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0篇
农学   4篇
  3篇
综合类   68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16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为研究促卵泡素(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H)对儋州鸡体内其他生殖激素的调控规律,本试验通过改变FSH和LH在儋州鸡血液中的浓度,并采用双抗体一步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处理前后儋州鸡血液中FSH、LH、催乳素(PRL)、孕酮(P)、雌二醇(E2)的浓度进行测定。结果发现,注射外源性FSH和LH分别能提高儋州鸡血液中FSH和LH浓度;当儋州鸡血液中FSH或LH浓度显著升高时则均能引起PRL浓度显著降低(P < 0.05),但当FSH和LH浓度同时显著升高时,PRL浓度显著升高(P < 0.05);当儋州鸡血液中FSH浓度显著升高时,E2及P浓度显著提升(P < 0.05),且在高浓度LH的协同下提升幅度更大;当儋州鸡血液中LH浓度显著升高时E2及P浓度升高但不显著(P > 0.05)。本研究结果表明,儋州鸡血液中FSH或LH浓度的提高均能降低PRL的浓度,并能不同程度的提升E2及P的浓度,但FSH与LH浓度同时提高则能通过协同作用刺激E2及P浓度的大幅提升,当E2及P浓度过高时能通过刺激PRL的释放,负反馈调节血液中FSH与LH,并恢复血液中E2及P浓度。  相似文献   
92.
雌激素受体基因(ESR)、促卵泡素β亚基基因(FSHβ)和瘦素基因(leptin)是影响卵泡生长发育的主效基因,在母猪繁殖过程中起关键的作用。试验采用PCR和PCR-RFLP技术检测ESR、FSHβ和leptin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各基因多态性与卵泡囊肿的关系。结果表明:3个基因共检测到3个多态位点,分别是位于ESR基因内含子AG突变,FSHβ基因内含子TC突变,leptin基因外显子CT突变。ESR的AA和AB基因型在健康群体和卵泡囊肿群体分布差异显著(P0.05),该基因型可以作为检测卵泡囊肿的标志基因型;FSHβ基因和leptin基因的AA、AB和BB基因型分布在检测群体中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93.
为制备哺乳动物促卵泡素(FSH)单克隆抗体,比对了人类、家畜、部分野生动物、鼠类等哺乳动物FSH氨基酸序列,分析其种间同源性,结果发现,多种哺乳动物FSHβ亚基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高于80%,且线性抗原表位高度保守。从奶牛垂体组织扩增FSHβ亚基CDS片段,构建p ET28aFSH重组质粒,诱导表达FSH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的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间接ELISA法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孔,取效价最高孔进行克隆和亚克隆,获得1株能够分泌抗FSH的单克隆抗体细胞株,命名为B4A5。B4A5细胞株经过数次传代培养、反复冻融后生长状态良好,且能够稳定分泌抗体。采用细胞株体外培养和小鼠腹水诱生法均制备了抗FSH的单克隆抗体,其效价分别为1∶640、1∶106。分别采用Western blot和间接ELISA法鉴定单克隆抗体的结合特异性和交叉反应性,结果显示,制备的单克隆抗体与FSH反应呈阳性,与促黄体素(LH)、促甲状腺素(TSH)、促乳素(PRL)、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 CG)均无交叉反应性。综上,获得了1株能够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其分泌的单克隆抗体可特异性结合FSH蛋白。  相似文献   
94.
将40只体重相近、健康的空怀母兔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分别用4种方法对家兔进行超数排卵处理。第1组用FSH多次等量注射;第2组用FSH(PVP缓释)一次注射;第3组用PMSG一次肌肉注射;第4组用PMSG+FSH,PMSG一次肌肉注射,FSH多次等量注射。试验结果表明:4种处理都获得了显著的超排效果,4种处理家兔超数排卵的效果差异极显著,所获得的平均排卵数和平均可用胚胎数分别为188.7,82.3;170.6,72.8;176.6,71.3;174.9,74.9。  相似文献   
95.
波尔山羊重复超排FSH用量的调整方法与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218只2~5岁经产波尔山羊的第1次超排反应及回收胚胎数将第2次超排母羊分为5个组(1组只有卵泡未排卵;2组母羊处理后未发情;3组黄体数≤4个;4组黄体数5~14个;5组黄体数≥15个),2次连续超排时间间隔60 d以上,采用递减法用FSH(Folltropin V)进行超排处理,第2次FSH给量根据第一次的超排效果进行调整。结果表明,1~5组的有效供体利用率分别为100%、75%、71.88%、93.10%和93.65%,5组有效供体比例差异不显著(P>0.05);1~5组的总胚胎数分别为14.00±5.73、12.10±6.78、11.77±7.26、13.84±7.04、18.03±9.06枚,5组的总胚胎数极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1);1~5组的回收可用胚胎数分别为12.81±6.04、10.33±8.12、10.08±7.14、11.34±6.58和15.37±7.64枚,5组超排后可用胚胎数显著高于2、3、4组(P<0.05),与1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根据供体首次超排效果调整波尔山羊重复超排FSH给量方案可行,首次超排无反应或超排反应差的个体,重复超排时增加FSH给量,可以使70%以上的个体成为有效供体。  相似文献   
96.
 本文对云岭黑山羊产羔性状的分子基础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云岭黑山羊FSH基因表达量与其产羔数性状的相关性。采用绝对荧光定量PCR方法对两个品种山羊卵巢组织中FSH基因的表达量、用放射免疫技术对血液中FSH的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云岭黑山羊FSH表达水平显著地低于波尔山羊(P<0.05),云岭黑山羊血清FSH浓度显著低于波尔山羊(P<0.05),且云岭黑山羊FSH表达水平与产羔数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540,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由此可见,和波尔山羊比较,云岭黑山羊FSH基因低表达量、血浆中FSH 低浓度是导致低产羔数的一个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97.
促卵泡素(FSH)和促黄体素(LH)对卵泡生长发育、成熟和排卵有重要生理作用。本研究对5头8月龄枫泾(FJ)和6头10-12月龄长白(L)青年母猪,用同源双抗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FSH和LH含量。结果是FJ和L猪组LH和FSH含量分泌范型基本相同。FJ和L猪排卵前LH最高峰值无差异显著性(P>0.05)。发情期间FJ和L猪FSH分泌呈现两个明显的峰,第一次FSH峰与其排卵前LH峰并存,第二次FSH峰出现在发情后的2或3天。整个实验期间FJ猪FSH含量在高水平上波动,FSH首次峰、二次峰均值及实验期间FSH总平均含量均分别显著、极显著地高于L猪相应的FSH值(P<0.05、P<0.001、P<0.001)。在实验的下个发情周期,FJ猪组平均每头排卵16.4±1.0个,显著高于L猪组的平均排卵数11.2±1.0(P<0.005)。本结果提示FJ猪FSH含量高很可能就是制约其高排卵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8.
本文研究了应用低剂量促性腺激素处理诱导黄牛一胎双犊。分析了影响成功率的因素。结果表明:采用PMSG与HCG、PMSG与PG及FSH与PG对母牛进行处理,其受胎率分别在80%~95%、84%~91.8%和85%~100%之间,与自然发情组的90%相比无显著差异;但在双犊率方面,自然情况下产双犊率仅为0.92%(0.85%~1.00%),而PMSG与HCG处理组的双犊率在11.3%(11.0%~11.8%),PMSG与PG处理组为13.0%(11.0%~15.8%),FSH与PG处理为19.6%(11.0%~27.0%),说明应用激素处理诱导双胎是有效的,而且不同处理方法之间的效果也不同。对应用FSH与PG处理组所产双犊的出生重、1月龄、3月龄、6月龄体重进行了测定,并与出生时间相近、饲养条件相同的自然单胎犊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双犊的平均出生重、1月龄体重、3月龄体重与单胎组差异显著,但6月龄体重差异不显著,加强双胎犊牛哺乳期饲养管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9.
猪FSHβ亚基基因结构区插入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长白猪、杜洛克、大白猪、民猪和野猪的卵泡刺激素β亚基基因(FSHβ)结构区插入片段进行扩增,统计了不同基因型在不同猪种内的分布情况以及5个群体的平衡状况,并对0.5 kb的扩增产物进行了克隆和测序。结果表明:A、B基因频率在民猪内的分布与在大白猪、长白猪和杜洛克内的分布均差异显著,而与野猪差异不显著,杜洛克则与其他4个猪种均差异显著;序列分析表明,在已发表的猪FSHβ亚基基因全序列的+809与+810碱基之间,5个猪种内均存在插入片段,对插入片段进行BamHⅠ多态性分析发现本研究所检测样品中存在多态性,无BamHⅠ酶切位点的插入片段为典型的逆转座子结构,有BamHⅠ酶切位点的则不是,所有插入片段中均存在一个RNA聚合酶Ⅲ启动子及2个AluⅠ内切酶识别位点,插入片段的位置正好是FSHβ亚基上的2个糖基位点之间,它的存在很有可能会影响到FSH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00.
Inhalt Der Einfluß, einer Ovarstimulation mit PMSG bzw. FSH auf die Entwicklung der Ovarialfollikel und die Kernreifestadien follikulärer, Oozyten wurde an 17 Färsen unter-sucht. Die Tiere erhielten entweder einmalig 2000 1E PMSG und 58 h danach 0,5 mg PGF (Gruppe 1, n = 8) oder hypophysäres Schweine-FSH (2 mal täglich über 4 Tage in abnehmender Dosierung, Gesamtdosis 885 1E) und 48 bzw 60 h nach der ersten FSH-Gabe 0,5 mg bzw. 0,25 mg PGF (Gruppe 2, n = 9) i.m. injiziert. 65 h nach der PGF-Applikation wurden die Ovarien der Färsen exstirpiert und alle Antralfollikel ab 2 mm Durchmesser einzeln aspiriert. Zu diesem Zeitpunkt waren zwischen den beiden Gruppen keine signifikanten Unterschiede (P > 0,05) in der mittleren Follikelanzahl (27,0 ± 14,7 in Gruppe 1 bzw. 22,4 ± 11,5 Follikel in Gruppe2), in der Gewinnungsrate von Cumulus-Oozyten-Komplexen (34,7 bzw. 43,1%) sowie in der Anzahl degenerierter follikulärer Oozyten (44,0 bzw. 50,6%) feststellbar. In beiden Behandlungsvarianten war der Anteil präovulatorischer Follikel geringer als der von nonovulatorischen Follikeln (30,6 zu 69.4% bzw. 47,5 zu 52,5%). Nach PMSG-Behandlung wurden im Vergleich zur FSH-Applikation erhöhte Anteile in Reifung befindlicher und reifer intakter Oozyten gefunden (26,7 bzw. 13,8%). Anhand der geprüften Parameter kann keine Überlegenheit einer der beiden Behandlungsvarianten abgeleitet werd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