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1篇
  免费   171篇
  国内免费   206篇
林业   209篇
农学   162篇
基础科学   97篇
  207篇
综合类   1042篇
农作物   84篇
水产渔业   229篇
畜牧兽医   501篇
园艺   37篇
植物保护   220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141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166篇
  2013年   149篇
  2012年   151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9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91.
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的本交笼种鸡个体行为监测与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监测种鸡行为、了解鸡群的健康状况,实现本交笼养下种鸡个体行为的自动识别,设计了一种基于九轴加速度传感器和蓝牙无线传输的本交笼种鸡个体行为实时监测系统。采用小波sym降噪对原始数据预处理,根据不同行为的加速度曲线波动性提取加速度数据特征值,利用K-means聚类算法对行为特征进行识别,得到稳定的聚类中心;进行了加速度传感器读写距离测试和以充电宝、锂电池作为供电设备的供电情况对比;同时利用视频监控验证种鸡的5种行为。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快速且连续不间断地采集本交笼种鸡个体行为信息,准确识别种鸡个体的多种行为,采食行为平均识别精度为94.31%,饮水行为平均识别精度为92.53%,打斗行为平均识别精度为84.03%,交配行为平均识别精度为72.00%,振翅行为平均识别精度为9231%。本研究有助于无损、快速识别种鸡个体行为,为本交笼养模式配套设施设备优化设计和高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2.
在水产养殖中,检测鱼类的摄食状态对于投喂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以镜鲤为实验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鱼群图像的形状及纹理特征和BP神经网络的鱼群摄食行为检测方法。首先,对采集到的图片进行背景减、灰度化、二值化等处理,得到图像形状与纹理信息,然后计算鱼群图像的形状参数和图像熵,最后利用BP神经网络建模,对鱼群的摄食状态进行检测识别。结果显示,本方法的正确识别率达到98.0%。与单一的基于纹理的检测方法相比,不仅可以把因水面抖动、水花等不利因素的干扰作为纹理的特有属性进行分析,而且考虑了图像的形状信息,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可以用于指导水产养殖中的精准投喂控制。  相似文献   
993.
为了解温度、光照周期、相对湿度及寄主植物对小地老虎求偶及交配的影响,采用直接观察法研究这些因子对小地老虎求偶及交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为25℃时,小地老虎的求偶次数、交配次数最多,求偶率、交配率最高,求偶起始时间最短,求偶持续时间、单次交配持续时间最长,分别为6.83次、1.78次、86.21%、82.32%、311.35 min、65.46 min、43.53 min,高于或低于25℃会抑制求偶及交配;光照周期为6 h∶18 h时,小地老虎的求偶次数、交配次数最多,求偶率、交配率最高,求偶起始时间、求偶持续时间、单次交配持续时间最长,分别为8.45次、2.42次、93.62%、90.63%、347.41 min、86.83 min、60.33 min,光照周期延长会抑制求偶及交配;湿度为55%时,小地老虎的求偶次数、交配次数最少,求偶率、交配率最低,求偶起始时间最长,求偶持续时间、单次交配持续时间最短,分别为4.41次、1.34次、72.65%、70.45%、325.78 min、53.45 min、31.34 min,湿度升高会促进求偶及交配;放玉米叶片时,小地老虎的的求偶次数、交配次数最多,求偶率、交配率最高,求偶起始时间最短,求偶持续时间、单次交配持续时间最长,分别为8.87次、2.73次、95.32%、93.26%、262.42 min、85.52 min、64.67 min。  相似文献   
994.
为明确红颈常室茧蜂Peristenus spretus Chen et van Achterberg定位寄主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Meyer-Dür)时利用的挥发性信息物质来源,利用Y型昆虫嗅觉仪测定了红颈常室茧蜂雌雄成虫对绿盲蝽3龄若虫及其为害寄主植物棉株以及雌性红颈常室茧蜂成虫、绿盲蝽成虫对苗期和花期的棉花、蓖麻的选择行为。结果表明,与干净空气(空白对照)相比,雌性红颈常室茧蜂对绿盲蝽3龄若虫、健康棉株的选择行为无显著差异,绿盲蝽3龄若虫为害的棉株对雌性红颈常室茧蜂具有显著的吸引作用,但在为害后去虫和未去虫处理间无显著差异;雄性红颈常室茧蜂对各处理均无明显的选择行为。与健康或为害后去虫的苗期棉花相比,雌性绿盲蝽成虫显著趋向花期蓖麻;而雌性红颈常室茧蜂只趋向于为害后的花期蓖麻。雌性红颈常室茧蜂对为害后去虫的花期棉花和花期蓖麻的选择行为显著高于相应的苗期植株。这表明雌性红颈常室茧蜂主要利用绿盲蝽若虫为害后寄主植物释放的挥发性信息物质来定位寄主绿盲蝽,且其对花期寄主植物的选择行为与绿盲蝽成虫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995.
为了探明白星花金龟Protaetia brevitarsis Lewis的羽化节律和羽化进程、交配行为及交配节律,在室内恒定条件下(光照周期为L∥D=14h∥10h,温度为(25±2)℃,相对湿度为75%~80%),对白星花金龟的羽化及交配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1)羽化在白天和晚上均可发生,雌雄羽化节律均表现出驼峰型,雌虫羽化最高峰出现在04:00-06:00,雄虫的羽化最高峰出现在16:00-18:00;2)羽化进程为33d,羽化高峰期为开始羽化后的15~33d,羽化数占总数的76.77%,雌虫较雄虫羽化早;3)交配行为分为相遇和交配。相遇包括相互避让、相互攻击、爬背、抱对、交配等;交配包括爬背、抱对和交配,部分具有配后保护行为;4)72h内交配不止一次的占30%,交配持续时间最短的为95s,最长的295s,平均(182±28)s;5)24h内抱对出现了两个高峰:18:00-20:00和20:00-22:00,抱对率分别为92.5%和90%,且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和其他时间段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6)24h内有两个交配高峰,分别为12:00-14:00和20:00-22:00,交配率分别为35%和40%,且和其他时间段呈显著差异(P0.05)。白星花金龟在00:00-08:00和16:00-20:00时间段未发生交配现象。  相似文献   
996.
以北京、天津、河北等9个省(直辖市)城镇居民764份有效问卷为样本,对城镇居民罗非鱼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居民对罗非鱼的认知程度较低,但对罗非鱼持积极态度的消费者比例较高;影响城镇居民罗非鱼消费意愿的主要因素包括消费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对水产品的喜好程度、购买经历和产品价格等;建立城镇居民罗非鱼消费行为的决策模型,并据此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7.
为探究农户农机需求及影响其购买行为的关键因素,运用统计描述和二元Logistics回归模型,对全国561个农户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有39.9%的农户购买农机,有70.8%农户主要从个体农户获得农机服务;机械化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运输翻耕平整收获播种栽培灌溉加工贮藏植保,农户对农机作业质量最满意,服务态度次之,收费情况最低;农机需求从大到小依次为:耕整机械收获加工机械施肥机械播种栽培机械排灌机械植保机械动力输送机械;家庭年收入、农业收入占比、示范户、农业企业、耕地总面积、距离集镇距离、农机购置补贴7个因素对农户购买农机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服务态度具有显著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998.
为了解南方地区天然草场放牧雷州山羊牧食行为,以及天然牧草养分含量与其相对采食频度的相关性,连续7 d跟踪放牧观察记录雷州山羊牧食行为,并且根据雷州山羊采食情况采集牧草样本。试验结果表明,雷州山羊对于大花牵牛、牛筋草、柳叶箬和白茅的相对采食频度分别为55.51%、28.70%、8.13%和(P<0.05)1.18%;在测定的几种牧草中,白茅的干物质(DM)(P<0.05)、中性洗涤纤维(NDF)(P<0.05)和酸性洗涤纤维(ADF)最高,鬼针草的粗蛋白质(CP)(P < 0.05)、钙(Ca)(P < 0.05)、磷(P)(P < 0.05)、粗灰分(Ash)和粗脂肪(EE)最高,柳叶箬的粗纤维(CF)含量最高;雷州山羊的相对采食频度与牧草CP含量的相关系数为0.793(P < 0.05),与CF含量的相关系数为-0.813(P < 0.05),与ADF含量的相关系数为-0.328(P > 0.05),与NDF含量的相关系数为-0.945(P < 0.01),与Ca含量的相关性系数为0.804(P < 0.05),与P含量的相关系数为0.735(P < 0.05)。综上可得,雷州山羊的相对采食频度与天然草场牧草中的CP、Ca和P含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CF、NDF含量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99.
Sceloporus lizards depend on external heat to achieve their preferred temperature (Tsel) for performing physiological processes. Evidence both in the field and laboratory indicates that pregnant females of this Genus select body temperatures (Tb) lower than 34 °C as higher temperatures may be lethal to embryos. Therefore, thermoregulation is crucial for successful embryo development. Given the increase in global air temperature, it is expected that the first compensatory response of species that inhabit tropical climates will be behavioral thermoregulation. We tested whether viviparous Sceloporus formosus group lizards in the wild exhibited differences in thermoregulatory behavior to achieve the known Tsel for developing embryos regardless of local thermal conditions. We quantified field active body temperature, thermoregulatory behavior mechanisms (time of sighting, microhabitat used and basking time) and available microhabitat thermal conditions (i.e. operative temperature) for 10 lizard species during gestation, distributed along an altitudinal gradient. We applied both conventional and phylogenic analyses to explore whether Tb or behavioral thermoregulation could be regulated in response to different thermal conditions. These specie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field Tb during gestation regardless of local thermal conditions. In contrast, they exhibi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ir behavioral thermoregulation associated with loca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Based on these observations, the differences in thermoregulatory behavior identified are interpreted as compensatory adjustments to local thermal conditions. We conclude that these species may deal with higher temperatures predicted for the tropics by modulating their thermoregulatory behavior.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