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84篇
  免费   511篇
  国内免费   656篇
林业   250篇
农学   381篇
基础科学   481篇
  678篇
综合类   1915篇
农作物   198篇
水产渔业   546篇
畜牧兽医   2341篇
园艺   117篇
植物保护   144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14篇
  2022年   190篇
  2021年   276篇
  2020年   292篇
  2019年   392篇
  2018年   224篇
  2017年   371篇
  2016年   372篇
  2015年   293篇
  2014年   330篇
  2013年   346篇
  2012年   423篇
  2011年   435篇
  2010年   334篇
  2009年   386篇
  2008年   237篇
  2007年   315篇
  2006年   244篇
  2005年   177篇
  2004年   186篇
  2003年   153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4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利用盘式吸渗仪确定土壤水力学参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长春  樊军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33):127-134
各种农业措施显著影响土壤的物理性质,特别是土壤水力学参数。随着计算机模型广泛用于土壤物质迁移的预测预报,准确确定土壤水力学参数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任务。盘式吸渗仪作为一种简便实用的仪器正被广泛用于田间土壤水力学参数的测定。国内外学者研究了稳态、瞬态和反推等方法,利用盘式吸渗仪来确定土壤近饱和导水率、吸渗率和水分特征曲线。同时该仪器可以用于田间测定土壤孔隙分布状况,以及两区模型中的参数。笔者对国内外有关盘式吸渗仪研究从相关理论和应用方面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田间测定操作中注意的问题进行评述,指导田间试验以获得准确的测定数据。盘式吸渗仪在田间测定土壤孔隙,特别是大孔隙流方面有独特的优点,但是其并未在中国不同质地土壤上得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2.
为探讨激活蛋白对大豆生长、产量的影响,以大豆冀豆17为研究对象,利用光合仪与称重法测量了不同浓度极细链格孢激活蛋白(1,2,3,4,5,6μg/m L)处理后大豆的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及产量。结果表明,随着施用的极细链格孢激活蛋白浓度的增加,大豆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有效量子效率(ΦPSⅡ)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 P)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施用1,2,3,4μg/m L浓度的极细链格孢激活蛋白不仅提高了大豆叶绿素含量,而且增加了大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同时还能提高叶绿素荧光的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有效量子效率(ΦPSⅡ)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 P)。其中以3,4μg/m L浓度的处理效果最好。施用更高浓度的激活蛋白(5,6μg/m L),上述光合特性与叶绿素荧光促进效果下降或者消失。施用中浓度激活蛋白(3,4μg/m L)大豆产量增加了11.21%~14.76%。结果表明,喷洒合适浓度的极细链格孢激活蛋白是一种促进大豆增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3.
以青薯9号原种为材料,采用大田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不覆膜为对照,研究了覆盖黑膜和白膜对马铃薯光合特性、荧光参数、干物质积累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覆膜相比,覆膜条件下马铃薯净光合速率提高0.4~3.0个百分点,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平均增加31.45%和6.58%,Fv/Fm、Fv/Fo、PI分别提高了2.47%、12.18%、20.93%;蒸腾速率在马铃薯生育前期覆膜比不覆膜降低20.82%,而后期却比对照增加8.55%,热耗散量子比率Fo/Fm覆膜较不覆膜处理降低7.11%,差异达显著水平;覆膜比不覆膜处理条件下马铃薯干物质积累量增加0.25~1.86个百分点,大薯率和中薯率分别增加33.78%,15.73%,每公顷产量增加43.08%,其中黑膜处理的各项指标优于白膜,黑膜比白膜和不覆膜增产16.86%、54.20%,差异达显著水平。因此,覆膜处理可以显著提高马铃薯的光合性能、荧光参数和产量,有效缓解干旱等逆境引起的马铃薯的衰老,减轻干旱对马铃薯的危害。在宁南山区,马铃薯采用黑色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具有延缓叶片衰老和增加产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4.
覆盖栽培模式对冬小麦花后旗叶 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旱地小麦秸秆带状覆盖栽培增产的光合特性和干物质积累转运的特征,在甘肃省半干旱雨养农业区以“陇中2号”为材料,研究了秸秆带状覆盖栽培(BS)、地膜覆盖栽培 (PF)和无覆盖露地栽培(CK)3种栽培模式下冬小麦花后旗叶光合特征、叶绿素荧光动力参数、干物质积累转运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与CK相比,BS和PF显著提高了花后旗叶光合势、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及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比率,且BS在生育后期优于PF。BS整个生育期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均高于CK,而PF仅生育前期发挥正效应,生育中、后期出现了负效应。BS生育前中期胞间CO2浓度、生育中后期旗叶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PF和CK,前者分别高出2.8%~8.2%和6.7%~11.3%,后者分别高出30.3%~44.8%和27.5%~39.3%。PF在灌浆中期以前,BS在整个花后生育期显著提高了小麦花后旗叶Fv/Fm、F′v/F′m、ΦPSⅡ、qP、ETR,降低了NPQ。BS较PF和CK显著提高了花后干物质输入籽粒量和对籽粒粒重的贡献率,2个指标分别增加2.6%、1.0%和14.2%、8.6%。BS显著增加了单位面积穗数,提高了产量,较CK增产35.4%。说明秸秆带状覆盖能显著改善旱地冬小麦花后光合效率,促进干物质积累转运,从而达到增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5.
橘小实蝇是一种对果、蔬产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害虫,应用昆虫不育技术(SIT)防治橘小实蝇是一种切实可行的科学手段,但辐照会使不育雄虫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本研究通过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对肠道灭菌处理来探究肠道可培养共生菌对橘小实蝇生物学及形态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抗生素处理组在不育雄虫的蛹重、逆境存活率以及竞争交配力等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另外,抗生素处理组和对照组不育雄虫的存活率曲线图表明处理组不育雄虫的寿命时长显著低于对照组,利用Weibull分布拟合模型判断得知两组橘小实蝇存活率曲线均符合基本模型中的Ⅰ型。本研究为进一步利用肠道可培养共生菌来改善橘小实蝇不育雄虫的生理健康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6.
为满足季节性冻土地区越冬期间储水灌溉管理的需求,基于山西省汾河灌区季节性冻土的冬季大田土壤水分入渗试验,得到了120组Philip入渗模型参数实测样本,借助MATLAB软件,建立了以土壤温度、有机质质量分数、土壤含水率、土壤体积质量、物理性黏粒量为输入因子、以Philip入渗模型参数吸渗率和稳渗率为输出因子的多元非线性传输函数模型,并用实测资料对该模型进行了精度检验。结果表明,预测参数的相对误差均小于11%,预报精度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87.
不同锌水平对荷斯坦种公牛血液理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的锌对荷斯坦种公牛血液理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30头荷斯坦种公牛,随机分为5组,单因子饲养试验设计,分别饲喂不同锌水平的日粮,A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B、C、D、E组锌的添加水平分别为50、80、110和200 mg/kg(按日粮干物质计),试验期为8个月。结果表明:(1)不同锌水平对荷斯坦种公牛血清中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酶活性影响极显著(P<0.01),对碱性磷酸酶(AKP)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2)不同锌水平对荷斯坦种公牛血清中睾酮含量影响极显著(P<0.01),对血清锌影响不显著(P>0.0 5)。综合分析不同锌水平试验牛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得出,锌的适宜添加量为1 1 0 mg/kg日粮干物质。  相似文献   
188.
为探讨动物氟乙酰胺中毒后血液和尿液指标的变化规律,将20只健康家兔随机分成4组,Ⅰ组为对照组,正常饲喂,Ⅱ、Ⅲ及Ⅳ组作为中毒组,分别经口灌服1.5、2.0、10.0 mg/kg体重的氟乙酰胺溶液(5.68×10-2 mg/L);各中毒组家兔死亡前从心脏采集血样,未死亡家兔和对照组家兔在试验第3天从心脏采集血样,进行红细胞、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测定;通过膀胱穿刺采集尿液,用半自动生化仪测定亚硝酸盐、pH、葡萄糖、蛋白质、潜血、酮体、胆红素及尿胆素原等指标.结果显示,各中毒组家兔血红蛋白含量及红细胞总数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白细胞总数显著增加(P<0.05),其中淋巴细胞增加较为明显,中性粒细胞相对减少;各中毒组尿液中葡萄糖、蛋白质和尿胆素原含量较对照组都有所升高,pH显著降低(P<0.05),尿中血红蛋白含量显著增加(P<0.05).这些指标的测定可为动物氟乙酰胺中毒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9.
本文旨在研究微生物发酵豆粕对仔猪生长及血清指标的影响,并且根据肠道组织形态学的微观变化,评价了不同处理的豆粕对早期断奶仔猪肠道形态的影响.选用60头35日龄断奶体重为(8.62±0.21)kg的同窝杜×长×大仔猪,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分别饲喂以普通豆粕为对照组,微生物发酵豆粕为试验组的日粮.试验结果表明:饲喂微生物发酵豆粕使仔猪料重比降低8.39%(P<0.05),腹泻指数降低39.96%(P<0.01),血清尿素氮含量降低39.47%(P<0.01),血清IgG含量降低6.35%(P<0.05).豆粕经微生物发酵后减轻饲粮中大豆蛋白对肠道的过敏损伤,使肠道维持良好的结构形态,从而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相似文献   
190.
日粮阴阳离子和纤维素酶对绵羊血液中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体重为38kg左右的永久瘤胃瘘管羊5只,采用5×5拉丁方设计,研究不同水平阴阳离子和纤维素酶对绵羊血液中生化指标的影响。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处理组1为纤维素酶组(日粮的0.2%),处理组2为DCAB(20mEq/100g DM),处理组3为纤维素酶(日粮的0.2%)+DCAB(20mEq/100g DM),处理组4为纤维素酶(日粮的0.2%)+DCAB(40mEq/100g DM)。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水平的阴阳离子和纤维素酶对T3、T4的浓度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对胰岛素浓度的影响差异显著,处理组高于对照组(P<0.05);血糖浓度对照组与处理组2差异显著(P<0.05),血液中其他生化指标均在正常生理范围内且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0.2%纤维素酶和DCAB值为0~40mEq/100g DM的阴阳离子没有损害绵羊各组织器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