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2篇
综合类   22篇
水产渔业   50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61.
[目的]为光倒刺鲃选育指标的确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2年7月在广州市增江流域采集128尾光倒刺鲃幼鱼,测量其体长、头长、眼径、头高、体高、眼间距、尾柄高和体重。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的方法,分析各性状对光倒刺鲃幼鱼体重的影响。[结果]光倒刺鲃幼鱼体长与体重呈幂函数相关,体长与体重匀速生长。各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体长对光倒刺鲃幼鱼体重的直接作用最大,是影响体重的主要因素。所选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复回归系数为0.934 8,表明所选性状是影响体重的主要性状。运用通径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剔除回归方程中对体重影响不显著的性状,建立了以体重为依变量、以体长和体高为自变量的多元回归方程:y=-47.234+0.585x1+0.310x4(R2=0.934 8)。[结论]该研究可为光倒刺鲃的选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2.
通过对两种规格的倒刺(Sp in ibarbus d enticu la tus)鱼苗在两种水温条件下进行耗氧率与窒息点测定,结果表明:平均体重(3.53±0.10)g的倒刺鱼苗在水温27.3~28.3°C和30.0~31.0°C时耗氧率分别为0.357 7 m g/(g.h)和0.319 9 m g/(g.h),窒息点分别为0.327 0 m g/L和0.313 1 m g/L;平均体重(7.62±0.11)g的倒刺鱼种在水温27.3~28.3°C和30.0~31.0°C耗氧率分别为0.281 9 m g/(g.h)和0.300 9 m g/(g.h),窒息点分别为0.365 9 m g/L和0.478 4 m g/L。倒刺鱼苗的耗氧率昼夜变化不明显,随着鱼体重的增加而降低,而窒息点则随体重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63.
为了促进受水电工程影响河段鱼类资源的恢复,以中华倒刺鲃为例,依托大型生态试验场塑造多种近自然微地形生境,研究鱼类的栖息行为偏好特性,营造适宜鱼类栖息的水文水动力环境。采用PIT射频识别系统实时监测鱼类栖息行为,选取流速、涡量、湍流动能和床体切应力四个水动力指标计算了对应流场条件下的中华倒刺鲃栖息适宜度,并基于随机森林和CART算法提出了影响中华倒刺鲃栖息选择的主要水动力指标,分析揭示了其栖息行为的水动力选择机制。结果表明:深潭浅滩及沙洲河段的进出口是中华倒刺鲃的喜好栖息场所,涡量和流速是影响中华倒刺鲃栖息的主要水动力指标。流速高于0.545m/s低于2.3m/s,涡量高于0.72m-1低于15.7m-1的流场条件为试验工况下中华倒刺鲃的最适宜栖息环境。研究为鱼类栖息地生态修复及生态调度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4.
黑脊倒刺鲃性腺早期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黑脊倒刺鲃(Spinibarbus caldwelli)早期性腺分化的过程进行了显微和亚显微研究。结果显示:在5日龄仔鱼中,观察到生殖嵴出现;在28日龄稚鱼中,观察到精巢的早期分化;在32日幼鱼中,观察到明显分化;而直到42日龄幼鱼中,才观察到早期卵巢的早期分化;在90日龄幼鱼中,观察到明显分化。结果表明,黑脊倒刺鲃的精巢分化要明显早于卵巢的分化。  相似文献   
65.
长江主要一级支流中华倒刺鲃形态差异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传统形态学和框架分析法,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4种多元分析方法对嘉陵江、赤水河、清江3个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种群288尾样本的30个形态比例性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个种群的全长/体长、叉长/体长、体宽/体长等29个性状差异显著(P<0.05);聚类结果显示,嘉陵江种群与赤水河种群首先聚为一类,认为嘉陵江种群与赤水河种群形态最为相似;主成分分析构建了8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62.93%;以Bayes逐步判别分析方法选用16个判别效果较好的比例性状建立了3个中华倒刺鲃地理种群的判别函数,综合判别率达到99.31%.研究结果显示,嘉陵江种群与赤水河种群形态较为相似,而两者与清江种群形态差异较大.本研究从形态特征上为长江上游中华倒刺鲃种群的划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6.
光倒刺鲃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光倒刺鲃人工繁殖试验结果表明,采用LRH-A3催熟后用3mg/kg PG 3μg/kg LRH-A2 3mg/kg DOM催产,光倒刺鲃亲鱼的繁殖率达83.3%;以塑料篮盛受精卵微流水孵化,孵化率达79.8%;光倒刺鲃人工繁殖适宜水温为23~27℃;桂东地区最适宜的人工繁殖季节为5月中旬至6月末。应用小试成果进行生产性试验,共催产雌鱼312尾,其中产卵鱼275尾,亲鱼繁殖率88.1%;获得受精卵59.9万粒,平均受精率87.8%;孵出鱼苗45.7万尾,平均孵化率76.3%。  相似文献   
67.
为了从分子水平上研究鱼类生殖细胞发育的机制,首次从重要的经济养殖鱼类——黑脊倒刺鲃中克隆了斑马鱼vasa的同源基因ScVHG。该cDNA长1962bp,编码654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中含有DEAD蛋白家族特有的9个保守结构域。经比对发现,其编码的蛋白序列与斑马鱼VASA蛋白等具有高度的同源性,与斑马鱼、罗非鱼、虹鳟、银鲫、黄鳝、金鱼、金枪鱼、草鱼的VASA蛋白相似度分别为77%,77%,79%,90%,74%,89%,79%和86%。RT-PCR结果显示:在成鱼不同的组织中,ScVHG仅在精巢和卵巢中表达。RNA原位杂交结果进一步表明:在精子发生中,ScVHG只在精原细胞中表达,而在后期的精母细胞、精子细胞中均未发现明显的表达;在卵子发生中,ScVHG在卵原细胞和卵母细胞的各个时相中均有表达,在卵原细胞中表达最为强烈,而在随后各时相的卵母细胞中,阳性信号逐渐减弱。研究认为,该基因中含有的保守序列、序列的相似性以及该基因在生殖细胞中的特异性表达等结果均表明,克隆得到的ScVHG是斑马鱼vasa的同源基因,此基因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分子标记,用于黑脊倒刺鲃以及其他鱼类生殖细胞发育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68.
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 Bleeker)为我国名贵经济鱼类,是长江流域近年开发的名优养殖种类之一。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研究成果,从苗种繁殖和培育、饲料营养与投喂、病害防治及水温控制等方面对中华倒刺鲃的养殖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养殖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9.
光倒刺鲃与中华倒刺鲃染色体组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佩贞  朱必凤  刘主 《水产科学》2006,25(5):240-245
采用植物血球凝集素(PHA)体内注射,肾组织细胞体内短期培养,空气干燥法制备了光倒刺鲃、中华倒刺鲃的染色体。并对其组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光倒刺鲃的染色体组型公式是2n=100=18m 30 sm 26 st 26 t,NF=148;中华倒刺鲃的染色体组型公式是2n=100=18m 28 sm 28 st 26 t,NF=146。  相似文献   
70.
利用山涧水开展流水养殖黑脊倒剌鲃,在128m2水泥池中放养规格为10-11尾/kg的鱼种1042kg(10560尾),养殖密度82尾/m2.经271d养殖,收获平均体重511g的倒剌鲃商品鱼5039kg,净产量3997kg;饵料系数2.58,养殖成活率93.34%,净单产31.24kg/m2,利润119.05元/m2,投入产出比为1∶1.78,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