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31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45篇
水产渔业   139篇
畜牧兽医   1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7 毫秒
201.
采集我国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主要养殖地区山东(青岛市和东营市)、浙江(宁波市)、福建(福鼎市、漳州市梅岭镇、漳州市桥东镇和漳州市东山县)、广东(珠海市斗门区)的86尾个体作为实验对象,结合已报道的花鲈野生群体的遗传研究背景,通过ddRAD简化基因组测序对以上花鲈养殖群体进行遗传结构分析。主成分分析(PCA)与遗传组分分析结果(最佳聚类K值为2)均显示,8个花鲈养殖群体与天津、烟台和文登的野生群体间遗传差异较小,表明我国花鲈养殖群体主要为黄、渤海种质来源。8个养殖群体间遗传分化分析结果显示,福建漳州梅岭镇和桥东镇的2个养殖群体与其他养殖群体间出现显著的遗传差异,表明所检测的养殖群体内部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分化。本研究结果可为我国从山东到广东(从北到南)的花鲈养殖群体遗传结构分析提供参考,为后续花鲈种质资源的保护、育种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2.
H. Xu  J. Du  S. Li  K. Mai  W. Xu  Q. Ai 《Aquaculture Nutrition》2017,23(6):1449-1457
Studies we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ietary n‐3 long‐chain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 (n‐3 LC‐PUFA) on growth performance, lipid deposition, hepatic fatty acid composition and serum enzyme activities of juvenile Japanese seabass Lateolabrax japonicus (initial mean weight 29.2 ± 1.34 g). Triplicate groups of 30 Japanese seabass were fed with six diets containing grade levels of n‐3 LC‐PUFA (1.30, 2.98, 5.64, 10.31, 14.51, 24.13 g kg–1 of dry weight) to apparent satiation twice daily for 9 weeks. The specific growth rate (SGR) was the highest in 10.31 g kg–1 dietary n‐3 LC‐PUFA group. Crude lipid content of the fish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increasing dietary n‐3 LC‐PUFA. Meanwhile, the hepatic lipid content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e 24.13 g kg–1 group. Hepatic n‐3 LC‐PUFA content of total fatty acids was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that in die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in serum alanine transaminase (ALT) and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 activities. Moderate n‐3 LC‐PUFA level (10.31 g kg–1 of dry weight) in the diet was beneficial to enhance the activity of lysozyme in serum. Based on SGR, the optimum dietary n‐3 LC‐PUFA content was estimated to be around 10.94 g kg–1 of dry weight by second‐order polynomial regression method.  相似文献   
203.
实验以基础饲料组[含30%鱼粉蛋白(FM)]为对照组,用鱼蛋白水解物(FPH)、猪血蛋白水解物(PBPH)、酵母蛋白水解物(YPH)和豆粕蛋白水解物(SPH)分别替代配方中10%的鱼粉蛋白,配制成5组等氮等脂的饲料,喂养初始平均体重为31.99 g的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8周,探讨饲料中不同蛋白水解物对花鲈生长、饲料利用、体组成成分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结果显示:各处理组实验鱼存活率在97.78%-98.89%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FPH组与FM组的末重和特定生长率最高,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PBPH组、SPH组和YPH组(P<0.05);FPH组饲料效率高于FM组、PBPH组和YPH组(P>0.05),且显著高于SPH组(P<0.05);各实验处理组鲈鱼摄食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FPH组蛋白效率比显著高于FM组、PBPH组、SPH组和YPH组(P<0.05);FPH组、FM组和YPH组的蛋白质沉积率显著高于PBPH组和SPH组(P<0.05).饲料中添加FPH和YPH会显著增加花鲈肝脏和血清中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溶菌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FM组、PBPH组和SPH组(P<0.05).FPH组的花鲈鱼体粗蛋白含量高于FM组和YPH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FPH组显著高于PBPH组和SPH组(P<0.05).综上所述,4种不同蛋白水解物替代鱼粉后投喂花鲈幼鱼,鱼蛋白水解物效果最好,其次是酵母蛋白水解物、猪血蛋白水解物和豆粕蛋白水解物.  相似文献   
204.
为研究脱脂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粉替代鱼粉对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以花鲈幼鱼[初始体重为(2.83±0.02) g]为实验对象,配制鱼粉水平为30%的饲料作为对照组(FM)饲料,用脱脂黄粉虫粉(TM)分别替代对照组饲料中5% (5% TM)、10% (10% TM)、15% (15%TM)和20% (20% TM)的鱼粉,配制成5种等氮等脂的实验饲料,对实验花鲈进行为期 9周的摄食生长实验。结果显示,随着脱脂黄粉虫粉添加水平的增加,花鲈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沉积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5% TM组最高,显著高于20% TM组,但与FM、10% TM和15% TM组差异不显著。各组饲料效率、摄食率、存活率、肝体比、腹脂率以及全鱼体组成均无显著差异。脏体比随着替代水平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20% TM组显著高于FM组和5% TM组。花鲈血清溶菌酶活性随脱脂黄粉虫粉替代比例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5% TM组显著高于其他脱脂黄粉虫粉添加组。肠道组织观察发现,花鲈肠道的绒毛高度、绒毛宽度和肌层厚度随着脱脂黄粉虫粉替代水平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5% TM组花鲈肠道的绒毛高度、绒毛宽度和肌层厚度达到最高,而20% TM组最低。随着替代水平的升高,花鲈肠道促炎因子IL-1β的相对表达量随脱脂黄粉虫粉替代水平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5%~15% TM组显著低于FM组和20% TM组;抑炎因子IL-4的相对表达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10% TM组具有最低值,而20% TM组具有最高值;肠道屏障相关基因(ZO-1和Ocln)的表达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5% TM组的ZO-1和10% TM组的Ocln的表达量最高。各组微生物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但脱脂黄粉虫粉替代鱼粉改变了肠道有益菌和有害菌的相对丰度。与FM组相比,10% TM和15% TM组芽孢杆菌属(Bacillus)的相对丰度均显著增加,而5% TM和10% TM组邻单胞菌属(Plesiomonas)的相对丰度有下降趋势。综上所述,脱脂黄粉虫粉替代饲料中5%的鱼粉有利于花鲈肠道健康和生长;替代15%时不会对花鲈生长以及肠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当脱脂黄粉虫粉替代比例超过20%时,不利于花鲈肠道健康,降低了其免疫能力,使其生长性能下降。根据二次回归模型计算结果,建议在淡水养殖时花鲈饲料中脱脂黄粉虫粉替代鱼粉水平不高于7.31%。  相似文献   
205.
童彩环  钱云霞  郑伟贤 《水产学报》2011,35(12):1761-1769
视黄醇类X受体(retinoid X receptor,RXR)属于配体激活的核受体家族,在调节细胞内各种信号途径中起重要作用.采用RT-PCR和RACE技术,分离到鲈RXR基因3种亚型RXRα、RXRβ和RXRγ的cDNA序列.结果表明,得到的RXRα是长度为1 686 bp 3′末端不完整的cDNA序列,其中包括364 bp的5′非翻译区和1 322 bp的编码序列,可编码440个氨基酸.RXRβ cDNA全长为1 741 bp,其中包括150 bp的5′非翻译区,256 bp的3 ′非翻译区和1 335 bp的开放阅读框,共编码444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为49.5 ku.RXRγ cDNA全长为1 847 bp,其中5′非翻译区为88 bp,3 ′非翻译区为397 bp,开放阅读框为1 362 bp,共编码453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49.9 ku.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鲈RXRα、RXRβ和RXRγ和其它物种的RXRs结构类似,在DNA结合区有P box和D box结构,配体结合区包括12个α螺旋和2个β折叠结构,H12的C端含有AF-2的激活区.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鲈RXRα、RXRβ和RXRγ分别与其他动物的相应亚型聚类.组织分布特异性研究表明,鲈RXRα在肌肉、心脏、眼、大脑、肠、肾脏、脂肪、脾脏、鳃和肝脏10种组织中均有表达,但表达量较低;RXRβ在这10组织中都有较高表达,但心脏中表达量较低;在所检测的10种组织中,RXRγ都有表达,在肌肉、肠、肾脏、脂肪和脾脏表达量较高.  相似文献   
206.
用冷冻保存的花鲈精子作为异源精子,采用紫外线(UV)对精子进行照射使其遗传物质失活,然后与卵子进行“授精”,可以刺激犬齿牙鲆鱼卵进行雌核发育,在受精后一定时间采用冷休克处理“授精”卵,抑制第二极体排出成功获得了犬齿牙鲆雌核发育二倍体鱼苗。实验表明:犬齿牙鲆同源精子经80 mJ/cm2 的紫外线照射可以完全失活,冻存花鲈精子经紫外线照射后也同样具有诱导犬齿牙鲆雌核发育的能力。无论同源精子还是异源精子,最佳诱导条件为在18 ℃条件下,精子经80 mJ/cm2的紫外线照射,受精后4~5 min将受精卵放在3 ℃海水中进行冷休克处理,持续时间为45 min,同源精子和异源精子二倍体诱导分别为32.66%±7.03%和28.00%±6.48%。采用形态学、流式细胞仪DNA含量分析和微卫星标记技术对雌核发育鱼苗进行了分析,证明了雌核发育鱼苗为雌核发育二倍体。  相似文献   
207.
本试验采用鱼类生物能量学的方法,对花鲈个体水平上的能量转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不同温度、不同盐度条件下花鲈能量收支的实验方程,结果表明:盐度对大规格花钙鱼种能量收支各组分的影响大于温度;花鲈夏花鱼种和大规格鱼种分别在盐度5和10时能获得最佳能量分配模式;温度对大规格花鲈鱼种的能量收支各组分的分配比例影响不大,在水温15-30℃范围内,其平均能量收支式为;100℃=1.773F+1.135U+40.3  相似文献   
208.
海鲈鱼因切小片后,不耐煮,容易散开,完整性差等问题严重制约系列产品的开发,本研究开发一种适合海鲈鱼小片的品质改良工艺技术,通过单因素研究TG酶、明胶、蛋清粉及浸泡时间对鱼小片的品质影响,并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复合品质改良剂配方和工艺。结果表明:TG酶、明胶和蛋清粉均能提高海鲈鱼小片的耐煮性和完整性,最佳工艺为:TG酶添加量3.9%、明胶添加量2.4%、蛋清粉添加量6%,浸泡温度为0~4℃,浸泡时间为5.5 h,处理后的海鲈鱼小片耐煮性好、完整度高、色泽洁白、弹性适中、香气浓郁,微观结构观察表明其能使鱼小片组织结构更加紧密。该研究解决了海鲈鱼切小片的瓶颈问题,为海鲈鱼生产火锅类、简易社区菜肴等系列产品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9.
刘阳  温海深  黄杰斯  李吉方  张美昭  齐鑫  李昀 《水产学报》2019,43(12):2476-2484
为阐明花鲈鳃与鳔器官的发生机制,实验采用连续组织切片技术接合形态学观察对出膜后1~45 d花鲈胚后发育的鳃与鳔器官的发生、发育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观察与研究。结果显示,花鲈仔稚鱼鳃的胚后发育分为4个阶段,鳃原基出现期(0~3 d)、鳃丝分化期(4~14 d)、鳃小片分化期(15~25 d)与鳃器官完善期(26~45 d)。在水温15~18°C条件下,花鲈孵化后的第1天,鳃原基出现;孵化后的第15天,仔鱼假鳃上分化出鳃小片结构;孵化后的第25天,仔鱼各鳃弓上均分化出鳃小片结构;孵化后的第45天,稚鱼鳃结构发育完全,与成鱼相同。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花鲈鳔器官的发育时期分为形成、扩张、充气和退化4个阶段。花鲈初孵仔鱼未出现鳔原基,在孵化1 d后,仔鱼出现鳔原基,5 d后仔鱼鳔开始扩张,11 d后仔鱼鳔充气完成,13 d后仔鱼鳔开始退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