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81篇
林业   49篇
农学   66篇
基础科学   2篇
  71篇
综合类   415篇
农作物   95篇
水产渔业   37篇
畜牧兽医   358篇
园艺   55篇
植物保护   49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168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51.
张辉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5):1744-1746
[目的]为产酸性β-甘露聚糖酶菌株的开发与应用提供技术依据。[方法]以1株青霉QM-1为出发菌株,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其固体发酵产β-甘露聚糖酶的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该株青霉产β-甘露聚糖酶的最适培养基配方为:0.5 g魔芋粉,20.0 g麸皮,1.5 g蛋白胨,0.3 gKH2PO4,0.03 gMgSO4.7H2O,初始pH值为5.5,反应pH值为5.8,含水量为60%。该株青霉产-β甘露聚糖酶的最适培养条件为:将在30 g基础培养基放在250 ml三角瓶中,接入菌种在35℃下培养3 d后,最高酶活力可达1 455.63 IU。[结论]当反应pH值为5.2~6.0时,-β甘露聚糖酶能维持较高的活性,这表明该菌所产β-甘露聚糖酶为酸性。  相似文献   
52.
 首次利用PCR-RFLP技术探讨κ酪蛋白(CSN3)、αs 2酪蛋白(CSN1S2)和β-乳球蛋白(β-lg)基因多态与69只西农萨能奶山羊产羔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CSN3-TaqI位点与产羔数之间存在显著相关(P<0.05或P<0.01),如TC基因型个体第1胎产羔数高于CC型(P<0.01),CC基因型个体第2胎产羔数高于CC型(P < 0.05);CSN3-HindIII位点与产羔数之间不存在关联(P>0.05);CSN1S2-Alw26I位点与产羔数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5或P<0.01),如NF基因型个体第1胎产羔高于NN型(P<0.05),NN基因型个体第4胎产羔数高于NF型(P<0.01);β-lg-smaI位点与产羔数间不存在显著相关(P > 0.05)。结果提示CSN3和CSN1S2基因对奶山羊产羔数有显著影响, 从而推测酪蛋白基因可能与FecB基因连锁。因此,认为CSN3-TaqI和CSN1S2-Alw26I位点可作为奶山羊高产羔数标记辅助选择(MAS)的有效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53.
 通过3对兼并性引物扩增获得与S.sclerotiorum抗药性相关的β-微管蛋白基因,全长1 685 bp,包含4个内元,相应的编码447个氨基酸。该基因与其它6种线状真菌的β-微管蛋白基因相比,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95.78%~97.66%,但内元数目和大小不同。比较S.sclerotiorum敏感型和抗药性菌株的β-微管蛋白基因,发现该基因第198位氨基酸由谷氨酸突变为丙氨酸,从而导致田间抗药性的产生。为了快速、准确监测田间抗药性频率,根据S.sclerotiorumβ-微管蛋白基因的突变位点设计了2对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ASO),直接以菌核的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所需时间约为6 h,抗药性检出率为100%,与传统菌丝直径法的测定结果相比检测准确率为96%,而传统的检测方法至少需要1~2周。  相似文献   
54.
β-甘露聚糖酶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劼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5678-5679
综述了β-甘露聚糖酶的作用方式、生物来源、性质、遗传基础及应用。  相似文献   
55.
归纳总结了近年来从卫茅科植物苦皮藤(Celastrus angulatus Max.)中分离得到的具有杀虫活性成分的β-二氢沉香呋喃为骨架的多元醇酯类化合物。并根据目前新的研究结果,对已经有文献报道的该类化合物的杀虫活性、取代基结构等进行系统的归类和分析,总结出该类化合物化学结构与杀虫活性之间存在的特定规律,为进一步探索苦皮藤中杀虫成分的构效关系,尝试合成新的具有不同取代基团的β-二氢沉香呋喃类化合物,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6.
利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辣椒碱β-环糊精包合物,以包合率和包合物产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对包合温度、包合时间及配料比的考察,以响应面法优选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辣椒碱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包合条件为包合温度50℃,包合时间为3 h,配料比为1∶1(摩尔比),此时包合物平均产率为53.97%,平均包合率为52.51%。采用响应面法可优化辣椒碱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为辣椒碱药物制剂的研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7.
测定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华中猴头菌株不同生长发育期子实体中的粗蛋白、粗多糖和水溶性粗多糖中β-葡聚糖含量,并研究不同生长发育期子实体粗多糖体外刺激巨噬细胞产生NO的活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供试菌株不同生长发育期子实体的粗蛋白、粗多糖和β-葡聚糖含量以及粗多糖体外刺激巨噬细胞产生NO的活性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随着生长发育的进行,猴头菌子实体中粗蛋白含量总体上呈下降的趋势(小菌剌期比前一时期有所增加),而多糖含量则总体呈上升趋势(小菌刺期比后一时期高),β-葡聚糖含量呈先快速上升后平稳的趋势;分裂期粗多糖在浓度500 μg/mL时对RAW264.7释放NO的促进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58.
为了探讨雌二醇(17β-estrodiol,E2)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孤雌激活后胚胎早期发育的影响,在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雌二醇,研究卵裂率和囊胚率的变化。以未添加雌二醇的基础液为对照组,比较分析各组卵母细胞核成熟效率、孤雌激活后胚胎的卵裂率、囊胚发育率。结果表明,成熟液中添加1μg/mL雌二醇(E2)对猪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添加100μg/mL雌二醇(E2)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9.
通过免疫荧光获得雌激素α、β受体在体外星形胶质细胞(Acrocyte,AC)中表达的形态学证据;CCK-8法获得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激发AC的适宜浓度。在此基础上,研究了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E2)对AC的细胞活性、细胞周期和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E2作用AC 48h,10nmol/L E2可提高AC细胞活性和G2+S%(P〈0.05),而100,1 000nmol/L E2可降低AC细胞活性(P〈0.05),100nmol/L E2还可降低G2+S%(P〈0.05);100nmol/L E2作用AC 24,48,72h,均可降低AC细胞活性和G2+S%,以作用48h时抑制作用最强(P〈0.05);10nmol/L E2可引起AC线粒体数量增加,细胞核分裂增多,但线粒体、粗面内质网结构正常,而100nmol/L E2可导致AC线粒体肿胀或空泡化,粗面内质网扩张或断裂。结果表明,低浓度(10nmol/L)E2促进AC增殖;高浓度(100,1 000nmol/L)E2抑制AC增殖。  相似文献   
60.
本试验通过植物乳酸菌对豆粉进行液态发酵,在发酵24,36,48,60,72 h时采集发酵样品进行水解度和免疫活性的检测,结果表明:(1)48 h为植物乳酸菌发酵豆粉的最佳时间,可去除71.08%的β-伴大豆球蛋白和64.22%的大豆球蛋白的免疫活性(P<0.01),对β-伴大豆球蛋白的去除程度显著高于大豆球蛋白(P<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