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8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40篇
水产渔业   82篇
畜牧兽医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1.
对采自乌江上游的190尾四川裂腹鱼(Schizothorax kozlovi)进行了食性分析。结果表明,天然水域中四川裂腹鱼以水生昆虫、藻类、水生植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原生动物等为食,其营养级为1.72级,属于底栖杂食性鱼类。主要饵料为水生昆虫,出现频率和重量比分别为76.30%和53.22%;其次为藻类,出现频率和重量比分别为94.90%和31.09%;不同体长的四川裂腹鱼主要饵料和次要饵料基本相同,随着体长的增长,其食物种类并未出现简单化。虽然食物类群的季节变化明显,但四川裂腹鱼没有出现停止摄食的时期,摄食率为100%,充塞度以2级最多。随着性腺的不断成熟,其充塞指数逐渐降低,其中Ⅰ期最高,为2.53%;Ⅴ期最低,为0.85%。  相似文献   
42.
齐口裂腹鱼的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艳珍  邓思红 《水产科学》2011,30(10):638-640
流水培育齐口裂腹鱼,选择3龄以上雌雄亲鱼各60尾,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2和地欧酮3种药物混合对雌鱼进行注射催产,催产率为85%,受精率为79%,适宜催产的水温为9~16℃;在14~16℃的水温条件下,受精卵在202h内全部出膜,孵出仔鱼约61万尾,孵化率为80%。对孵出的61万尾仔鱼进行了逾90d的培养,共计出塘45万尾,成活率约为74%。试验结果表明,人工培育的齐口裂腹鱼亲鱼性腺能够发育成熟,经催产能成功繁殖。  相似文献   
43.
本研究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分子标记技术,以筛选出的7对引物,对采自贵州乌江的30尾四川裂腹鱼(Schizothorax kolzovi)的遗传结构和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用7对引物获得的扩增片段数为5~73,扩增片段长度范围为69~500 bp,共检出扩增位点856个。其中,多态位点796个,占扩增总位点数的92.99%。该种群含30个基因型,其观测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多样性指数(H)、Shannon信息指数(I)平均值分别为1.933 6、1.338 8、0.212 2和0.338 7。个体之间遗传距离为0.169 1~0.531 9,平均为0.306 8。根据遗传距离,采用UPGMA法和NJ法得到了拓扑结构相似的30个个体的系统树,该系统树由2个分支组成。其中,个体1为一个分支,而其余29个个体聚为另一个分支。乌江四川裂腹鱼种群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然而,受水电站建坝、河流污染和酷渔滥捕的影响,该种群分布区已缩小,种群数量减少,处于生态受威胁状态,需要开展对乌江四川裂腹鱼种群及种质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44.
45.
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是中国特有的冷水性经济鱼类,具有较高的营养和经济价值。为了研究齐口裂腹鱼生长性状关联的分子标记,本研究以114尾同批次繁殖、相同养殖条件的齐口裂腹鱼为研究材料,运用26个齐口裂腹鱼SNPs位点进行生长性状(体重、体高、全长、体长)关联分析。对齐口裂腹鱼生长性状的主成分分析表明,体重占解释方差的93.42%,且特征根大于1,累积方差大于85%,是齐口裂腹鱼生长性状的第一主成分。SNPs位点与生长性状相关分析结果显示:ug17711-0-2201与全长呈显著相关(P0.05),ug24013-0-3669对全长、体长有显著影响(P0.05),ug25050-0-1678对体重、体高、全长和体长都有显著影响(P0.05),ug22712-0-2452对体重、体高、全长和体长都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与生长性状显著相关的4个SNPs位点进行多态性检测,平均观测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2369和0.2110,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18,其中ug25050-0-1678具有中度多态性(0.25≤PIC0.5)。综上所述,ug25050-0-1678和ug22712-0-2452与生长性状具有显著相关性,可作为候选位点用于齐口裂腹鱼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本研究旨为齐口裂腹鱼的遗传改良和选择育种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6.
为了研究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对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将180尾齐口裂腹鱼平均分成6组(4、24和48 h对照组;4、24和48 h感染组)。对照组腹腔注射0.2 mL0.65%的无菌生理盐水,感染组腹腔注射0.2 mL 2.5×10~7CFU/mL的嗜水气单胞菌液。分别测定4、24和48 h对照组和感染组齐口裂腹鱼各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并对肾脏、肝脏和肌肉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谷丙转氨酶、白蛋白、总胆固醇、葡萄糖、乳酸脱氢酶、钾、钠、氯、钙和磷含量均有显著变化。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总蛋白、球蛋白、甘油三酯则没有受到显著影响。由此可见,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后对齐口裂腹鱼血液指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对病鱼的病理学观察发现病鱼体表多处出现充血出血,溃疡和腹水,尤其是肝脏、肾脏和肌肉组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变性和局部坏死。  相似文献   
47.
短须裂腹鱼营养成分分析与品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化方法对短须裂腹鱼(Schizothorax wangchiachii)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并对其营养品质进行了评价,为其养殖生产及饲料配制提供理论依据。2015年5月采集当年人工繁殖的短须裂腹鱼幼鱼200尾作为实验材料,体长为5~8 cm,体重为3.12~4.51 g,分成4个混合样本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短须裂腹鱼鲜样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分别为(70.66±1.50)%、(14.24±0.40)%、(12.83±1.44)%和(2.05±0.11)%。共检测出17种氨基酸,总量为(10.88±0.21)%,必需氨基酸总量(5.05±0.11)%,非必需氨基酸总量为(5.83±0.10)%;依据氨基酸评分(AAS),短须裂腹鱼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缬氨酸(Val),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异亮氨酸(Ile);依据化学评分,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胱氨酸(Met+Cys),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苯丙氨酸+酪氨酸(Phe+Tyr)。共检测出17种脂肪酸,总量为(84.39±7.20)mg/100 g,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以及多不饱和脂肪酸分别为(24.95±2.22)mg/100 g、(38.69±3.29)mg/100 g、(20.22±1.60)mg/100 g。综合分析认为短须裂腹鱼是具有食用价值和资源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48.
鱼类生长激素是一种单一肽链蛋白激素,主要作用是促进机体的生长.采用RT-PCR方法,首次从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脑垂体总RNA中克隆出生长激素(gFowth hormone,GH)cDNA的开放阅读框ORF(open reading frame)序列,全长633bp.经DNA Star软件分析,该基因编码210个氨基酸,分子量为23.55 kD,等电点为5.46,含有1个疏水区和1个N-糖基化位点.空间结构含有4个α螺旋和4个β折叠,形成2个二硫键.序列比较发现,齐口裂腹鱼GH与草鱼、鲤的GH同源性分别为99.8%、99.4%;与黄鳝、花鲈和大黄鱼的GH同源性分别为57.4%、63.5%和64.2%.  相似文献   
49.
为探索高脂饲料中添加胆汁酸对齐口裂腹鱼幼鱼肠道组织结构及几种脂肪代谢酶活性的影响,以360尾初始体质量为(12.74±0.14)g的健康齐口裂腹鱼幼鱼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实验鱼,分别投喂添加了0、75、150和300mg/kg胆汁酸的4种实验饲料,养殖时间为70 d。结果显示,胆汁酸浓度从0增大到75 mg/kg时,齐口裂腹鱼前肠和中肠管壁厚度及肠绒毛高度显著升高,前肠皱襞宽度显著降低。而当胆汁酸浓度再进一步增大时,实验鱼前肠和中肠管壁厚度及肠绒毛高度则升高不明显,其皱襞宽度也降低不显著。未添加胆汁酸的实验组中齐口裂腹鱼前肠和中肠纹状缘畸形或脱落现象严重,随着胆汁酸添加量的增加,逐渐减少至消失。齐口裂腹鱼肠道中脂肪酶(LPS)及肝胰脏中脂蛋白酯酶(LPL)、肝酯酶(HL)和总酯酶(TL)活性均随胆汁酸添加量的增加而呈先升高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且LPS、LPL活性均在胆汁酸添加量为300 mg/kg时最强(分别为2881.17 U/g和14.43 U/mg prot);HL、TL活性则在胆汁酸添加量为150 mg/kg时活性最强(分别为43.70和58.03 U/mg prot)。但LPS、LPL、HL和TL活性在150与300mg/kg组均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在饲料中添加75~150 mg/kg的外源胆汁酸能提高齐口裂腹鱼幼鱼脂肪代谢酶的活性,促进对饲料脂肪的代谢和利用,还能改善齐口裂腹鱼幼鱼肠道结构,保护肠道健康。  相似文献   
50.
研究昆明裂腹鱼繁殖生物学周年变化,为开展昆明裂腹鱼人工繁殖、养殖以及对自然水域鱼类资源的增殖和保护提供理论基础。2014年7月-2015年5月,每月定期采集雌、雄昆明裂腹鱼各10尾。样品鱼为2008年子一代,均为6龄。雌鱼体长26~48 cm,体重380~1 600 g;雄鱼体长29~46 cm,体重425~1 250 g。结果显示:昆明裂腹鱼成熟系数雌鱼为(7.07±0.04)%,雄鱼为(3.72±0.01)%;属一次性产卵类型,繁殖期为2-4月,盛期为3-4月;Ⅳ期卵巢卵径1.6~1.8 mm占35%。绝对繁殖力为(9263±5241)粒,与体长呈曲线相关(F=2E-11L7.427,R2=0.912),与体重呈线性相关(F=0.017W-10.19,R2=0.958);相对繁殖力为(9.5±3.9)粒/g,与体长、体重均呈曲线正相关(Fw=0.05e0.156L、R2=0.846,Fw=14.37ln W-90.57、R2=0.87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