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23篇
水产渔业   48篇
畜牧兽医   24篇
园艺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0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陕西延安蒙古牛群体的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15头(10♂5♀)蒙古牛的核型,C带、G带和Ag-NORs.结果发现,蒙古牛的核型,C带和G带与普通牛(Bostaurus)相同,其公平核型为60,xy母牛为60,xx.y染色体为一小的中着丝粒染色体,认为蒙古牛为普通牛型黄牛.观察统计了596个细胞的Ag-NORs数目,每细胞平均Ag—NORs数为5.818±0.513,变化范围为3~10个.  相似文献   
22.
采用PHA体内二次注射法及快速银染法对德国镜鲤和不同倍性的泥鳅进行银染核型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德国镜鲤中期分裂相及间期核中呈现出Ag-NORs的数目为1~2个,含有2个Ag-NORs频率最高,分别为80%和56%。二倍体泥鳅中期分裂相及间期核中呈现出Ag-NORs的数目为1~2个,含有2个Ag-NORs频率最高,分别为72%和60%。四倍体泥鳅中期分裂相及间期核中呈现出Ag-NORs的数目为1~4个,中期分裂相中含有3个Ag-NORs,频率最高为36%,间期核中含有2个Ag-NORs,频率最高为40%。德国镜鲤2n=100,核型组成为30m+26sm+30st+14t,NF=156。NOR的染色体在核型中位置和NORs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是:sm组第8号染色体的短臂末端。二倍体和四倍体泥鳅NOR的染色体在核型中位置和NORs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均是:m组第1号染色体的短臂末端。研究结果证实德国镜鲤与中国鲤鱼一样,是多倍化后经历二倍化过程演变而来,是二倍化的四倍体,即染色体数目为2n=100。四倍体泥鳅进行加倍后未发生二倍化或在二倍过程中,是遗传四倍体,染色体数目为4n=100。  相似文献   
23.
野生圆斑星鲽的驯养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野生的圆斑星鲽必须经过驯养后才能做为人工养殖亲鱼使用。野生亲鱼开口摄食是驯养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活虾和冰鲜虾是野生圆斑星鲽很好的开口饵料。营造好的驯养环境,与人工繁殖的鲆鲽类混养和及时药物处理可缩短驯养时间和提高成活率。试验共驯养野生的圆斑星鲽27尾,最终成活20尾,成活率为74.1%。  相似文献   
24.
对杂交玉米华甜1号与杂交玉米登海9号两个不同品种玉米前中期和正中期的染色体进行了核型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两者染色体的臂长、臂比和形态既有相似之处,又存在一定的差异,华甜玉米1号的核型公式:2n=2x=20=16m+4sm,杂交玉米登海9号的核型公式:2n=2x=20=18m+6sm。同时结合G-显带技术,对两种玉米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G-显带区别较大,说明玉米不同品种之间存在一定变异。  相似文献   
25.
泰和乌骨鸡染色体G-带、Ag-NORs与生产性能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泰和乌骨鸡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标本片,对泰和乌骨鸡染色体G-带、Ag—NORs进行分析,并对G-带和Ag—NORs频率不同的两组鸡的体重、体尺、屠宰性能及产蛋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泰和乌骨鸡体重、体尺、屠宰性能及产蛋性能随G-带众数频率和Ag—NORs均值的升高而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6.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方法,以及C-带、G-带和银染技术,对云南地方猪种撒坝猪、大河猪进行了显带染色体研究.测量了各号染色体的相对长度,着丝点指数及臂比,Ag-NORs定位于7号和10号染色体.撒坝猪、大河猪的G-带带型与其它家猪相似,C-带和Ag-NORs具有多态性.撒坝猪和大河猪的C-带和Ag-NORs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7.
采用外周血细胞培养、C分带技术对东北梅花鹿染色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域东北梅花鹿染色体的结构异染色质可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多态性.采用氨甲喋呤阻断法使细胞分裂同步化,结合胰酶G显带技术对东北梅花鹿染色体进行研究,得到了高分辨G带核型,单倍体染色体显带数目增加至456条.  相似文献   
28.
圆斑星鲽胚胎及仔鱼发育的观察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圆斑星鲽(VeraspervariegatusTemmincketSchlegel)胚胎及胚后发育进行观察,描述了各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和发育速度。在水温为(11±0.5)℃时,受精卵历时153h脱膜孵出,孵化后仔鱼在水温为(15±0.5)℃时经过6d开口摄食,50d完成变态而成幼鱼。圆斑星鲽的卵子为半浮性卵,其卵黄量很多。卵裂后期,卵裂球的大小和卵裂速度均出现差异。眼泡在体节形成之前出现。刚孵化仔鱼消化道细而直,孵化5d肛门打通,6d开口。随着卵黄囊的消失,消化道开始弯曲。色素细胞首先出现在86h的胚体中,至140h在卵黄囊上零星分布,且随着胚体发育,色素细胞增多,至变态完成后全身密布黑色色斑。胚体色素细胞的形状由孵化前的雪花状逐渐变为圆形,但卵黄囊上的色素细胞始终为雪花状。  相似文献   
29.
日本条斑星鲽的生物学及增养殖概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文姬  李华琳 《水产科学》2006,25(10):533-536
条斑星鲽(Verasper m oseri)为星鲽属中比较大型的鲽类,雌鱼全长可达70 cm,体重可达8 kg,人工放流的2龄鱼全长可达37.8 cm,体重794 g,3龄鱼体长达45.8 cm,体重1325 g。条斑星鲽体表象松树皮一样,因此日文名为“松皮鱼”,由于个体大,其商品名叫“王鲽”。该鱼肉质细嫩,口感好,在  相似文献   
30.
本研究采用改进后的悬浮滴片法制备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雄性染色体标本,进行东亚飞蝗核型、C带和银染显带分析.东亚飞蝗雄性核型为2N-22+XO(↑),染色体组式为4L+4M+4S+XO.C带显示东亚飞蝗染色体全部为端着丝粒,第2对染色体有端带;东亚飞蝗的银染核仁组织区位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