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37篇
水产渔业   79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褐菖鮋的染色体核型及其自发畸变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褐菖O的染色体核型及其自发畸变率潘蔚明(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舟山316100)关键词褐菖O,核型,染色体畸变THEKARYOTYPEANDTHERATEOFCHROMOSOMESPONLANEOUSGENERATIONABERRATIONOFSEB...  相似文献   
2.
花[鱼骨]形态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花(鱼骨)的形态学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并与唇(鱼骨)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在外观上花(鱼骨)与唇(鱼骨)的吻长、下唇、两侧叶、颐部中央的三角形及体色有所差别,其他无明显不同;在可数及可量形状等指标上,鳃耙数、体长/尾柄长、体长/尾柄高等有较大不同,其他指标大多数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3.
试验设计3个温度16.0~17.0℃、18.5~20.5℃和22.0~24.0℃,采用3种催产剂组合催产,对花[鱼骨]人繁子代亲鱼进行催产试验。试验表明:用HCG1000IU/kg+LRH—A21.2μg/kg、DOM5.0mg/kg+LRH—A21.2μg/kg、PG3.0mg/kg+LRH—A21.0μg/kg组合均能成功催产人繁子代花[鱼骨]亲鱼。其中,在18.5—20.5℃和22.0—24.0℃催产中,DOM5.0mg/kg+LRH-A21.2μg/kg具有较短的催产时间和较高的催产率、受精率。人繁子代亲鱼在池塘培育条件下完全可以进行人工催产,花[鱼骨]可以像“四大家鱼”一样进行全人工繁殖。  相似文献   
4.
150 Hz矩形波断续音对褐菖鲉音响驯化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50 Hz矩形波断续音,对体质量为32.3~65.7 g的褐菖鲉Sebastisous marmoratus幼鱼进行了音响驯化试验。结果表明:驯化3d后,试验组褐菖鲉对声音开始产生趋向性;试验组鱼的反应时间在驯化第2~5天时,虽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总体呈下降趋势,驯化第9天时与对照组接近(P>0.05),驯化第10天~第25天时总体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驯化第17天时反应时间达到最低值2 s;试验组鱼的聚集时间在驯化第2天~第6天时下降明显,之后随着驯化时间的延长,聚集时间下降趋势趋缓,驯化第12天时接近对照组( P>0.05),并从第14天开始低于对照组,驯化第14天~第16天、第18天~第21天、第23天~第25天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驯化第19天时聚集时间降到最低值26 s;试验组鱼的聚集率总体呈上升趋势,驯化第20天时聚集率达到最高值86.7%,而对照组则时高时低,并且从第3天开始显著低于试验组( P<0.05);在试验的后5 d投放人工鱼碓后,放音时仍然能将试验组(不投放饵料)大部分褐菖鲉从鱼礁中引出,聚集率最低为75.0%,与对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表明,150 Hz矩形波断续音能够对褐菖鲉有很好的诱集作用,而且能明显吸引聚集在人工鱼礁中的褐菖鲉。  相似文献   
5.
在室温静水条件下,测定了聚维酮碘、高锰酸钾、溴氯海因和硫酸铜等4种常用药物对平均体重为(1.61±0.57)g的云斑尖塘鳢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聚维酮碘、高锰酸钾、溴氯海因和硫酸铜对云斑尖塘鳢幼鱼的安全浓度分别为9.44mg/L、1.28mg/L、12.55mg/L和1.03mg/L;4种药物对云斑尖塘鳢幼鱼的毒性大小依次为:硫酸铜>高锰酸钾>聚维酮碘>溴氯海因;4种药物的安全浓度均高于生产使用的常用剂量,在云斑尖塘鳢苗种培育过程中可以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6.
7.
从长江上中游江段获取的长薄鳅移植至微流水的小面积养殖池中养殖。平均每池放养26 ̄36尾,投喂水蚯蚓、小杂鱼和虾,生长良好。1a后每池存活18 ̄20尾,每尾年增重87.9 ̄114.2g,增长4.9 ̄7.4cm。试验证明长薄鳅能在池塘中进行养殖。  相似文献   
8.
饥饿对褐菖鲉消化道指数及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温(18±0.5)℃、盐度27.0±0.5条件下,测定了褐菖鲉不同饥饿时间(0、3、7、14、21 d)的比肝质量、比胃质量、比幽门质量、比肠长及各消化组织消化酶活力。试验结果表明,在饥饿过程中,褐菖鲉消化道组织萎缩,比肝质量、比胃质量、比幽门质量和比肠长呈显著下降趋势(P<0.01),其中比肝质量下降速率最大,饥饿21 d的比肝质量比对照组下降85.033%。饥饿期间,蛋白酶活力总体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差异显著(P<0.05)。淀粉酶活力的变化趋势亦为先升后降,饥饿1 d,前、中、后肠、幽门的淀粉酶活力呈不同程度上升,之后,除胃和幽门外,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皆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脂肪酶活力总体呈缓慢下降趋势,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
试验测定了似刺鳊鮈(Paracanthobrama guichenoti)的耗氧率和窒息点,并对耗氧率的昼夜变化规律以及体重对其窒息点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似刺鳊鮈的耗氧率与温度和体重之间有极显著复相关关系。在试验温度(15~30℃)条件下,似刺鳊鮈的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体重的增加而降低;耗氧率(R0)与温度(T)和体重(W)的二元线形回归方程是:R0=0.0160T+0.0002W-0.1600,复相关系数为0.9460;似刺鳊鮈的耗氧率具有昼夜节律性,耗氧高峰出现在7∶00,低谷在21∶00;似刺鳊鮈的窒息点与体重显著相关,窒息点A(mg/L)与体重W(g)的关系为:A=0.3463W0.2835,r=0.9050。研究结果可为似刺鳊鮈养殖生产中制定合理的放养密度和养殖工艺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云斑尖塘鳢♀×线纹尖塘鳢♂杂交育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从国外引进的云斑、线纹尖塘鳢的自繁后代,经过强化培育、性腺促熟后,2009年5-9月开展人工杂交试验。试验结果:孵化水温28~30℃时,云斑尖塘鳢♀×线纹尖塘鳢♂孵化时间68h,受精率为90.0%,孵化率为83.6%,培苗出苗率为60.51%,研究证明尖塘鳢属种间杂交可以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