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07篇
  免费   805篇
  国内免费   1956篇
林业   1036篇
农学   2060篇
基础科学   900篇
  2335篇
综合类   6077篇
农作物   1078篇
水产渔业   1333篇
畜牧兽医   1135篇
园艺   710篇
植物保护   1104篇
  2024年   77篇
  2023年   291篇
  2022年   463篇
  2021年   534篇
  2020年   551篇
  2019年   664篇
  2018年   506篇
  2017年   726篇
  2016年   898篇
  2015年   763篇
  2014年   867篇
  2013年   1036篇
  2012年   1147篇
  2011年   1261篇
  2010年   908篇
  2009年   901篇
  2008年   780篇
  2007年   797篇
  2006年   640篇
  2005年   590篇
  2004年   460篇
  2003年   359篇
  2002年   332篇
  2001年   259篇
  2000年   280篇
  1999年   225篇
  1998年   189篇
  1997年   192篇
  1996年   160篇
  1995年   143篇
  1994年   127篇
  1993年   115篇
  1992年   102篇
  1991年   98篇
  1990年   88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对不同体质量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牙鲆配合饲料中氮元素的利用和氮收支进行了研究。试验按沙蚕体湿重设置(0.40±0.19)、(1.00±0.22)、(2.00±0.50)g 3个组,分别记为S、M和L组,每组分别设16、20、24℃3个温度梯度。结果表明:1)20℃时各组双齿围沙蚕对氮的摄食率均达到最大值,平均为17.0 mg/(d.g),变幅为14.3~22.0 mg/(d.g);2)双齿围沙蚕于不同温度下对氮的摄食率均随体质量的增加而降低,其中,S组为10.5~22.0 mg/(d.g),M组和L组则分别为8.0~14.7、6.6~14.3 mg/(d.g),氮摄食率与体质量的关系可用幂函数式CN=aWb表示,其中a值在20℃时最高,为10.618,b值为-0.2076~-0.1911;3)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温度和体质量对沙蚕的氮摄食率均有极显著影响(F=79.125,P〈0.001;F=34.308,P〈0.001);4)在本试验条件下,双齿围沙蚕对饲料中氮的累积率平均为11.8 mg/(d.g),以摄食氮为100%计,累积氮所占的比例最大,平均为88.99%,排粪氮次之,为9.43%,而排泄氮所占的比例最低,仅为1.58%。  相似文献   
992.
研究了温度(15、20、25℃)和盐度(5、15、30)对沿海一混盐水体中褶皱臂尾轮虫复合类群中的3种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 Mtiller、B.plicatilis Yamamoto和B.rotund@rmisTschugunoff(分别简称为Bm、By、Br)休眠卵体积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休眠卵的体积与轮虫的体型密切相关;休眠卵体积对温度和盐度的改变较为敏感,L-型轮虫Bm和By对温度和盐度的改变较S-型轮虫Br更为敏感;在低温低盐条件下,Bm和By休眠卵体积偏大,Br休眠卵体积只在相对适宜其生长的中温环境下偏大;大部分条件下,Bm与By休眠卵的体积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93.
为探明宁夏平罗县气候变化特征,为区域农业生产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法和距平法对宁夏平罗县1975—2009年的气温和降水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35年平罗县年平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其变化倾向率为0.079℃/a,且最高气温增温更突出;春季增暖最显著,冬季与夏季次之,秋季最小。平罗县年平均降水量在波动中略有减少,其变化倾向率为-0.388mm/a,并且降水集中于夏季;除夏季降水量减少外,其余各季略有增加,但增幅很小,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与夏季一致。  相似文献   
994.
不同冲泡水温和时间对湄潭翠芽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湄潭翠芽的泡茶方法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冲泡温度和冲泡时间2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冲泡湄潭翠芽后对茶叶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和多酚化合物泡出量进行测定比较,并进行感官审评。结果表明:特级茶样、一级茶样的最佳冲泡条件为85℃、5min,其茶汤中各主要成分泡出量较为协调,茶叶的汤色、香气、滋味以及叶底均较佳,适合普遍消费者的口感;二级茶样的最佳冲泡条件为75℃,3min。  相似文献   
995.
为贵州生态环境的变化及监测等提供参考,分析了贵州岑巩、江口、黎平3个农业气象台站1983-2005年的气温对油桐物候期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桐物候的早晚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差异;气温与春季物候期总体上呈显著负相关,即气温越高物候期越早;气温与秋季物候期呈显著正相关,即气温越高物候期越迟。春季物候期平均每10a提早2~10d,秋季物候期平均每10a延后2~7d。  相似文献   
996.
为探讨当前生产条件下实现水稻增产的适宜育秧方式,以杂交水稻桂两优2号为试材,设土床旱育秧、编织布旱育秧、塑盘旱育秧、编织布湿润育秧和塑盘湿润育秧5种方式,在不同育秧方式基础上设置施用壮秧剂和不施壮秧剂2个处理水平,研究育秧方式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早稻湿润育秧尤其是塑盘湿润育秧的秧苗长势较旱育秧的好,晚稻旱育秧尤其是编织布旱育秧秧苗长势较湿润育秧的好;在抗逆性方面,早稻、晚稻旱育秧尤其是编织布旱育秧秧苗耐冷及耐高温能力较湿润育秧的强;施用壮秧剂可促进秧苗生长,提高秧苗耐冷耐高温能力;育秧方式与壮秧剂交互作用对早稻秧苗生长的影响较晚稻显著。本试验条件下,最适宜的育秧方式是编织布与施壮秧剂组合的旱育秧方式。  相似文献   
997.
以30年(1979~2009)的冬小麦产量和生育期温度资料为依据,分析冬小麦生长发育期旬均温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相对气象产量的关系,确立冬小麦生育期可能出现的低温风险。结果表明:胶东丘陵生态区冬小麦生育期间,两个旬均温对相对气象产量的影响显著,分别为1月中旬均温和3月上旬均温,相关系数分别为-0.44和0.37;模型中的温度因子类型共有5个,模型的相关也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98.
低温弱光对CMS三系辣椒幼苗形态指标与冷害指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辣椒CMS三系的不育系、恢复系与相应杂交一代幼苗为材料,研究了辣椒幼苗对低温弱光及其恢复过程的响应。结果表明:低温弱光胁迫下,辣椒幼苗植株生长减缓或停止,外部形态出现部分变化。低温弱光处理10天后,与对照相比各试验材料株高增加缓慢,基本停止生长,但恢复系表现出较好的低温弱光耐受性。从外部形态与冷害指数综合来看,杂交种与恢复系受害程度明显较轻。  相似文献   
999.
杨磊  朱青  张志国  曹臣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534-17535,17537
[目的]对中药材大黄的有效期进行研究.[方法]选用易氧化变色的大黄,通过经典恒温试验,采用HPLC测定大黄酸、大黄素、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的含量,并研究该药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经典恒温法测定的大黄酸、大黄素、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含量变化符合一级反应规律.在20℃的储藏条件下,大黄有效成分的含量变化速度常数为K=1.585×10-5,该批大黄有效期为687 d.[结论]用经典恒温法预测中药材大黄有效期,结论可靠.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