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1篇
农学   5篇
  5篇
综合类   104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36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健康水貂6只,3只作对照,另3只口服-20℃保存9个月的水貂细小病毒性肠炎粪毒。实验貂临床症状典型,小肠粘膜出现“气球样”上皮细胞,肠腺和绒毛上皮细胞广泛变性、坏死、脱落,胞浆内可见嗜酸性小体;胞核可见两种类型Cowdry A型包涵体;在肠系膜淋巴结、骨髓、脾和肾上腺也观察到了核内包涵体。在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膜上和肠腺腺腔中发现大量G-小杆菌。同时,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各肠段粘膜表面的变化;用透射电镜研究了空肠前段粘膜上皮细胞中水貂细小病毒(MPV)的形态发生及其所引起的超微病变,发现核仁及其相随染色质参与了核内包涵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22.
取2~3月龄大13只(10只肠道驱虫),禁食24h后,分组分别经口鼻、静脉、肌肉接种TCID_(50)/ml为4×10~(5·75)的犬细小病毒(CPV)第四代猫肾细胞培养毒11.5或25.0m1/kg,再禁食48h。结果,各犬均于接种后第4d起陆续典型发病,粪便HA试验阳性,负染见CPV粒子。主要病理学变化是,小肠出血性坏死性炎,心肌灶状出血和颗粒变性;胸腺皮质的胸腺细胞及淋巴结皮质的淋巴细胞死亡、减少;在一些小肠隐窝上皮细胞、淋巴结的淋巴细胞和网状细胞以及胸腺的胸腺细胞和上皮性网状细胞核内见嗜酸性、嗜硷性或两染性包涵体;3只3月龄犬膈肌灶状出血。小肠粘膜扫描电镜观察,粘液增多,绒毛肿胀。其上的横沟变钱或消失。杯状细胞开口扩张,数目增加。电镜观察,在小肠隐窝上皮未分化细胞的核内见直径为27nm的CPV粒子,并对其形态发生作了描述。  相似文献   
23.
旨在建立一种以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为基础的快速检测方法,用于小鹅瘟病毒的快速检测。小鹅瘟是一种常见的水禽传染病,严重危害我国养鹅业的健康发展。为了快速准确对小鹅瘟进行诊断,减少该病的危害,本研究以小鹅瘟病毒VP3基因保守片段为靶点,利用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建立了一种准确高效的小鹅瘟病毒RPA恒温快速检测方法,并对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进行评价,并与传统PCR和传统RT-PCR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可检测到10 copies/μL的病毒核酸;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只特异性地扩增鹅细小病毒,而与鹅副黏病毒、鹅源鸭瘟病毒、小鹅流行性感冒病毒、鹅副伤寒病毒、大肠杆菌和曲霉菌均未发生交叉反应;同时该方法重复性检测的变异系数低于6%,具有很好的重复性。阳性符合试验表明该检测方法与荧光定量PCR符合率为99%。该方法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小鹅瘟的大规模临床样本检测,为小鹅瘟病毒的高通量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4.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infection situation of Porcine parvovirus (PPV7) and 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 (PCV2)in Fujian and Guangdong, and to understand the molecular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PPV7 Cap gene.【Method】 The blood sample of 432 infected pigs from 69 pig farms in Fujian and Guangdong were collected to detect PPV7 and PCV2 by PCR.The PPV7 Cap gene of positive samples was cloned and sequenced.The DNAStar software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nucleotide and amino acid sequences of PPV7 Cap gene, and Mega 7.0 software was used to draw the genetic evolution tree.【Resul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ositive rate of PPV7 was 21.99% (96/432), the positive rate of farms was 53.62%(37/69), and the positive rate of PCV2 was 54.17% (234/432), and the co-infection rate of PCV2 and PPV7 was 13.43% (58/432).The 17 PPV7 Cap gene sequences were amplified using PCR.Nucleotide homology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homology of the 17 PPV7 Cap gene sequences was 85.6%-100%, and the homology with reference strains was 85.8%-99.0%.Amino acid sequence comparis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amino acid homology of the 17 PPV7 Cap protein sequences was 87.6%-100%, and the amino acid homology with reference strains was 82.6%-98.7%.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Cap gene showed that PPV7 could be divided into five main evolutionary branches of PPV7a-PPV7e, among which 9 isolates belonged to PPV7a subtype, 3 isolates belonged to PPV7b subtype, 4 isolates belong to PPV7c subtype, and only 1 isolates isolates belonged to PPV7e subtype.【Conclusion】 This study indicated that PPV7 was widely prevalent in Fujian and Guangdong regions, and had a high co-infection rate with PCV2, which might be the pathogenic factor of Porcine circovirus associated disease(PCVAD).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PPV7 isolates was abudant in both regions, and PPV7a was the dominant strain at present.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provided theoretical basis and data reference for PPV7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nd vaccine research.  相似文献   
25.
为了研究纯化浓缩的猪细小病毒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应用微滤/超滤管式陶瓷膜分离系统对猪细小病毒细胞收获液进行纯化浓缩,使浓缩液病毒平均含量由10~(4.7)TCID_(50)/mL提高到10~(6.5)TCID_(50)/mL;将纯化浓缩的病毒液经检验合格后,进行甲醛灭活,与注射用矿物白油佐剂制成油包水灭活疫苗;按照猪细小病毒灭活疫苗的质量标准,对制备的灭活疫苗进行检验与免疫效果试验。结果显示:纯化浓缩的猪细小病毒液杂蛋白去除率平均达到71.6%左右;制备的三组灭活疫苗检验均合格;免疫至63 d时,免疫猪体内抗猪细小病毒抗体(HI)水平分别为:纯化浓缩的灭活疫苗平均高达9.62 log_2稀释倍数,常规疫苗平均为8.78log_2稀释倍数,差异显著(P0.05)。试验表明:疫苗病毒细胞收获液进行膜纯化技术处理后,免疫效果显著优于未经纯化的常规灭活疫苗。  相似文献   
26.
犬细小病毒JL-M13株的分离鉴定及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检测为犬细小病毒(CPV)阳性的病料经处理后接种F81细胞盲传3代并获得一株细小病毒,命名为JL-M13。应用重叠PCR技术从JL-M13中扩增出5条核苷酸序列,拼接后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所获病毒核酸基因组大小为4 621bp,与其他犬细小病毒的基因相似性为98.2%~99.4%。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JL-M13与CPV-2毒株(EF011664.1)相似率最高,与Type-2型犬细小病毒疫苗株相距较远。  相似文献   
27.
为研究牛细小病毒(BPV)VP2衣壳蛋白自组装病毒样颗粒(VLPs)以及VLPs的免疫原性.本研究以BPV-1型C7-5中国分离株的基因组序列为模板扩增VP2蛋白的编码基因,将其克隆至腺病毒穿梭载体pShuttle-CMV中,利用E.coliB J5183内同源重组将VP2基因插入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中,获得携带BPVVP2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质粒(pAd-BPV-VP2).该重组质粒经Pac Ⅰ线性化后转染Ad293细胞,获得重组腺病毒rAd-BPV-VP2,第8代时滴度为107.25 TCID50/mL.间接免疫荧光、westemblot以及电镜观察结果显示,BPV VP2蛋白可以在腺病毒系统中稳定表达,并有效组装VLPs.将rAd-BPV-VP2肌肉注射免疫BALB/c小鼠,结果显示,针对BPV的血清IgG和中和(VN)抗体分别于加强免疫后2周和8周达最高水平,高峰抗体可持续至15周,VN抗体的最高滴度可达1:4 000.此外,与对照小鼠血清相比,免疫小鼠血清中的IL-2、IL-4及IFN-γ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果表明,rAd-BPV-VP2免疫小鼠后可以诱导机体产生针对BPV的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本研究为BPV的免疫预防及载体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8.
番鸭细小病毒和鹅细小病毒生化及基因组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番鸭细小病毒莆田株(MPV-P)和鹅细小病毒莆田株(GPV-P)分别感染的番鸭胚尿囊液经氯仿处理、PEG沉淀和Sepharose4B柱纯化。纯化样品在电镜下观察,均见到实心和空心2种病毒粒子。病毒粒子呈圆形,立体对称,无囊膜,直径为20-24nm。经SDS-PAGE分析,MPV和GPV均呈现3条结构蛋白带。MPV结构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VP1 89000、VP2 78000和VP3 61000,其中VP3为主要结构蛋白。GPV要相对分子质量与MPV有微小差别。MPV和GPV核酸均为单链DNA,长度约为51000bp。分别以MPV核酸和GPV核酸为模板,加到无引物的DNA聚合酶Ⅰ大片段合成体系中,合成产物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均可见长度约为5600bp的双链DNA带,证明MPV和GPV核酸的3'末端具有发夹结构。对这2种病毒核酸及经Klenow合成的双链核酸进行限制性内切酶分析,两者的酶切结果明显不同,表明MPV和GPV核酸在一级结构上存在明显差异。以上结果证明,MPV和GPV不但在致病性上有显著养异,而且在核酸结构上也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9.
应用核酸斑点杂交法检测鹅细小病毒(GPV)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鹅细小病毒 (GPV)核酸探针 ,设计并建立了核酸斑点杂交法 ,用以检测 GPV核酸。该方法特异性与敏感性均较好 ,其敏感度可达 3pg。应用该方法对 4例病变典型的小鹅瘟患鹅组织器官进行检测 ,结果表明 ,患鹅脏器中 ,小肠、心、肝、胰、脾组织含毒量较高 ,其中小肠组织含毒量最高 ,而脑组织中含毒量较低。应用琼脂扩散试验验证了核酸斑点杂交法的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30.
犬细小病毒病的PCR临床诊断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犬细小病毒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方法,并应用于临床诊断.根据犬细小病毒基因保守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扩增目的片段大小为448bp.用此引物扩增疫苗中的犬细小病毒和37份病料中的犬细小病毒,并与胶体金诊断试剂盒相对比.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能从疫苗中和临床病料中扩增出犬细小病毒目的基因片段,与胶体金诊断试剂盒相比能克服免疫血清学诊断中的非特异性反应,具有快速、准确、灵敏度高的优点,完全适用于犬细小病毒病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