、气味结合颜色的3种新鲜度等级预测模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根据LAB表色系统,b*值随脊尾白虾鲜度的劣变呈正向线性相关;电子鼻可将不同新鲜度等级的脊尾白虾进行准确区分,并确定了反映其新鲜度变化的气敏传感器有5个(S6、S7、S8、S9、S10);利用气味、颜色、气味结合颜色建立的3个新鲜度等级预测模型都具有可行性(平均准确率≥90.0%),其中气味结合颜色建立的预测模型准确率最高,达到98.8%,依次为气味、颜色模型。因此,可根据气味结合颜色的预测模型对脊尾白虾新鲜度等级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59.
Florfenicol is a broad‐spectrum antibacterial drug. Exopalaemon carinicauda is important in the prawn aquaculture industry in China. Florfenicol pharmacokinetics in E. carinicauda were studi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nd via different routes of administration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rational use of drugs for E. carinicauda production. At water temperatures of 22 ± 0.4°C and 28 ± 0.3°C, after intramuscular (IM) injection and oral (per ora (PO)) administration of florfenicol at 10 mg/kg body weight (BW) and 30 mg/kg BW, respectively, the florfenicol concentration in the plasma, hepatopancreas, gills, muscles, and carapace of E. carinicauda was determined 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After IM injection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the metabolism of florfenicol in E. carinicauda conformed to a two‐compartment open model with zero‐order absorption. After PO administration, the metabolism of florfenicol in E. carinicauda was consistent with a two‐compartment open model with first‐order absorption. Using an identical administration route but different water temperatures, the metabolism of florfenicol in E. carinicauda was quite different. Overall, florfenicol was absorbed rapidly and distributed widely in E. carinicauda, but elimination was slow and the bioavailability was not high. A low temperature and PO administration resulted in a low elimination rate.  相似文献   
60.
脊尾白虾在我国黄渤海产量最多,营养丰富,是加工海米的上等原料。作为我国3种常见的经济虾类之一,白虾具有繁殖能力强、病害少、养殖周期短、适应性强和经济效益高等优点。本文综述了脊尾白虾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在低盐和低温养殖条件下的生理学特征,以期为脊尾白虾高效健康养殖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