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38篇
  免费   554篇
  国内免费   431篇
林业   593篇
农学   357篇
基础科学   63篇
  753篇
综合类   2198篇
农作物   529篇
水产渔业   1302篇
畜牧兽医   1163篇
园艺   209篇
植物保护   156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203篇
  2021年   242篇
  2020年   251篇
  2019年   297篇
  2018年   178篇
  2017年   330篇
  2016年   369篇
  2015年   273篇
  2014年   342篇
  2013年   428篇
  2012年   430篇
  2011年   456篇
  2010年   362篇
  2009年   374篇
  2008年   345篇
  2007年   349篇
  2006年   285篇
  2005年   232篇
  2004年   198篇
  2003年   161篇
  2002年   137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 毫秒
211.
池塘放养密度对施氏鲟幼鱼生长、摄食和肌肉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温为14 ~ 17℃条件下,将大规格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幼鱼(225.69 g±32.28 g)随机放入9个四边形水泥池(池底面积为18.23 m2)中流水饲养,分别设置5.5、8.0、11.0 kg/m3 3个放养密度组,每组设3个平行,养殖试验共进行70 d,观察并研究放养密度对施氏鲟幼鱼生长、摄食和肌肉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氏鲟幼鱼的终末体质量、特定生长率、日增重和摄食率等均随养殖密度的增大而显著降低(P<0.05),饲料系数随养殖密度的增大而显著升高(P<0.05),密度为8.0 kg/m3的组生长效率最高;肌肉中的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随养殖密度的增大而显著降低(P<0.05),雨水分和灰分含量的变化不明显(P>0.05);试验期间,水体中的溶解氧浓度随养殖密度的增大显著降低(P<0.05),而氨氮和化学耗氧量浓度则随养殖密度的增大而显著升高(P<0.05).研究表明,8.0 kg/m3的放养密度更适合大规格施氏鲟幼鱼的养殖,过高的放养密度会对施氏鲟幼鱼生长及其肌肉品质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12.
[目的]为蚕蛹蛋白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蚕蛹蛋白与猪肉蛋白、鸡肉蛋白的氨基酸含量进行比较,并对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通过对蚕蛹蛋白与畜禽蛋白的比较结果表明蚕蛹蛋白中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为42.20%,符合WHO/FAO评分模式。[结论]蚕蛹蛋白是一种非常优质的蛋白来源。  相似文献   
213.
选择初重为201±001 g团头鲂幼鱼720尾,分别饲喂生物素添加量为0,002,005,016,062和249 mg·kg-1等氮等能的纯化饲料,研究饲料中添加生物素对团头鲂幼鱼肠道消化酶活力、胴体组成及肝脏抗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团头鲂幼鱼肠道脂肪酶和蛋白酶活力随生物素含量的升高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它们分别在生物素含量为062和016 mg·kg-1时达到最大值。饲料生物素含量为016 mg·kg-1组的团头鲂幼鱼与对照组相比具有较低的水分和较高的粗脂肪、粗蛋白含量,差异显著(P<005)。饲料中生物素含量从0上升至005 mg·kg-1时,GSH含量,GSH Px、SOD活性显著升高,差异显著(P<005);当其含量进一步升高至249 mg·kg-1时,三者均无显著变化(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适宜浓度生物素可以提高团头鲂幼鱼肠道脂肪、蛋白质的消化能力,胴体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及肝脏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214.
【目的】探索不同温度及pH条件对玉米秸秆低温高效降解复合菌系的玉米秸秆分解稳定性及菌群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完善菌系培养方法,促进其应用开发利用。【方法】以低温高效降解复合菌系GF-20为研究对象,在10℃条件下连续继代培养45代、不同温度和pH条件下连续继代培养15代,分别获得多组不同代数(F)、不同温度(T)和pH(P)条件下的菌系。测定各复合菌系发酵液pH、玉米秸秆降解率及纤维素酶活,评价复合菌系的玉米秸秆分解稳定性;利用PCR-DGGE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对菌群组成结构的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在10℃条件下经连续继代培养40代和在温度4-30℃、pH 6.0-9.0条件下继代培养获得的不同复合菌系发酵液pH均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趋近中性;玉米秸秆降解率在27.59%-32.53%,除F40显著高于F5外,其余无显著差异;纤维素酶活性呈高代菌系大于低代菌系,温度4-10℃和pH 6.0-9.0条件下,对复合菌系产酶有促进作用,纤维素酶活为1.34-1.84 IU·mL-1;复合菌系的纤维素酶在较低的温度和较宽的pH范围内具有良好的温度和pH稳定性,酶促反应温度15-30℃和pH 4.0-9.0内仍保持80%以上的纤维素酶活力;复合菌系F5-F45、T4-T30和P6.0-P9.0的DGGE条带差异不显著,表明菌系的菌种组成稳定;而在偏酸(pH=4、5)和偏碱性(pH=10)条件下继代培养,复合菌系秸秆降解率和纤维素酶活均显著降低,菌种组成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性质与功能稳定性。PCR-DGGE共检测到18个条带,其中关键菌株分别为Bacillus licheniformisAzonexus hydrophilusdAzospira oryzaeArobacter cloacaeCellvibrio mixtusBacillus tequilensisClostridium populeti subsp. Mixtus和Clostridium xylanolyticum。【结论】复合菌系GF-20在温度4-30℃、pH 6.0-9.0条件下经过多代继代培养,仍然保持了较高的玉米秸秆分解活性和菌种组成稳定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15.
木荷是我国的重要建材树种,幼苗需求量逐年递增,为探索不同基质配比对木荷容器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并筛选出利于木荷容器苗的生长的最佳基质成分配比,以泥炭土、珍珠岩及浙江当地的稻壳、锯末为基质成分,按照一定比例配制成15种基质(A~O),选择可降解无纺布[40 mm(φ)×100 mm]为育苗容器,进行木荷容器育苗试验。通过测定分析木荷容器苗的移苗存活率、苗高、地径、生物量、光合参数、根系活力及N、P含量等指标,研究不同基质成分配比的理化性质以及对木荷容器苗移苗存苗率和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基质成分配比显著地影响木荷容器苗的生长及生理特性,A基质的总鲜重与质量指数显著地优于其他基质,而L基质的生物量、质量指数则显著地低于其他基质;O基质的净光合速率(P_n)与气孔导度(G_s)显著地高于其他基质,C基质的P_n,G_s、水分利用率(WUE)显著低于其他基质,其较低的光合参数导致了该基质的木荷苗质量指数较低,生长缓慢。不同的基质成分配比对木荷容器苗的存苗率及生长发育的影响不同。A、O基质为比较优良的轻型基质,对木荷容器苗的生长培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16.
大果紫檀最早于20世纪60年代引种至我国,是南方地区近年来推广种植的重要珍贵用材树种之一,其心材在医药、家具制作等行业具有重要应用,目前生长良好,然而心材形成方面的信息则鲜见报道。本文采用标准木的调查方法,分析了海南尖峰岭47年生大果紫檀心材形成情况、心材比例、心材精油含量及成分组成。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标准木均已自然形成了心材,30 cm高度处心材比例范围为58.77%~69.14%,精油含量范围为1.51%~1.85%;从心材精油中共分离出42种成分,鉴定30种。醇类是心材精油成分中含量最高的类别,约占总含量的92.78%,其次是烷烃类,约占总含量的0.70%。心材精油中含量最高的成分是β-桉叶醇,其相对含量为55.68%,其次是α-桉叶醇,相对含量为11.14%,再次是金合欢醇和反式橙花叔醇,相应的相对含量依次为9.64%和7.46%。大果紫檀能在我国自然形成心材,并且心材精油含有多种珍贵药用成分,该研究结果为大果紫檀心材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17.
为探明湘西山地优质烤烟生产与群体密度及留叶数的关系,以K326为参试品种,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栽培密度和留叶数对烤烟农艺性状及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及留叶数对烟株田间农艺性状有显著影响,密度及留叶数对烤烟的化学成分影响较大,留叶数为20片时,烤烟各部位叶片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糖碱比也随密度增加而增加。在密度为18 518株/hm~2时糖碱比最高,为16.28,化学成分协调,质量最好。在密度为18 518株/hm~2,行株距为120cm×45cm,每株留20片叶的群体结构较为适合湖南湘西烟区烟叶的生产。  相似文献   
218.
[目的]探究生物炭施用量对土壤改良及烟叶发育的影响。[方法]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生物炭施用量设4个水平:CK(0)、T1(2 250 kg/hm2)、T2(4 500 kg/hm2)、T3(6 750 kg/hm2),研究不同稻秆生物炭施用量对土壤养分及烟叶的作用效果。[结果]生物炭在前期增加烟叶还原糖、总糖、淀粉含量而后期则降低其含量。对于总氮及氯的影响较小,尼古丁则呈降低态势。使烟叶化学成分更加协调,从而提高吸食品质。土壤生物炭能增加有机质含量,提高p H值,增加速效钾含量,减少速效磷含量,碱解氮则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综合土壤养分与烟叶品质结果,施用生物炭4 500 kg/hm2处理组效果最佳。[结论]该研究可为生物炭的合理施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19.
[目的]分析广西大青山西南桦(Betulaalnoides)人工林藤本植物区系特点,为开展人工林藤本植物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野外样地调查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广西大青山西南桦人工林野生藤本植物区系的物种组成、生活型、攀援方式和地理分布类型.[结果]大青山西南桦林下共有野生藤本20科27属30种,其中双子叶藤本植物具有明显优势,占该群落藤本植物总种数的93.33%,蕨类藤本和裸子藤本较贫乏,均仅有1科1属1种;在科属构成中,单种科和单种属比较集中;木质藤本是大青山西南桦群落的优势藤本,占总种数的70.00%;藤本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占总种数的60.00%,其余各生活型所占比例均较小;攀援类藤本以缠绕类最多,占总种数的60.00%,其次是卷曲类,搭靠类和吸固类所占比例较小;分布区类型以热带地理成分为主.[结论]西南桦人工林林下藤本植物种类较多,生活型和地理分布类型较复杂,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20.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3种百里香精油的化学成分。结果显示:从小叶百里香(Thymus quinquecostatu)中检测到45种成分,鉴定出40种;金边百里香(Thymus vulgaris‘GoldenQueen’)检测到11种,鉴定出10种;法国百里香(Thymus vulgaris‘French’)检测到41种,鉴定出36种。从小叶百里香、金边百里香和法国百里香检测到的主要成分分别为龙脑、反式香叶醇和百里酚。这3种百里香精油中共有的香味物质为3-己烯-1醇和正三十七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