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5篇
  免费   140篇
  国内免费   185篇
林业   128篇
农学   188篇
基础科学   247篇
  244篇
综合类   822篇
农作物   138篇
水产渔业   397篇
畜牧兽医   120篇
园艺   51篇
植物保护   4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60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91.
Abstract

A glasshous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with young grafted kiwifruit plants to evaluate a rapid sap nitrate test using Merck nitrate test strips, and to establish critical values for maximum vine growth. Total N leaf concentration for these plants was also related to vine growth. Sap nitrate nitrogen wa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growth of the plant expressed as unit leaf rate (ULR) over four and six week periods from the time of sampling. Total N, on the other hand, was only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he total cane length at the time of sampling but not to the ULR. Using Cate‐Nelson graphical method, the critical sap NO3‐N value for maximum growth was established at 500–600 ppm. The critical value for total N was established at around 3.2%.  相似文献   
992.
993.
玉米精量播种机同位仿形半低位投种单体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要:针对目前玉米精量播种机无法同时实现同位仿形和低位投种,导致行、株距均匀性差、播深不能精确控制的问题,该文设计了一种同位仿形半地位投种单体,在实现同位仿形的同时将投种高度降低了120~160 mm(与常规的具有同位仿形功能的玉米精量播种机相比)。分析并确定了仿形轮直径及其支臂长度、仿形轮挡块长度和倾角等关键部件的结构参数,使得播深有较大的调节范围,最小播深为40 mm,最大播深为90 mm,能满足大多数情况的播种需求。田间试验表明,该单体能很好地实现玉米的精量播种,其粒距合格指数为94.8%、重播指数2.9%、漏播指数2.3%、粒距变异系数15.1%、播深一致性系数88.3%,明显优于常规的高位投种单体的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994.
为了能方便准确的测定葡萄的抗寒特性,该文研制了一种在实验室内测定葡萄根和枝条抗寒性能的测试仪。该仪器利用测试箱持续降温的方法为试验提供测试环境,以STM32单片机为核心组成嵌入式控制平台,由温度传感器和热电模块采集温度信号、电压信号等试验结果,同时在上位机系统上显示试验结果和存储数据。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的6个葡萄品种中光荣河岸和威代尔根系的抗寒性较强,光荣河岸枝条的抗寒性最强,且该仪器的精度达到0.96%,工作性能稳定可靠,可满足葡萄根和枝条抗寒性检测的要求。该文为培育新的抗寒品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95.
水稻机栽钵苗单穴苗数对分蘖成穗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4  
为探明机栽(插)水稻钵苗单穴苗数对其分蘖成穗及产量的影响。该文以常规粳稻武运粳24号为材料,在不同单穴苗数条件下,研究了水稻的分蘖与成穗规律以及产量形成特征。结果表明:1)机插钵苗主茎第1~9蘖位及其同伸二级蘖位均有一定比例发生分蘖并成穗,受单穴苗数影响较大。该品种水稻钵盘每钵成苗1、2株有利于促发秧田期第1~2蘖位的低位分蘖,大田单穴相应插植1、2苗可提升第8蘖位高位分蘖及二级蘖位分蘖发生率,最终穗数主要为分蘖成穗,来源蘖位较广;单穴3、4苗可促进中部第6~7蘖位分蘖发生,分蘖穗主要来源于第5~7中位蘖和少量低位蘖及二级分蘖;单穴苗数增至每穴5、6苗,各蘖位分蘖发生率及成穗率显著降低,主要依靠主茎和中位蘖成穗。各处理中部蘖位分蘖具有较高成穗率,是分蘖穗及总穗数的主要来源。2)产量表现为单穴3、4苗较高,5、6苗次之,1、2苗较低。单穴苗数与有效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每穗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二者是决定产量变化的重要构成因素。通过解析单穴苗数对产量的多元回归函数,并综合产量实际表现,认为常规粳稻品种(偏大穗型)以育秧田每钵成苗3~4株、大田单穴插植3~4苗为宜。该文揭示了钵苗机栽(插)水稻分蘖成穗规律,并为大面积生产中钵苗育秧适宜用种量和插植苗数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996.
盆花包装机开袋机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进一步提高现有盆花包装机的作业性能,针对现有盆花包装机开袋作业环节中存在负压吸盘吸附包装袋不稳定易脱落的问题,该文设计了增设钩袋装置的开袋机构,确定了负压吸盘、开袋运动装置和钩袋装置的主要结构参数,并对无钩袋开袋机构与有钩袋装置的开袋机构分别进行了开袋作业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无钩袋开袋机构为保证作业成功率大于等于90%,开袋速度小于0.30 m/s;有钩袋装置开袋机构为保证作业成功率≥95%,当钩袋爪与吸盘的间距为2 mm、钩袋爪宽为4 mm时,开袋速度可提高到0.41 m/s,据此,可使盆花包装机整机作业生产率提高7.3%,生产率达到1 287盆/h。该研究结果为盆花包装机的开发提供重要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97.
Nutrient composition of eight commonly consumed spices of South India was analysed. Spices analysed were red chillies (Capsicum annum), black pepper (Piper nigrum), coriander seeds (Coriandrum sativum), cumin seeds (Cuminum cyminum), garlic (Allium sativum), asafoetida (Ferula foetida), dry ginger (Zingiber officinale) and ajowan (Carum copticum). The nutrients analysed were proximate principles, minerals, starch, sugars, dietary fibre components, tannins, phytic acid, enzyme inhibitors and amino acids. Dry ginger, ajowan and asafoetida had high calcium (1.0–1.5%) and iron (54–62 mg/100 g) levels. The tannin content of spices was also high (0.9–1.3% DM). Dietary fibre ranged from 14–53%. Spices had appreciable amounts of essential amino acids like lysine and threonine. A survey revealed the average per capita consumption of spices to be 9.54 g and at that level, the nutrient contribution from spices ranged from 1.2 to 7.9% of an average adult Indian male's requirement for different nutrients.  相似文献   
998.
分子设计育种是将分子遗传学与传统育种相结合,并培育成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的重要方法之一,尽管该方法很大程度上能够缩短育种进程,但在实际育种过程中却应用较少。在大豆的育种过程中,提高产量是主要的育种目标之一,其中,每荚粒数是决定大豆单株产量的关键性状之一。在大豆中,每荚粒数与叶片形状呈正相关,由一对等位基因Ln/ln控制,宽叶的大豆品种一般为Ln,窄叶的大豆品种一般为突变型ln,且ln伴随着更多的四粒荚。尽管Ln对于大豆单产的提高,具有潜在的重要作用,但将该位点应用于分子设计育种中,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分析483份来自不同纬度大豆品种的Ln基因型发现,高纬度地区大豆品种一般为ln,而低纬度地区大豆品种一般为Ln。通过调查来自不同纬度的8个大豆品种的叶型和一粒荚至四粒荚个数发现,低纬度大豆品种均为圆叶品种,且几乎没有四粒荚。为将ln应用于低纬度地区大豆育种中,成功开发了Ln的分子标记,并通过连续回交的方法,将ln代换到圆叶型品种Willams 82和华夏3号中,获得了四粒荚较多的大豆新材料。本研究利用大豆分子设计育种的手段,提高了大豆单株产量,为加快大豆高产育种进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及实践基...  相似文献   
999.
花期弱光胁迫对玉米穗粒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花期弱光对玉米穗粒数的影响规律,采用人工遮光模拟弱光胁迫,设置抽雄始期和吐丝期持续10 d60%和90%两个不同遮光强度的弱光处理,研究了花期弱光对雌穗小花受精、结实,干物质积累及其向雌穗分配的影响。结果发现,花期弱光胁迫导致玉米地上部总干物质日增重量降低,干物质分配到雌穗的比例减少,雌穗生长变慢,受精结实率降低,影响程度随遮光率的增加而增大。抽雄始期60%和90%遮光处理10 d后恢复自然光照结实率较处理结束时的受精率均明显提高,吐丝期60%和90%遮光处理10 d后恢复自然光照结实率较处理结束时的受精率降低和持平。抽雄始期光照不足导致穗粒数较对照下降57%~91%;吐丝始期光照不足导致穗粒数较对照下降43%~81%。无论对于抽雄始期还是吐丝期,遮光处理期间的日平均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在穗粒形成中作用最大,其次为处理期间的地上部总干物质日增重。对于吐丝期,处理期间的日平均温度对穗粒数也具有直接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1000.
油田联合站综合单耗受其自身因素与站内工艺条件的共同作用,为实现不同站库能耗大小的可比性,消除因流程工艺等差别造成的影响,将联合站综合单耗视作灰箱模型进行研究。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结合油田联合站实际生产情况,对联合站综合单耗与其主要影响因素的数学关系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联合站单耗回归模型。以胜利油田36座联合站实际能耗数据为基础,利用该模型对联合站能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综合单耗与联合站处理液量正向相关,与综合含水率、原油密度负向相关;相对于处理液量,综合含水率和原油密度对综合单耗的影响程度分别为88.4%和50.9%,即对综合单耗影响程度大小依次是处理液量、综合含水率、原油密度。同时,结合实测数据,分析由3个影响因素弓I起的联合站能耗增大的原因,提出在工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用集中处理来液和实施常温分水技术代替加热分水的节能改造措施。(表7,参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