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61篇
  免费   677篇
  国内免费   1432篇
林业   668篇
农学   1967篇
基础科学   396篇
  1165篇
综合类   5482篇
农作物   1397篇
水产渔业   548篇
畜牧兽医   2618篇
园艺   939篇
植物保护   1190篇
  2024年   92篇
  2023年   266篇
  2022年   485篇
  2021年   489篇
  2020年   479篇
  2019年   578篇
  2018年   330篇
  2017年   556篇
  2016年   626篇
  2015年   638篇
  2014年   742篇
  2013年   698篇
  2012年   1019篇
  2011年   1166篇
  2010年   935篇
  2009年   987篇
  2008年   879篇
  2007年   1010篇
  2006年   811篇
  2005年   653篇
  2004年   497篇
  2003年   386篇
  2002年   325篇
  2001年   260篇
  2000年   222篇
  1999年   174篇
  1998年   146篇
  1997年   152篇
  1996年   130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98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8篇
  1955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1 毫秒
61.
生姜根结线虫病原鉴定及发生规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田间调查、接种试验、电镜与显微镜观察以及酯酶同工酶电泳等方法,对引发生姜癞皮病的病原及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引起生姜癞皮病的病原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该病在每年6月中旬开始发生,8、9月份危害严重.病原在生姜上一年可发生完整的4代,完成1代平均约需35天.病原主要在0~40cm的土层内分布和危害,但具体分布情况依寄主生长状况而稍有差异.南方根结线虫繁殖速率受初始接种密度的影响也很大,当初始接种密度较低时,线虫繁殖速率较高,初始接种密度增大,繁殖速率降低,其平衡密度为每100g干土746.20个卵.  相似文献   
62.
红掌细菌性疫病的病原菌初步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云南西双版纳的红掌上发现一种由细菌侵染引起的病害,从叶片的病组织上分离到具有致病性的杆状细菌,将分离的病原菌接种于健康的红掌上,表现出与田间一致的症状。感病初期在叶缘或叶脉间出现水渍状小点,后期病斑多呈棕褐色至黑色坏死,病健交界处多呈黄色。从接种发病的病斑与田间标样上分离的病原菌菌落形态完全相同。通过菌株的培养性状、常规生理生化特性及透射电镜下菌体形态观察结果,将病原菌初步鉴定为黄单胞菌属(Xanthomonas)。BIOLOG鉴定和致病性测定结果进一步鉴定病原菌为地毯草黄单胞菌花叶万年青致病变种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 dieffenbachiae(Xad)(McCulloch & Pirone) Vauterin et al.  相似文献   
63.
1999年7月云南省元谋县城郊玉米地发现一种玉米新病害,发病面积大约70hm2.其典型症状表现为植株矮化,节间缩短,叶片密集簇生,叶片上有黄绿相间的条斑.叶鞘上有坏死或腐烂病斑,幼穗腐烂,不实,严重者绝产,颗粒无收.从坏死或腐烂的叶鞘和果穗上可镜检到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纯化培养后,并按柯赫氏法则进行接种试验,病原鉴定为柔弱无枝孢Acladium tenellum(Berk.& Curt.)Subram.comb.nov..本文对病害症状、病原形态、发病情况等进行了详细研究,确定该病为玉米一种新病害.  相似文献   
64.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鉴定新疆棉花落叶型黄萎病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莉  段维军  李国英  宋蓓 《植物检疫》2004,18(5):266-268
用一对棉花落叶型黄萎病菌的特异性引物D1和D2进行PCR扩增,对于落叶型黄萎病菌,该对引物可特异性地扩增产生一段550bp的产物,而非落叶型黄萎病菌则不能被扩增.供试的35个新疆黄萎菌系中,有3个菌系扩增出550bp大小的落叶型黄萎病菌特异性片段,表明目前新疆已存在落叶型黄萎病菌,用此技术可快速、准确地检疫和鉴定落叶型黄萎病菌.  相似文献   
65.
果树农艺性状基因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总结了果树农艺性状基因标记策略和已获得的分子标记及其在果树上的应用。集团混合分离分析法(BSA)、平行芽变分析法(PSA)和已知信息捕捉法(KIH)是果树农艺性状基因标记筛选的主要方法。目前已获得了大量果树农艺性状基因的分子标记,这些标记是果树基因作图、图位克隆、分子辅助选择和种质资源鉴定等遗传研究与育种实践的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66.
与香蕉种质离体保存相关的几个遗传学问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前香蕉种质的离体保存主要有缓慢生长保存和超低温保存两种方法。综合有关文献综述和讨论了香蕉种质离体保存过程涉及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稳定性和完整性、适应等遗传学问题。在开展香蕉种质离体保存的过程中,对离体保存所带来的遗传学方面的影响加以重视并设法减少其影响十分重要:(1)香蕉的生物学特性决定了香蕉种质的离体保存主要以始于吸芽茎尖的培养物作为保存材料;为减少取样环节样本容量较小带来的影响,建议保存数量较大的种质份数。(2)离体保存尤其是缓慢生长保存会引起香蕉种质的遗传不稳定性,因此有必要进行定期的检测。目前香蕉种质遗传稳定性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形态鉴别、超微结构的观察、同工酶分析和分子标记等。(3)与缓慢生长保存相比较,超低温保存除了在保存过程中香蕉种质遗传稳定性较高,在实现对香蕉种质的长期保存方面也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7.
关于修订桃种质资源(Prunus persica)描述体系的建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评价是种质资源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资源利用与共享的基础。目前,中国桃种质资源的评价描述体系一般是按照中国1990年编制的“桃种质描述符”进行。通过对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1980年编制“桃描述系统″和中国“桃种质描述符”在评价的层次、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的系统比较,以及2个标准在种质资源科研实践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结合中国桃种质资源工作的特点和国外资源的描述方法的新进展,提出中国桃种质资源描述系统的修改建议,为建立中国标准化、数字化的桃种质资源描述系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8.
Clones of Hylocereus and of Selenicereus species were distinguished from each other by the banding pattern generated by one to nine 10-mer oligonucleotide primers in the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 reaction. RAPD analysis was also applied to estimate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 among five Hylocereus and nine Selenicereus species. A dendrogram was constructed based on a data matrix of 173 polymorphic bands originated by nine primers. Two groups were identified, one consisting of Hylocereus species and the other consisting of Selenicereus species. These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accepted taxonomic classification of the genera studied. The principal coordinate analysis (PCO), i.e. the plot drawn on the basis of the RAPD data, clearly distinguished between three groups, namely, Hylocereus species, S. megalanthus and the rest of the Selenicereus species studied. PCO thus strongly support the notion that the tetraploid S. megalanthus is an exception among the Selenicereus group. The RAPD results support our hypothesis regarding the allopolyploid (rather than autopolyploid) origin of this species.  相似文献   
69.
南昌市郊常见花卉炭疽病初步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岸峰  蒋军喜  李庚花  杨子琦 《江西植保》2004,27(4):151-152,154
本文对南昌市郊常见花卉炭疽病病原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鹅掌柴炭疽病等8种炭疽病病原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月季炭疽病等5种病害病原为新报道的炭疽病,病原种的归属有待进一步确定。  相似文献   
70.
生姜癞皮病的发生危害及病原初步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生姜癞皮病在山东7月开始发病,8月中旬至9月中旬为盛发期。病株植株矮小、茎细、分枝少,叶色变淡,根茎表皮疣裂,根系腐烂,产量品质降低。病原物为南方根结线虫。砂质土壤、连作重茬、过量施钾肥均可加重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