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6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111篇
林业   83篇
农学   37篇
基础科学   150篇
  271篇
综合类   460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83篇
畜牧兽医   37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利用中等分辨率长时间序列的TM遥感影像(1995—2007年),采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以多尺度分割技术为核心,提取了官厅水库水生植物空间分布信息,在斑块类型和景观级别尺度上,共筛选了8个高度浓缩景观格局信息的定量指标,结合水生植物空间分布的质心变化,分析了水生植物演变格局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1995—2007年,受水域面积的扩张和萎缩的影响,库区水生植物面积及其平均斑块面积呈明显地增加和减少趋势:沉水植物波动幅度比较明显,呈先小幅扩张后急剧萎缩的趋势,2000年之前,随水域的扩张,其面积增加了30.2 km2,相对动态度达116.87%;之后,随着水域面积的持续萎缩,沉水植物面积以每年4.2%呈大幅递减趋势,减少了43.02 km2;挺水植物所占比例较小,其面积呈小幅扩张趋势,增加了4.58 km2。(2)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随水域面积的波动呈现不同的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库区沉水植物的景观优势度高,最高达56.09%,占库区水生植物景观类型的主体;挺水植物的平均斑块面积、聚集度指数均低于同年沉水植物,具有离散度高、破碎度高、连通性低的特点。挺水植物的斑块形状相对复杂,其分维度指数平均比同年沉水植物高0.29。(3)水生植物的质心12 a来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偏移变化,挺水植物质心整体向库区东北方向移动了1.88 km,偏移方向为东偏北12.78°;沉水植物质心整体向库区西南方向移动了4.66 km,偏移方向为南偏西43.04°。  相似文献   
952.
官厅水库上游近20年土壤侵蚀强度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官厅水库上游地区从1982年就被列入国家级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国家不仅在水土流失治理方面进行大力投入,而且进行了多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各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的成果在时间上形成序列,客观上为进行区域土壤侵蚀状况和生态环境变化的趋势动态分析提供了可能。在历年土壤侵蚀调查结果的基础上,进行了官厅水库上游永定河流域近20年来土壤侵蚀强度的时空变化分析,确定区域内水土流失强度在空间和等级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953.
三峡库区春玉米水肥耦合效应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三峡库区春玉米盆栽水肥耦合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导致玉米株高和叶面积指数降低,以拔节期受到影响最大;玉米产量与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产量与根重无显著正相关关系;水氮耦合效应显著,适宜水分和中氮处理下玉米的产量最高,玉米生长发育对氮肥的吸收存在一定的阈值,过多施用氮肥会加剧土壤干旱和作物干旱,水和钾耦合效应对玉米产量影响不显著;水分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导因素,其次是氮效应和钾效应。  相似文献   
954.
三峡水库成库初期氮、磷分布特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三峡库区及其上游区是我国水土流失的重要地区。2003年6~12月三峡水库成库后,在三峡水库设置6个水平监测断面和2个垂直断面,每月对营养盐(NH3-N,NO2-N,NO3-N,TN,TP)进行浓度监测。结果表明,6个测点表层水NH3-N,NO2-N、NO3-N,TN,TP含量均值分别为0.11mg/L,0.019mg/L,1.28mg/L,1.62mg/L,0.13mg/L。沿水流方向TN浓度逐渐增高,TP浓度逐渐降低。在同一位置垂直方向按3个不同水深(表层、0.6倍水深和0.8倍水深)设置测点。连续7个月测试结果表明,营养盐在垂直方向上差异不明显。总磷浓度变化与流量变化有很大关系,总磷浓度最大值均出现在丰水期,最小值为枯水期。  相似文献   
955.
不同类型森林水库调水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福建闽江上游裸露地为对照,封山育林、杉木和木荷林分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水量平衡法与混合数量化模型对森林水库的调节水总量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期加深对森林水库调水机理的认识。结果表明:木荷、杉木、封山育林林分及对照森林水库2个水文年中调节水总量分别为3 106.27,3 090.41,3 074.05,1 935.29 mm,分别占同期降雨量的97.71%,97.21%,96.70%,60.88%。雨季不同类型森林水库调节水总量均占年内森林水库调节水总量的48%左右,而旱季调节水总量则仅占18%左右。降雨量、I30和林分类型对森林水库调节水总量的贡献率较高,其中降雨量与森林水库调节水总量呈正相关,影响最大,I30与森林水库调节水总量呈负相关,林分类型因子得分值为木荷(9.293)>杉木(8.466)>封山育林(6.545)>对照(0)。  相似文献   
956.
从降雨量、径流量、水库面积、植被覆盖和土地利用5个方面对密云水库水源地水土资源进行调查分析,年降雨量和入库径流量有波动,但长系列分析有下降趋势,而近几年有所增加。利用北京一号小卫星和Landsat-7卫星的三期遥感影像对密云水库水面轮廓进行提取,从1992-2006年水库水面明显减少,减少区域主要分布在水库东北角的潮河入库处和潮白两河入库的中间带。用像元二分模型对密云县植被覆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1992-2006年植被覆盖面积先减小后增加,其中高覆盖率区减小,中低覆盖率区面积增加。从土地利用变化分析耕地连续减少,主要变成了建设用地和林地,建设用地包括居民住地和工矿用地持续增加。  相似文献   
957.
黄华  王洁  明庆忠  段跃芳 《水土保持通报》2010,30(4):224-228,234
水库消落带的研究传统上主要集中于库区生态环境变化和常规经济利用方面.我国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形成的消落带的重要的利用方式就是旅游业的开发,但是关于水库消落带对旅游业可能产生的潜在与长期的影响目前尚未引起研究者的充分重视.以中国面积与涨落幅度最大的消落带--三峡水库消落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三峡水库消落带对三峡旅游的景观、环境、旅游生产与管理等方面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同时也说明其可能带来一定的利用机遇,强调三峡库区在旅游业的发展中要积极规避消落带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合理对消落带土地进行旅游利用.  相似文献   
958.
“丰产沟”有效利用雨水的机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蓄水覆盖丰产沟”是一项农业有效利用雨水的新技术,实现了拦、引、蓄、保等措施的有机结合。文中介绍了“丰产沟”的组成、规格、结构形式、构筑程序和要求;“丰产沟”调蓄雨水的机理;以及“丰产沟”耕作田的生态效应;提出了从有效利用雨水的角度,有待继续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59.
河南省丹江口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现状与管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丹江口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是中国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湿地的典型代表,该区有着丰富的动物和植物资源。本文针对该区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管理措施:(1)成立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2)采取生态林业和水土保持工程综合治理水土流失;(3)建立保护区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这些措施对保证生物多样性、南水北调中线水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60.
南阳市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流域水土流失严重,水环境条件恶化,其水土保持在采取工程措施治理的同时,充分依靠大自然的力量开展生态的自我修复工作,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加快水土流失的防治步伐,从而实现该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确保丹江口库区的长久治安,保证水源区长期稳定达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水质保护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