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24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3篇
  34篇
综合类   85篇
农作物   37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2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应用DNA—荧光染料法评定瘤胃细菌细胞计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应用瘤胃Succinogenes85细菌 ,用DNA荧光染料法探讨一种新的、简便而快速、无需厌氧操作的方法来评定瘤胃细菌计数。结果表明 ,加进DNA染料后 ,用超声波裂解细胞的时间不能低于30分钟 ,并且裂解后的样品在室温下平衡90分钟 ,对细菌的DNA含量没有影响。应用DNA荧光染料法测定的瘤胃细菌数与用细胞流动器测得的数值相比 ,从统计分析来看 ,没有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2.
以从造纸黑液中提取的麦草碱木质素为原料,通过曼尼希反应合成麦草碱木质素三甲基季铵盐,以脱色率为指标检测其对酸性黑ATT、酸性橙GG和酸性红B的絮凝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对于0.1 g/l酸性黑ATT溶液,pH为2,麦草碱木质素三甲基季铵盐使用浓度在0~3 500 mg/l范围内时,脱色率随浓度增大而升高;麦草碱木质素三甲基季铵盐使用浓度为2 884 mg/l时,在pH为1~4范围内,脱色率随pH降低而增加。酸性橙GG和酸性红B也有类似的规律。由上述结论结合麦草碱木质素三甲基季铵盐和酸性染料的结构特点,认为絮凝过程先是麦草碱木质素三甲基季铵盐中的铵离子与酸性染料中的磺酸根之间氢键吸引,然后染料间产生"架桥"现象,具有三维网状结构的碱木质素分子继续网捕和卷扫脱除染料。  相似文献   
13.
胶体染料试纸条法快速诊断家畜血吸虫病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适应现场家畜血吸虫病的筛查需要,设计了简便快速的胶体染料试纸条诊断技术用于检测家畜血清中的抗血吸虫抗体,以该方法检测血吸虫病牛、猪血清83份,其结果为阳性检出率100%,健康牛、猪血清73份的检测结果为阴性符合率分别为95.3%和94.0%,与感染肝片形吸虫的牛、羊血清16份的交叉反应率为18.8%.表明本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较强.  相似文献   
14.
实时荧光PCR技术定量检测转基因大豆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吴影  宋丰顺  陆徐忠  赵伟  杨剑波  李莉 《作物学报》2007,33(10):1733-1737
以转基因大豆Roundup Ready为材料,通过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对转基因大豆中外源基因cp4-epsps进行了定量检测。研究发现Taqman荧光探针法和SYBR荧光染料法均可作为转基因大豆定量检测的方法,但前者比后者具更高的检测灵敏度和精确度,其检测阈值可降到0.05%,变异系数为0.09%~0.53%。在此基础上,建立和优化了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体系,有助于提高转基因作物及产品的生物安全性定量检测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和生长年限伊贝母地上部位与地下鳞茎总生物碱含量。[方法]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总生物碱的含量。[结果]在不同产地和生长年限的伊贝母中,其地上部位与地下鳞茎的生物碱含量存在差异,4年生的伊贝母总生物碱含量比3年和5年的含量高,地上部位中总生物碱含量为地下鳞茎中的1.258~2.870倍,新疆伊犁州新源县中的伊贝母总生物碱含量均比其他产地的总生物碱含量低。[结论]不同产地和生长年限伊贝母中总生物碱含量因产地及生长年限不同而存在差异,但总体上地上部分的总生物碱含量高于地下鳞茎,存在进一步研究与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臭氧对4种偶氮染料的处理效果.[方法]利用臭氧在相同条件下处理4种偶氮染料(酸性黑ATT、酸性大红3R、酸性品红、碱性品绿)废水,研究臭氧对这4种染料的降解效果.[结果]臭氧对4种偶氮染料的脱色效果分别是酸性大红3R>酸性品红>酸性黑ATT>碱性品绿.在既定条件下,臭氧对酸性大红3R的脱色效果好于酸性品红,臭氧对酸性大红3R和酸性品红溶液的处理时间短且都能达到很好的COD去除率.但是,臭氧对酸性黑ATT和碱性品绿尤其是碱性品绿的处理不是十分的理想,所需时间较长.[结论]利用臭氧处理不同的染料需要根据不同的染料性质去改变其相应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在烯丙醇单体上进行了一复合份菁的合成,对合成的光敏染料进行了紫外-可见光谱和红外光谱的测试,结果表明,通过此种方法可以合成这种复合份菁。  相似文献   
18.
彩色定向结构刨花板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彩色定向结构刨花板(OSB)是利用染我后的大片刨花为表层,本色刨花为芯层,施 后一次热压成型,经简单处理后用于有色彩要求的场所。本研究主要探讨染色工艺对刨花表面相对自由基浓度的影响及由此产生的对胶合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染料和染色工艺对刨花表面的相对自由基浓度有显著影响,染色对OSB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将木材加工剩余物木粉和改性木粉作为废水中染料污染物的吸附剂,并探究其性能,为木粉高值化利用提供一种策略.[方法]以植酸(PA)为绿色改性剂接枝木粉制备了木粉基吸附剂(PA-WF),利用SEM-EDS、ATR-FTIR、XRD、BET对PA-WF的表面形貌、元素分布、官能团、孔隙度、比表面积、结晶度和结晶结构进行...  相似文献   
20.
The incidence of fish pathogenic oomycetes, Saprolegnia, h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aquaculture since the ban of malachite green. For the efficient characterization of anti‐Saprolegnia therapeutics, simple accurate methods are required. However, the current screening methods are limited by time, and none of them are confirming the viability of treated spores or hyphae. In this study, a modified fluorescence‐based assay for the in vitro screening of Saprolegnia inhibitors has been developed. This method involves the use of FUN‐1 viability dye combined with calcofluor white M2R, and is based on the formation of orange‐red cylindrical intravacuolar structures (CIVS) in metabolically active spores, hyphae and biofilms. Heat‐killed and bronopol‐treated Saprolegnia spores, hyphae and biofilms exhibited diffuse bright green fluorescence which confirms complete loss of viability. For boric acid‐treated spores, no germination was observed. However, tiny CIVS were observed in 50% of treated spores which indicated reduction in their viability. Our results proved that FUN‐1 dye is an efficient tool to distinguish between live and dead Saprolegnia spores, hyphae and biofilms and to monitor the change in Saprolegnia viability during qualitative evaluation of potential anti‐Saprolegnia compoun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