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9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84篇
林业   30篇
农学   68篇
基础科学   15篇
  26篇
综合类   532篇
农作物   44篇
水产渔业   98篇
畜牧兽医   390篇
园艺   33篇
植物保护   2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以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鱼糜为研究对象,采用二段加热方式制备鱼糜凝胶,研究pH值对添加L-精氨酸的草鱼糜凝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添加L-精氨酸试验组比较,添加0.65%L-精氨酸后,鱼糜凝胶的持水性、凝胶强度、质构特性、流变特性以及微观结构均得到了显著改善,但白度值显著降低;与未经酸调节试验组比较,经酸调节处理后,鱼糜凝胶的白度值显著升高,而持水性、凝胶强度、质构特性、流变特性以及微观结构均显著下降。研究结果说明,L-精氨酸改善草鱼糜的凝胶性能是由它的强碱性及其基团与蛋白质分子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共同所致。  相似文献   
992.
二色补血草凝集素(Lectin)序列分析及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二色补血草cDNA文库中分离出一个凝集素(Lectin)基因全长cDNA序列.该基因全长977 bp.其中:5′非翻译区(UTR)103 bp,3′非翻译区(UTR)208 bp,开放阅读框(ORF)全长663 bp,编码由221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该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5 kD,理论等电点为8.82.利用实时定量RT-PCT方法进一步研究了二色补血草在植物病原菌(尖孢镰刀菌)侵染条件下不同时间点该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在尖孢镰刀菌胁迫处理的条件下,能诱导Lectin基因在二色补血草的根、叶中表达,说明该基因与植物抗病相关.  相似文献   
993.
目的研究L-精氨酸(L-Arg)、谷氨酰胺(G1n)及两者合用(L-Arg G1n)对保护大鼠重度烧伤后早期肝脏功能、扩张肝脏血管、缓解内毒素血症的作用。方法1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生理盐水组(B组)、L-Arg组(C组)、Gln组(D组)和L-Arg Gln组(E组),每组36只。每组分为8、16、24、48h四个时相点,每个时相点9只大鼠。A组大鼠进行模拟的烫伤,其他组大鼠制作重度烧伤模型。A、B组使用生理盐水5mL腹腔注射,C组使用L-Arg300mg/kg腹腔注射,D组使用G1n300mg/kg灌胃,E组同时使用L-Arg300mg/kg腹腔注射和G1n300mg/kg灌胃。在各时相点,检测NO2-/NO3-和内毒素含量。结果NO2-/NO3-含量:C、E组NO2-/NO3-升高明显,与同时相点A、B、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D组肝组织中NO2-/NO3-轻度升高,但与A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静脉血浆内毒素的含量:B组门静脉血浆内毒素明显高于其他组同一时相点的大鼠(P<0.01),E组门静脉内毒素含量较低,与其它组同一时相的大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度烧伤早期大鼠,采用L-精氨酸 谷氨酰胺对保护肝功能与缓解内毒素血症的作用较佳。  相似文献   
994.
大豆凝集素的分离纯化和血凝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种子经过浸提、离心、硫酸铵逐级沉淀和D-半乳糖-Epoxy-Sepharosc-4B亲和层析,获得单一的大豆凝集素(Soybean agglutinin SBA)样品。纯化的大豆凝集素经pH8.9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胶浓度7.5%),可以显示一条清晰的着色带。在血凝活性鉴定中,采用2%兔细胞悬液,测定凝集红细胞的能力和检测它们与糖结合后对红细胞的凝集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使兔红细胞50%凝集的蛋白质最低浓度为4μg/mL左右。浓度为0.1mg/ml凝集素溶液分别与D-半乳糖、D-氨基半乳糖、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a-乳糖、几丁质溶液结合后,使兔红细胞50%凝集的糖配体溶液浓度分别为1mg/ml、2.5mg/ml、10mg/ml、30mg/ml,而几丁质几乎对SBA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95.
植物凝集素类受体激酶(LecRLKs)是一种重要的类受体蛋白激酶,广泛参与植物激素信号转导、胁迫反应、植株生长发育、生物固氮等多种生理生化反应。本研究对大豆中的GmLecRLKs基因家族进行了全基因组水平上的分析,在大豆中共找到205个GmLecRLKs家族成员,分布在19条染色体上;根据其含有的特征结构域不同,这些成员被分为L型、G型和C型三个亚家族;每个亚家族成员在结构域类型上有其各自的特点;GmLecRLKs基因在进化过程中比较保守,但在个别位点氨基酸受到了正选择作用。该研究结果对于深入了解LecRLKs家族在大豆中的进化规律和生物学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6.
利用肠道离体灌注模型和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谷氨酰胺对草鱼肠道L-亮氨酸和L-脯氨酸吸收量、肠道组织游离亮氨酸和脯氨酸量、以及对肠道蛋白质合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谷氨酰胺能够显著增加草鱼肠道对两种氨基酸的吸收量,显著增加肠道组织游离亮氨酸和脯氨酸量,并显著增加肠道蛋白质的合成量;将1.0mmol/L组与5.0mmol/L组谷氨酰胺的试验结果相互比较,无论是肠道吸收总量还是肠道组织游离氨基酸、新蛋白质合成量均没有显著差异;草鱼肠道在吸收亮氨酸和脯氨酸的同时,能够利用吸收的亮氨酸和脯氨酸和肠道蛋白质周转的氨基酸合成新的蛋白质,蛋白质合成量随着亮氨酸和脯氨酸浓度增加呈线性增加关系。本文结果表明,谷氨酰胺能够显著增加草鱼肠道对亮氨酸和脯氨酸的吸收量、能够显著增加肠道蛋白质的合成代谢。  相似文献   
997.
外源L-天冬氨酸纳米钙抑制棉花生长的效应及潜在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究L-天冬氨酸纳米钙颗粒[Ca(L-asp)-NPs]进入环境后对棉花生长的影响,以鄂抗8号棉花为试验材料,设置0(对照)、25、50、75、100 mg·L^-1共计5个Ca(L-asp)-NPs处理浓度,于华中农业大学盆栽场进行试验,测定干鲜质量、根系形态、钙含量、叶绿素、抗氧化酶、MDA、电导率等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Ca(L-asp)-NPs处理显著降低了棉花的干鲜质量并抑制根系伸长。根、茎、叶钙含量最大值为7905、13 144、38 117 mg·kg^-1,比对照增加了102%、61%、51%,但钙的转移因子在施入Ca(Lasp)-NPs后显著降低。外源Ca(L-asp)-NPs也显著降低了叶片叶绿素含量以及根系抗氧化酶活性和电导率,除25 mg·L^-1处理外,MDA含量也显著下降。研究表明,Ca(L-asp)-NPs进入环境后会抑制棉花的生理生长,对棉花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同时棉花本身会提升根冠比来适应此胁迫。  相似文献   
998.
运用硫酸铵盐析和GlcNAc-Sepharose 6B亲合层析等方法从中华绒螯蟹的血清中分离出一种天然的凝集素,经SDS-PAGE测得其分子量约为82 kD,由单一亚基组成,由等电聚焦凝胶电泳测得其等电点(pI)为5.4.糖凝集抑制试验中检测到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乳糖、果糖和蔗糖对中华绒螯蟹血清凝集素均没有抑制作用,但N-乙酰氨基糖GIcNAc、GalNAc和ManNAc等能抑制其凝集活性.热变性试验结果表明,温度为10~50℃,凝集素仍保持强的凝集活性,但温度升至60℃后,凝集活性迅速下降,至80℃失去凝集活性,在pH 4.0~8.0的各缓冲液中保持较强的凝集活性,而在此pH范围外,凝集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中华绒螯蟹血清凝集素可使外源红血细胞发生凝集,还具有凝集细菌或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999.
肉碱(carnitine)也称肉毒碱,有L型和D型两个光学异构体,其中D型肉碱不具生理活性,因此实际发生作用的只有L型肉碱。L-肉碱又称为L-肉毒碱(L-carnitine,CN),是存在于动物组织、植物和微  相似文献   
1000.
产L-乳酸的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菌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有质粒pKD46的菌株BW25113.在L-阿拉伯糖诱导后,表达λ噬菌体的3个重组蛋白Exo、Bet和Gain,宿主菌就具有了同源重组的能力。利用λ噬菌体的Red重组系统构建了D-(+)-乳酸脱氢酶基因(1dhA)、乙醇脱氢酶基因(adhE)双突变的大肠杆菌BW25113C工程菌株和乙酸激酶基因(ackA)单突变的大肠杆菌BW25113工程菌株。将表达牛链球菌L-乳酸脱氢酶基因(1dhL)的pSE380质粒转化到BW25113C菌株中发酵培养35h,用HLPC检测产物,尚未发现L-乳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