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8篇
  免费   172篇
  国内免费   147篇
林业   30篇
农学   59篇
基础科学   44篇
  129篇
综合类   633篇
农作物   38篇
水产渔业   1115篇
畜牧兽医   46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大亚湾鱼卵、仔稚鱼种群特征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大亚湾鱼卵、稚仔鱼种群动态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2015年采用浅水I型浮游生物拖网对大亚湾鱼卵、仔稚鱼进行了4个季度的调查,结果表明,4个季度共采获鱼卵31361粒,仔稚鱼244尾。经鉴定分析共有27种,其中鱼卵19种,隶属于6目16科18属;仔稚鱼18种,隶属于5目15科16属;鱼卵、仔稚鱼共有种11个。鱼卵平均丰度为614.55 ind/1000 m^3,稚仔鱼的平均丰度为3.69 ind/1000 m^3。鱼卵丰度季节变化由高到低依次为夏季、春季、冬季、秋季;空间分布显示,丰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中央列岛、人工鱼礁区、湾口东岸。鱼卵多样性指数(H¢)范围为0.05~2.26,平均值为0.86,稚仔鱼多样性指数(H?)范围为0~2.53,平均值丰度0.82;鱼卵均匀度指数(J)范围为0.02~0.99,平均值为0.50;稚仔鱼均匀度指数(J)范围为0~1.00,平均值为0.52。根据Pearson相关性结果分析表明,与种群关系最密切的环境因子为温度和溶解氧(P<0.01)。研究结果显示,春夏季是大亚湾海域鱼类产卵的重要时期,中央列岛海域是大亚湾鱼类繁殖的关键区域。  相似文献   
62.
在综述地租理论、产权理论和公共物品外部性理论等自然资源租金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渔业资源的经济特性,提出了渔业资源租金的理论框架及其计算方法。渔业资源除稀缺性外,还具有再生性、洄游性、共享性等特性。由于具有共享性以及存在所有权和产权分离等问题,使得渔民在捕捞作业中只重视使用捕捞权利,而忽视对捕捞种类的养护,因此在自由入渔情况下捕捞生产中存在"市场失灵"和负外部性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在我国近海实施渔业资源租金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借鉴国内外渔业资源租金研究方法,以近海鲐鱼(Scomber japanicus)资源为例,提出了鲐鱼资源租金计算的基本框架,为下一步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3.
中国北方野生雄绒螯蟹成蟹可食率和生化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2017年10月由我国绥芬河、图们江和辽河采集的质量为80~160 g的野生雄绒螯蟹成蟹的组织系数、总可食率、可食组织中一般化学组成及脂肪酸组成.试验结果显示:(1)3个种群雄体性腺指数、肝胰腺指数和出肉率差异显著,但3个种群总可食率无显著差异(P>0.05).(2)就性腺而言,图们江种群水分含量最高,绥芬河种群...  相似文献   
64.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对两品系褶皱臂尾轮虫(内蒙品系和盘锦品系)的种群增长和投喂蟹苗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品系轮虫的种群增长差异不显著,两者平均瞬时增长率分别为0.42 d-1和0.40 d-1。在投喂蟹苗的效果方面,褶皱臂尾轮虫内蒙品系好于盘锦品系。用内蒙品系轮虫投喂的蟹苗,幼体变态至大眼幼体的存活率为71.65%,用盘锦品系轮虫投喂的蟹苗,变态至大眼幼体的存活率为62.50%。  相似文献   
65.
阳澄湖养蟹网围内外轮虫群落结构的变化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6月至2009年5月对阳澄湖养蟹网围及湖区3组对照点中轮虫群落结构及部分水质特征参数进行调查,分析了轮虫群落结构与环境变量的关系,利用多种参数对其水质进行评价。经鉴定,共采集到轮虫83种,隶属于12科30属。研究表明,网围内3个采样点的年平均生物密度及生物量低于湖区3个采样点,生物密度与水温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不同月份受不同环境变量的影响,除4月份外,环境变量对生物密度的影响在采样点之间无差异。相似度分析表明,网围内及相邻湖区的轮虫优势种相似性高。水质分析表明,6个采样点均为富营养化、β-α中污染水体,东湖网围C1和中湖网围A12采样点程度稍轻,但6个采样点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这与用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得出的结果相似。  相似文献   
66.
我国蓝色粮仓科技创新的发展思路与实施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红生 《水产学报》2019,43(1):97-104
蓝色粮仓建设对保障食物安全、推动经济发展、催生新兴产业、彰显国家权益、改善生态环境以及突破产业瓶颈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科技和产业背景下,如何卓有成效地构建蓝色粮仓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本文明确了蓝色粮仓的概念和特点,分析了蓝色粮仓构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实现渔业产业由大国向强国跨越以及提升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能力的总体目标,从聚焦重大需求、构建科技创新链,坚持原创驱动、突破重大科学问题,强化集成示范、支撑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等方面论述了实施途径,即按照基础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典型应用示范全链条布局的要求,坚持生态优先谋划,陆海统筹布局,针对种质创制、健康养殖、资源养护、友好捕捞、流通加工五大产业类型需求,实施良种引领、空间拓展、技术升级、产业示范四大行动,建立智慧养殖、智能捕捞、绿色加工三大体系,满足优质蛋白供给和产业转型升级两大需求,最终构建中国特色的蓝色粮仓。  相似文献   
67.
安徽颍州西湖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鱼类资源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3月至2011年9月对安徽颍州西湖省级自然保护区鱼类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自然保护区共有鱼类35种,隶属于5目、11科、33属;包括鲤形目(Cypriniforms)26种,鲈形目(Perciformes)5种,鲇形目(Siluriformes)2种,鲑形目(Salmoniformes)和合鳃鱼目(Synbranchiformes)各1种.鱼类主要属于中国平原区系复合体、晚第三纪早期区系复合体和南方平原区系复合体.  相似文献   
68.
廖丹枫  方倩  朱国平 《水产学报》2022,46(3):402-409
为了研究南极磷虾渔场汤氏纽鳃樽的食物组成及其影响因素,实验基于2020年3—4月在布兰斯菲尔德海峡采集到的汤氏纽鳃樽样本,通过分析肠道内容物确定了其食物组成,并进一步分析了其食性的月间以及生活史阶段间差异.结果发现,汤氏纽鳃樽主要摄食硅藻和浮游动物,还少量摄食纤毛虫、原生动物等,优势饵料为羽状环毛藻;汤氏纽鳃樽的摄食存...  相似文献   
69.
辽宁省葠窝水库水质现状与渔业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葠窝水库流域综合管理提高了水库水质状况,为了给下一步的渔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在2008-2009年对葠窝水库6个代表性断面进行了4次采样调查和实验室分析,并采用水质综合评价方法对葠窝水库水质进行评价。检测结果表明水质状况总体有所好转,主要污染物为非离子氨和重金属铜,其他指标正常。采用流域综合水质指数法对水库总体水质状况进行评价,水库水质指数为4.33,为Ⅳ类水质;综合考虑水库理化特征、库龄和形态等,评价葠窝水库属中营养类型。通过对葠窝水库进行渔业水质分析发现,库区大部分地区符合水产养殖基本要求,建议在局部科学发展渔业生产。  相似文献   
70.
The use of saline waters is an option for the irrigation of salt tolerant ornamentals as competition for high quality water increases. However, despite the importance of ornamental shrubs in Mediterranean areas, salt tolerance of such species has received little attention. The aims of our investigation were to quantify the growth response and any injury symptom of 12 widely cultivated ornamental shrubs to irrigation with saline water and to investigate any possible relation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Na+ and Cl in the plants. Species were irrigated with different salinities (10, 40, and 70 mM NaCl) for a 120-day period. At the end of salt treatment, plants were sampled and dry biomass recorded; the relative growth rate (RGR) was also calculated. Root and leaf samples from each species were used to evaluate Na+, K+ and Cl concentrations. Growth rates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Cotoneaster lacteus, Grevillea juniperina and Pyracantha ‘Harlequin’, which also showed the highest percentage of necrotic leaves. The increasing external NaCl lead to an increase of Na+ and Cl in roots and leaves of the different species, although less Na+ was accumulated than Cl: growth reduction well correlated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Cl and/or Na+ in the leaves. The most sensitive species (i.e. C. lacteus, G. juniperina and Pyracantha ‘Harlequin’) had high concentrations of Na+ and/or Cl in their leaves and also showed a decrease in their leaf K+/Na+ ratios. Even though other species (i.e. Bougainvillea glabra, Ceanothus thyrsiflorus, Leptospermum scoparium, Leucophyllum frutescens and Ruttya fruticosa) demonstrated a high ion concentration in their leaves, they could be considered relatively salt tolerant as there was little growth reduction and few symptoms of injury in the leaves. In some other cases (i.e. Cestrum fasciculatum, Escallonia rubra and Viburnum lucidum) the observed tolerance was related to higher ion concentration in the roots compared to the leaves, probably indicative of a limited transport to the shoots. Only in Eugenia myrtifolia was the absence of symptoms associated with a limited Na+ and Cl uptake from the rhizosphe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