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1篇
  免费   253篇
  国内免费   246篇
林业   6篇
农学   37篇
基础科学   5篇
  33篇
综合类   747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1325篇
畜牧兽医   190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162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从1986年至1990年于我所松浦试验场,用黑龙江野鲤、荷包红鲤、兴国红鲤、红镜鲤、散鳞镜鲤、德国镜鲤和柏氏鲤进行了种间、种内14个组合的杂交,系统观察了不同组合亲本和杂种F_1在鳞被、体色、体型、生长、成活率、抗寒力、抗病力和起捕率等8个性状的遗传传递规律及其杂种优势强度,结果是.(1)鲤鱼种内异源杂交几乎所有的杂交组合的杂种F_1都表现出生长优势和对环境抗性的增强,其大小随亲本的亲缘远近和鳞被、体色、体型等性状间的差异而不同。一般品系间杂交,杂种生长的优势率在10%左右;品种间杂交,单交种的生长优势率在15—30%,三杂交种的生长优势率在30%以上。在抗寒、抗病、成活率等抗性上,表现出受其中一个亲本的影响,且有明显的母本效应,并可遗传传递给杂种后代。鳞被、体色、体型的基因效应,对杂种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鲤鱼种间杂交几乎不表现杂种优势,其特点:是柏氏鲤和黑龙江野鲤两个野生种间杂交,成活率、抗寒力强烈的表现不亲和性;而柏氏鲤与家养种间的杂交,表现一定的亲和性。亲本和杂种F_1的鳞被、体色仍表现显隐性关系,而体型、抗寒、抗病、成活率、起捕率等受柏氏鲤种质的强烈影响。获得抗寒力的杂种,在第二代时抗寒力明显消失,说明基因转移和整合的不稳定性。用柏氏鲤与散鳞镜鲤杂交的杂种F_1与另一抗寒很强的杂种F_1(黑龙江野鲤♀×红镜鲤♂)的双杂交种F_1,抗寒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42.
乙醛、对苯二甲酸、乙二醇对鲢、草鱼的联合毒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验按毒性单位1:1:1设计,研究乙醛、对苯二甲酸、乙二醇等化纤污水中主要污染物对鲢、草鱼的稚鱼和幼鱼的联合毒性。实验结果表明,乙醛+对醛二甲酸+乙二醇对鲢的稚鱼和幼鱼的96hLC50值分别为21300.6和27438.8mg/L;对草鱼的稚鱼和幼鱼的96gLC50值分别为27387.3和25606.2mg/L。联合毒性效应均表现为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43.
白鲢出血病病原菌的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患出血病的白鲢体内分离出两株细菌(编号为水_1、水_2),分别感染健康白鲢,人工复制白鲢出血病获得成功。对这两株细菌进行形态、营养需求、生长特性、以及生化反应等观察,作者认为,水_1菌为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lcaligenes);水_2菌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前者隶属于假单胞菌科(Pseudomonaceae),后者隶属于孤菌科(Vibrionaceae)。  相似文献   
44.
用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力评定异育银鲫维生素C需要量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宋学宏 《水产学报》2002,26(4):351-356
用维生素 C(Vc)含量为0~1200mg·kg~(-1)的精制饲料,连续投喂异育银鲫8周后,测定异育银鲫生长速度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结果表明,在饲料Vc含量达150mg·kg~(-1)时日增重率最大,进一步提高饲料Vc含量,日增重率没有显著变化;饲料Vc含量为75mg·kg~(-1)时头肾指数显著提高,而脾指数不受饲料Vc含量的影响;头肾细胞吞噬活性和A花环率均在Vc含量为300mg·kg~(-1)时达最高水平;而血清溶菌酶活性和总补体活性分别在饲料Vc为300mg·kg~(-1)和600mg·kg~(-1)时达最高值。上述结果表明饲料Vc可显著提高异育银鲫免疫力。鉴于Vc的免疫促进作用,建议在疾病多发季节饲料Vc添加量提高到300mg·kg~(-1)。  相似文献   
45.
张雪娟 《水产学报》1994,18(3):190-190
评《水产动物疾病学》《水产动物疾病学》一书已于1993年11月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它是我国出版的第一本内容包括淡水、海水及海淡水增养殖鱼类、甲壳类、软体类、两栖类和爬行类等水产经济动物疾病的病原、流行情况、症状、病理、诊断、预防和治疗知识的专...  相似文献   
46.
池塘中亚硝酸盐对草鱼种的毒害及防治   总被引:45,自引:2,他引:45  
王鸿泰  胡德高 《水产学报》1989,13(3):207-214
亚硝酸盐对草鱼种有很高的毒性,特别是水温超过30℃以上时。它主要是诱导草鱼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转变为高铁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超过血红蛋白总量的23.0%时,容易诱发草鱼出血病。随着草鱼血液中高铁血红蛋白的增高,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逐渐减少。池中亚硝酸盐氮含量到0.099±0.03毫克/升时,草鱼会出现出血病。清除水中亚硝酸盐氮的方法是在池塘中施加次氯酸钠,亚硝酸盐氮超过0.15毫克/升时,最好在池塘中先施加熟石灰,然后施加次氯酸钠,且以分次施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7.
低盐水体南美白对虾与鲢鳙鱼混养的试验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6口低盐淡水(盐度2~10)池塘中放养体长0 8~1 0cm的南美白对虾(Penaeusvan namei)(30万尾/hm2),其中三口塘再放养鲢(Hypophthalmichthysmolitrix)、鳙(Aristichthysno bilis)夏花(体长2 0~3 0cm)(1500尾/hm2,鲢:鳙=1:1)。鱼、虾分别精养90d和60d。混养池塘中对虾的成活率(24 6%)为单养池(9 1%)的2 7倍,产量(800 0±86 7)kg/hm2为单养池的3 2倍;鱼产量为(93 9±7 9)kg/hm2,鳙的出塘规格大于鲢,产量高于鲢。混养池塘水中氨氮、亚硝态氮和溶解氧含量低;透明度和活性磷含量高;pH值波动幅度小。  相似文献   
48.
松花江鲤鱼肌肉肌苷酸含量和鱼肉保鲜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纸层析法对松花江鲤鱼肌肉肌苷酸含量和鱼肉保鲜时间作了研究,结果表明:室温20℃下,鲤鱼肌肉存放3小时左右,肌苷酸含量达到了最高值为6.326±0.12μmol/g,保鲜时间为9小时。冷冻-18℃下,鲤鱼肌肉存放10天,肌苷酸含量达到了峰值为5.931±0.13μmol/g,保鲜时间为20天。  相似文献   
49.
草鱼出血病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草鱼出血病是由呼肠孤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传染病,由于病鱼小血管受损引起全身性出血,并造成内脏器官和体壁肌肉组织局灶性病变。电镜观察表明病变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数量较正常细胞显著减少,形态结构也遭损坏。质膜的三层结构模糊不清,及至解体消失。与机体代谢密切相关的粗面内质网、滑面内质网、线粒体和高尔基复合体的数量减少及结构受损,使蛋白质、糖类和脂质合成及分解等一系列细胞代谢活动不能正常进行,加速了病鱼死亡。  相似文献   
50.
The aims of this experiment were (1) toquantify the ability of grass carp to processduckweed and (2) to assess indirect changes inwater chemistry and phytoplankton community,caused by grass carp feeding. Yearling grass carp sized 126 ± 7.7 mm (TL) and19.6 g in weight were kept in 9 laminate tanksof 1 m3 for 14 days. Two stockingdensities (2 and 6 fish per m3) anda control without fish were used. Standard growthrate (SGR) of grass carp fed exclusively onduckweed was 0.70% body weight (BW) d–1and food conversion ratio (FCR) reached 2.0(average water temperature =21.1 ± 3.8 °C). Daily food intakewas 0.2 g of duckweed dry weight (DW), i.e.,1% of average BW of grass carp. SGR ofduckweed growing in 20 × 20 cm floatingenclosures, differed significantly[F(6,2) = 417.9; p = 0.002] between the twostocking densities of grass carp and thecontrol tanks (without fish). Mean SGR ofduckweed was 0.02 g g–1 day–1 and thehighest SGR was recorded in the control tanks.Both decrease in NH4-N and increase inNO2-N concentrations differedsignificantly between the treatments[F(2,2) = 45.3; p = 0.02 and F(2,2) = 19.2; p = 0.04 respectively]. Changes in other nitrogenand phosphorus components (NO3-N, TN, TPand PO4-P) caused by stocking of grasscarp were not significant. Biomass ofphytoplankton, dominated by filamentous algaeand blue-greens, increased proportionately tostocking density of grass carp. Althoughduckweed has a large potential for nutrientremoval, the most common pathway for thenutrients released through grass carp grazingif duckweed cover is loose is theirincorporation into phytoplankton bioma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