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55篇
  免费   794篇
  国内免费   739篇
林业   1290篇
农学   593篇
基础科学   420篇
  1228篇
综合类   3725篇
农作物   474篇
水产渔业   596篇
畜牧兽医   1233篇
园艺   282篇
植物保护   2047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230篇
  2022年   357篇
  2021年   369篇
  2020年   400篇
  2019年   429篇
  2018年   323篇
  2017年   409篇
  2016年   456篇
  2015年   402篇
  2014年   592篇
  2013年   550篇
  2012年   731篇
  2011年   765篇
  2010年   588篇
  2009年   618篇
  2008年   544篇
  2007年   589篇
  2006年   534篇
  2005年   426篇
  2004年   382篇
  2003年   302篇
  2002年   258篇
  2001年   226篇
  2000年   196篇
  1999年   161篇
  1998年   153篇
  1997年   122篇
  1996年   132篇
  1995年   121篇
  1994年   82篇
  1993年   93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74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竺笑 《家畜生态》2004,25(4):13-16
本文讨论了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遗传与环境的关系及遗传物质的范围和生物可塑性的问题。遗传物质的变异是进化的内因,环境对遗传物质的变异起到诱发与筛选的作用,进化后的生物对环境又有反作用。  相似文献   
52.
纳米微粒材料生物学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纳米微粒的生物学效应及其免疫调节、抗菌、抗肿瘤等多种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53.
斯氏线虫对进境原木上长林小蠹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斯氏线虫对进境原木上长林小蠹的生物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斯氏线虫对长林小蠹的侵染力较强.通过毒力测定,斯氏线虫对长林小蠹3龄幼虫的LD50、LD99分别为21、432(条/头),而对蛹的LD50、LD99分别为12、230(条/头).在寄生强度测定中,斯氏线虫与长林小蠹3龄幼虫仅接触0.5h,每虫就可被侵入1.6条线虫,12h寄生的死亡率达到90%,24h寄生的死亡率为100%.斯氏线虫对长林小蠹表现出较高的致病性和寄生性.斯氏线虫在室内以浸泡法和淋施法防治长林小蠹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4.
稻-鸭生态系统中二化螟消长动态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2003年4~10月,在稻鸭共栖田中,对二化螟发生规律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稻田养鸭能显著减轻二化螟的为害。与对照相比,中稻田养鸭区二化螟为害株率减少13.4%~47.1%;晚稻田减少62.2%。稻鸭共栖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55.
金龟子绿僵菌固态培养生物变量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龟子绿僵菌属于真菌类生物杀虫剂,本文研究了接种量、种龄、菌种代数等生物因素对金龟子绿缰菌生长及产孢量的影响,并对液—固两步发酵工艺进行了研究。经过优化,得到金龟子绿僵菌产孢的最佳生物参数是:接种量为2.5g/100g、种龄为5-6天;采用固体二代种,培养6天,孢子产量可达1.531×10~(10)孢子/g干培养基。  相似文献   
56.
安婀珍蝶Actinote anteas(Doubleday & Hewitson)是薇甘菊的天敌,取食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Kunth.的叶片,能有效的控制薇甘菊的蔓延和生长。在广州市和深圳龙岗进行的观察表明,在实验室条件下,安婀珍蝶一年生长3代~4代。世代平均历期为112.44±1.18天;卵期平均为11.44±1.18天;幼虫期平均为82.54±4.05天;蛹期平均为12.98±1.31天;成虫期平均为7.33±0.80天。本文还记述了该蝶各虫态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其天敌等。  相似文献   
57.
BsC3-41杀蚊幼制剂对蚊幼虫毒杀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以BsC3- 41杀蚊幼制剂对 3种蚊幼虫进行生物活性测定和野外灭蚊试验 ,结果表明 :该制剂对致乏库蚊CulexfatigansWiedemann的毒杀效果最好、对中华按蚊AnophelessinensisWiedemann次之、对白纹伊蚊AedesalbopictusSkuse的效果较差 ,2 4小时LC50值分别为 0 2 0 2 5 μg/ml、 2 5 363μg/ml和 5 9 730 2 μg/ml。野外水体灭蚊使用 3ml/m2 的浓度防治淡色库蚊效果可达 98 88%~ 1 0 0 0 0 % ,使用 1 0ml/m2 的浓度防治中华按蚊效果可达96 81 %~ 1 0 0 0 0 % ,使用 2 0 0ml/m2 的浓度防治白纹伊蚊效果达到 90 64%以上。  相似文献   
58.
内生拮抗枯草芽孢杆菌BS-2菌株的发酵条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内生拮抗细菌BS 2菌株在以黄豆粉为原料的 3号培养基中生长速度快 ,发酵滤液对辣椒炭疽病菌的抑制作用强 ,菌液对辣椒果炭疽病的防效最好。培养基初始 pH值、培养时间、温度、通气量等对菌株生长及其抗菌物质的分泌有明显影响。结果表明 ,以黄豆粉培养基、初始 pH值 6 .7(灭菌后 )、2 8℃、培养 4 8h、并尽量增大培养通气量 ,为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  相似文献   
59.
农业外来生物入侵种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前国际上对外来生物入侵种的研究主要在个体水平上研究外来种对新环境的进化与适应,本地种对生物入侵后发生的进化调整;种群和群落水平上研究外来种的定居、潜伏、竞争和暴发;生态系统水平上研究生境的可入侵性和外来种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等几个方面。风险分析标准化与定量化、检疫鉴定快速化、除害技术安全化、信息管理全球化是全世界对外来物种入侵管理与科研的焦点问题。本文依据外来物种入侵的形成和扩散暴发过程,提出了超前预防和综合管理等未来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60.
Total weed control within a crop is both difficult and expensive to achieve, so that some weeds will often remain to set seed. The seed production resulting from these weeds will ultimately affect the sustainability of the weed control strategy. If too much is allowed to return each season there could be a gradual, but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potential weed flora over a number of seasons. Field trials were carried out in 2000 and 2001 to quantify the potential magnitude of this weed seed return from Chenopodium album L., grown at two planting densities either in pure stands or in competition with one of two crops (cabbage or onion). Crop and weed weights and weed seed production were notably greater in 2001. Both dry weight and seed production of C. album were suppressed by increasing planting density or by the presence of crop, with cabbage having a more suppressive effect. Despite the plasticity in seed production, a linear relationship was demonstrated between log weed seed production and log weed biomass that was robust over a range of competitive situations with onion and cabbage, at different planting densities and in growing seasons. The study also demonstrated that the relationship could be combined with an existing simple competition model to allow the consequences of incomplete weed control to be assessed in terms of potential weed seed retur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