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3篇
  免费   155篇
  国内免费   187篇
林业   73篇
农学   193篇
基础科学   80篇
  451篇
综合类   743篇
农作物   92篇
水产渔业   86篇
畜牧兽医   232篇
园艺   35篇
植物保护   240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115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61.
【目的】明确广东地区鸭疫里默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的血清型、耐药状况及遗传进化关系。【方法】从规模化鸭场分离鉴定鸭疫里默氏杆菌,通过玻片凝集试验鉴定血清型;利用试管两倍稀释法测试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分析药物的敏感性;采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序列特征并构建核心基因组遗传进化树。【结果】共分离鉴定鸭疫里默氏杆菌168株,血清1、2、3、5、6、7、8、10型均有流行,血清1型的菌株高达54.17%(91/168),其次为2型,占27.97%(47/168)。48株代表性菌株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盐酸环丙沙星表现高度耐药,耐药率均超过80%;对土霉素、盐酸四环素、盐酸金霉素、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磺胺二甲嘧啶、磺胺对甲氧嘧啶的耐药率均在60%以上;对阿莫西林、头孢噻肟和大观霉素的耐药率低于30%。受试菌株对5~12种药物耐药,共有44种耐药谱型。成功获得46株菌株全基因组序列,共检出6种耐药基因,其中,耐药基因erm(F)和tet(X)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73.91%(34/46)和82.60%(38/46),同时携带2种以上耐药基因的菌株占95.65%(44...  相似文献   
62.
当前我国正面临乡村主导产业退化、粮食生产功能弱化等乡村发展问题,而对于乡村地域系统农业结构改善与经济、社会保障、生态等功能提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本文以吉林省为例,选择县域为单元,从暴露度、敏感性和适应能力3个维度构建乡村地域系统脆弱性评价体系,综合运用因子分析法、熵值法和脆弱性综合评价模型,分析2005—2019年吉林省乡村地域系统脆弱性,利用主导因素法分析不同县域乡村脆弱性主导要素。结果表明,吉林省乡村地域敏感性呈波动上升趋势,暴露度和适应能力呈下降趋势,综合作用结果导致吉林省乡村地域系统整体脆弱性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吉林省乡村地域系统脆弱程度具有明显的空间聚集性,表现为“中西部低,两边高”的空间格局。根据乡村地域系统脆弱程度的主导因素,将研究区划分为7种成因类型,极度和重度脆弱程度的14个县,主要以敏感性—适应能力为主导因素类型;中度脆弱程度的23个县,主要以适应能力为主导因素类型;轻度和轻微脆弱程度的23个县,主要以适应能力和暴露度—敏感性—适应能力为主导因素类型。因此,提出应从强化水土保持、加强地质灾害治理力度、改造中低产田、加强政府支持引导等方面开展差异化调控措施,全面提升吉林省不同县域乡村地域系统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63.
以乡村振兴为视角,利用耦合度模型、剪刀差、演化耦合度模型,对2005—2019年甘肃省产业兴旺子系统和生活富裕子系统的耦合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两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在研究期内总体呈上升趋势,分别经历了失调衰退、中间过渡、协调提升三个阶段。由于产业兴旺子系统的演化速度持续下降,而生活富裕子系统的演化速度持续上升,导致二者的剪刀差α呈“V”型变化趋势,系统的演化耦合度β呈下降趋势,系统演化耦合度由共同发展状态变为初级协调发展状态。特别是2010年以后,产业兴旺子系统的演化速度小于生活富裕子系统的演化速度,这对长期维持的初级协调发展状态极为不利。因此,在甘肃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振兴乡村产业,激活乡村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64.
丁型流感病毒是继甲型、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之后的一种新型正粘病毒,2011 年首次由美国从表 现出流感样症状的猪只中分离出来,并于 2016 年被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正式命名为丁型流感病毒。目前丁型流 感病毒已广泛分布于美洲、亚洲、欧洲和非洲的数十个国家。丁型流感病毒利用牛作为其自然宿主和扩增宿主, 并定期扩散到其他哺乳动物物种,包括猪、马、羊和骆驼等。因此,丁型流感病毒具有广泛的地域分布和宽泛 的宿主范围。丁型流感病毒感染可导致牛患轻度至中度呼吸道疾病,被认 为是牛呼吸系统疾病综合征的重要关 联因子。血清学证据表明,丁型流感病毒具有感染人的潜在风险。我国研究人员于 2014 年首次在山东省的牛群 中检测到丁型流感病毒,随后,来自不同团队的研究人员分别于 2017、2021 和 2022 年报道了丁型流感病毒核 酸阳性病例。为更好地了解丁型流感病毒对我国畜牧养殖业的影响,系统综述了丁型流感病毒在我国的分布情 况和研究进展,并分析 了丁型流感病毒在我国的流行趋势及对我国畜牧养殖业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65.
青藏高原作为中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地,研究青藏高原地区的农村居民点空间演化及驱动因素,对生态系统的维护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和景观格局指数,探究了1980—2015年青藏高原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空间演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研究发现:1)青藏高原农村居民点用地总体上呈扩张趋势,新增农村居民点用地主要来源于对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的占用;2)研究期内,农村居民点斑块形状逐渐趋于不规则,斑块破碎度降低,连续性增强;3)农村居民点集聚特征明显,分别在青海省东部和南部以及西藏南部形成了高值集聚的中心;4)农村居民点的布局主要受高程和坡度的约束,同时受到了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交通和城镇的发展是影响青藏高原地区农村居民点布局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青藏高原乡村发展过程中,应注意合理规划农村居民点用地,严格把控生态红线,同时依托政策支持,不断优化乡村职能,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推动青藏高原地区乡村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6.
METTL21C蛋白作为甲基转移酶参与多种细胞进程的翻译后修饰,在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从蛋白质信息数据库UniprotKB中选取36个不同代表物种的METTL21C蛋白作为研究对象,理化参数分析显示一级序列中氨基酸残基个数差异较大,平均为254个氨基酸残基,大多为偏酸亲水性蛋白。系统进化树显示36种METTL21C蛋白共分为哺乳类、爬行类、鸟类和鱼类4支,与物种的亲缘进化关系基本吻合。多序列比对和motif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物种METTL21C蛋白的序列相似度较高,10个motif序列几乎覆盖了全长多肽链,大都含有motif 1~motif 5,但N端序列差异较大,在哺乳动物中包含特有的motif 7、motif 8和motif 10,而在多种鸟类中有大段序列缺失。结构对比分析发现不同物种METTL21C蛋白的空间构象绝大部分区域近乎完全重叠,仅少部分自由度较高的局部肽段有一定程度的差异,表明不同物种METTL21C在进化过程中一级序列有一定的差异,但是空间结构极为相似。以人METTL21C为蛋白质互作网络中心,直接相关蛋白质共11种,间接相关蛋白质共9种,说明METTL21C直接或间接参与多种细胞进程,调控机体的生命活动,为进一步深入研究METTL21C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7.
为了解小麦中 BES1基因家族功能,根据已公布的小麦基因组信息(IWGSC v1.1),对小麦 BES1基因家族进行全基因组鉴定。根据已报道的 BES1基因,采用同源比对法检索小麦基因组中的 BES1家族基因,pfam鉴定并进行编号,通过ExPASy Proteomics Server预测小麦 BES1氨基酸序列的基本信息,利用Cell-PLoc进行亚细胞定位预测,采用MEGA 7软件构建进化树,利用R软件包pheatmap绘制启动子的热图和circlize绘制同源关系图谱。结果表明,小麦共有15个 BES1基因,被分为4组;小麦 BES1编码的蛋白质等电点为8.13~9.4,不稳定指数为50.78~69.99;小麦 BES1启动子区域一共含有838个顺式元件,471(56.2%)个与生长发育有关,201(24%)个与非生物/生物胁迫有关,166(19.8%)个与激素反应有关;与普通小麦相关的同源物共52对,有13对(25%)旁系同源物和39对(75%)直系同源物。表明小麦 BES1基因家族包括15个成员,全部为碱性蛋白质和不稳定蛋白质,小部分(13对25%)来源于自身的进化,大部分(39对75%)来源于3种亚基因组供体小麦。  相似文献   
68.
潟湖是岛礁生物多样性演变的重要环境场,在岛礁水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微型浮游动物的生态功能研究是解析南沙群岛岛礁水域潟湖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组成、流向、能量流动效率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实验通过对南沙群岛重点岛礁渚碧礁、美济礁与永暑礁潟湖表层水域中微型浮游动物与生态环境调查,研究了其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通过稀释培养实验研究了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压力。结果显示,调查水域共发现微型浮游动物20种,总丰度的范围为320~1 460个/L,以无壳纤毛虫丰度最高。无壳纤毛虫在渚碧礁潟湖西部水域(ZB-1)丰度最高,砂壳纤毛虫峰值则出现在永暑礁潟湖中部水域(YS-3),桡足类幼体丰度最大值出现在美济礁潟湖北部水域(MJ-2)。聚类分析结果显示,3个岛礁潟湖中部区域的微型浮游动物群落相似度较高,溶解氧是影响群落结构的最重要因素,特别是对MJ-3站位影响最为突出。摄食实验结果显示,3个岛礁潟湖水域浮游植物生长率为0.22~1.36 d-1;微型浮游动物摄食率范围为0.22~0.60 d-1,微型浮游动物每天约摄食浮游植物现存量的...  相似文献   
69.
The karyotypes of both Oreochromis mortimeri (Trewavas) and 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 (Rüppell) are shown to consist of 22 pairs of chromosomes (2n = 44). In O. mortimeri, the karyotype is composed of 9 sm/st and 13 t chromosomes. In the case of S. melanotheron, the karyotype is composed of 15 sm/st, 2 m and 5 t chromosomes. The karyotypes of these species are therefore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majority of other tilapia species, with that of S. melanotheron being considerably different from that previously reported for this species.  相似文献   
70.
A cDNA encoding the subunit of thyrotropin (TSH) was isolated from a goldfish (Carassius auratus) pituitary gland cDNA library. By comparing the sequence with other teleost TSHs, a signal peptide of 19 amino acids and a mature hormone of 131 amino acids were predicted for goldfish TSH subunits. The resulting putative mature hormone of 131 amino acids had well-conserved cysteine positions and a putative N-linked glycosylation site; homology was 51–67% with TSHs from other teleosts, 38–43% with tetrapod TSHs, but only 27 and 29% with goldfish GTH-I and -II, respectively. We also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thyroid hormones (TH) and thiourea (TU, an inhibitor of TH production) treatments on TSH and GTH subunit gene expressions in the goldfish pituitary gland. After thyroxine (T4) treatment, circulating T4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and TSH mRNA level decreased. Supressing the amount of circulating T4 and triiodothyronine (T3) by TU treatment increased the TSH mRNA level. Moreover, T4 replacement therapy (simultaneous treatment of both TU and T4) caused a high level of circulating T4 and a low level of circulating T3, and a decrease in the TSH mRNA level. Thus, changing levels of circulating TH exert a negative feedback on the level of TSH subunit mRNA in goldfish in vivo. On the other hand, GTH subunit mRNA levels were not affected by changes in the levels of circulating 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