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6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8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27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11.
于明霞  黄颖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11):202-206
从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特性出发、构建了农业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项目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财务、管 理、市场和环境、产品与技术因素 5项目标层指标、20 项准则层指标、并选择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权重、基 于模糊数学原理对农业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项目进行了较为全面、科学的评价、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风险投资 与企业的风险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2.
转Bt基因作物及其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转Bt基因作物的推广和应用,Bt作物的安全性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从Bt基因的分类、基因的克隆及应用,以及转Bt基因作物的生态安全性等方面进行了论述。Bt基因可以通过有性杂交,进入非转基因作物栽培种及野生近缘种中,造成基因污染,害虫在多代食用转Bt基因植物后可以产生抗性,而且转Bt基因作物对非靶标昆虫也有一定的影响,转Bt基因作物可以通过根系向土壤中释放Bt毒蛋白,对土壤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另外已经发现大豆(EPSPS)中的转基因有向人类肠道微生物转移的现象。本文综述了对Bt基因的利用进展及对环境及生物的影响,希望能为正确认识和研究利用转Bt基因作物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13.
A naturally new cyclopeptide, clavatustide C, was produced as a stress metabolite in response to abiotic stress elicitation by one of the hydrothermal vent fluid components Zn in the cultured mycelia of Aspergillus clavatus C2WU, which were isolated from Xenograpsus testudinatus. X. testudinatus lives at extreme, toxic habitat around the sulphur-rich hydrothermal vents in Taiwan Kueishantao. The known compound clavatustide B was also isolated and purified. This is the first example of a new hydrothermal vent microbial secondary metabolite produced in response to abiotic Zn treatment. The structures were established by spectroscopic means. The regulation of G1-S transition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 lines by clavatustide B was observed in our previous study.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verify these results in other types of cancer cell lines and elucidate the possible molecular mechanism for the anti-cancer activities of clavatustide B. In different human cancer cell lines, including pancreatic cancer (Panc-1), gastric cancer (MGC-803), colorectal cancer (SW-480), retinoblastoma (WERI-Rb-1) and prostate cancer (PC3), clavatustide B efficiently suppressed cell proliferations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Although different cancer cell lines presented variety in Max effect dose and IC50 dose, all cancer cell lines showed a lower Max effect dose and IC50 dose compared with human fibroblasts (hFB) (p < 0.05). Moreover, significant accumulations in G1 phases and a reduction in S phases (p < 0.05) were observed under clavatustide B treatment.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2622 genes including 39 cell cycle-associated genes in HepG2 cells were significantly altered by the treatment with 15 μg/mL clavatustide B after 48 h. CCNE2 (cyclin E2) was proved to be the key regulator of clavatustide B-induced G1-S transition blocking in several cancer cell lines by using real-time PCR.  相似文献   
114.
为了降低油烟对环境的污染,研究了运水烟罩内固定喷头的喷射雾化特性对运水烟罩油烟净化效果的影响.对弧面扇形折射式喷头和折射锥角分别为115°,120°,135°,140°和150°的直面扇形折射式喷头进行试验研究,测量了这6个不同型号的折射式喷头在5种不同工作压力下的流速、射程、喷洒面积、粒径大小以及水量分布等参数的变化情况,分析了雾化性能,探寻各参数之间的关系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流速、射程、喷洒面积均与工作压力成正比;雨滴粒径大小与工作压力成反比;喷头的最佳工作压力为0.30 MPa;直面折射式喷头比弧面折射式喷头油烟净化效果好;120°折射直面扇形喷头水量分布最均匀,雾化效果最好,喷洒面积最大.  相似文献   
115.
[目的]明确地理生境对野外逃逸尼罗罗非鱼形态变异的影响,为今后研究罗非鱼种群入侵及制定防治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广西玉林、南宁、钦州、贵港、防城港和北海6个主要养殖区域采集一龄左右的雄性逃逸尼罗罗非鱼自然群体,以形态测量、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形态特征和多变量形态度量分析.[结果]在尼罗罗非鱼全长、体长、体高、头长、吻长和体质量方面,均以玉林地区的最高、钦州地区的最低,且两地差异显著(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3个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74.31%、9.23%和6.21%,累积贡献率达89.75%,能较好地概括不同养殖区域野外逃逸尼罗罗非鱼的生长特征.判别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全长、体厚、头长、吻长、眼径、眼间距和体质量等7项体表性状建立的判别函数能有效区分不同养殖区域的尼罗罗非鱼,其综合判别准确率为96.11%.经聚类分析发现,钦州地区的尼罗罗非鱼与其他地区的相似性最低,变异程度最大,单独聚为一支.不同养殖区域尼罗罗非鱼样本体质量与全长、体长、体高、体厚、头长、吻长、眼径、眼间距间的相关性均极显著(P<0.01),其中与全长、体长和体高的相关系数较高,分别为0.9375、0.9359和0.8327,而与眼径的相关性最低(0.5947).[结论]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是辨别逃逸罗非鱼来源的可行手段,而分析逃逸尼罗罗非鱼的全长、体长和体质量有助于了解其生存状态,并为控制其入侵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6.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感染猪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至今没有研发出安全有效的疫苗,一旦暴发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ASFV在和宿主长期作用过程中,通过抑制干扰素和炎症反应,调节凋亡、自噬及细胞免疫等多种途径逃逸机体免疫反应促进自身复制,但具体的机制仍不完全清楚。ASFV复杂的免疫逃逸机制可能是阻碍有效疫苗研发的关键因素之一。借助生物信息学技术对ASFV的基因组和蛋白质组深入分析,筛选病毒的免疫调控关键基因和保护性抗原表位,将在ASFV免疫逃逸分子机制的研究与疫苗研发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ASFV感染引起的免疫应答反应及可能的免疫逃逸机制研究进行概述,以期为ASF疫苗研制及综合防控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7.
为了解东海近海蟹笼逃逸口类型对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逃逸行为的影响,本研究使用红外水下摄像装备,对入笼的三疣梭子蟹在不同行为阶段对安装于侧网靠近笼底一侧的刚性矩形逃逸口(40mm高×200mm宽)和网目逃逸口(由2个位置较低的40mm×60mm和1个位置较高的60mm×60mm破目构成)的行为反应进行了观察。根据三疣梭子蟹探索、发现并接近、穿越企图和穿越逃逸口个体连续行为的4个阶段观察结果显示:相比刚性矩形逃逸口,三疣梭子蟹在网目逃逸口实验蟹笼中的探索行为持续时间更长;在笼底探索的个体能定位、发现并接近2种不同类型逃逸口,但发现并接近网目逃逸口时距离入笼的平均时间(P<0.01)和平均次数(P=0.061)均大于刚性矩形逃逸口;约85%发现并接近逃逸口的三疣梭子蟹企图穿越逃逸口,且在逃逸口类型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三疣梭子蟹在网目逃逸口前停留了更长的时间(P=0.006),且这一时间显著影响着个体是否企图逃逸的行为。所有个体均采用侧身姿态穿越逃逸口,对于刚性矩形逃逸口,个体甲高与逃逸口高度的关系是决定个体能否成功逃逸的关键因素;对于网目逃逸口,个体优先尝试穿越较低逃逸口,并最终全部逃逸。实验结果表明网目逃逸口可以作为蟹笼渔具逃逸装置,生物可降解材料应用可成为缓解蟹笼幽灵捕捞问题的技术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8.
为研究番茄温室风口开关时间,进一步实现温室智能控制,以人工控制为对照结合番茄不同生长时期,利用多元回归方法对温室风口打开/关闭时的基础温度与室内外温度、昼夜温差进行分析,得到不同时期下温室风口打开/关闭的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多元回归模型预测效果较为理想,番茄开花坐果期风口打开/关闭时间预测模型的R2分别为0836 6和0.981 4,结果期风口打开/关闭时间预测模型的R2分别为0.911 3和0.951 3,各RMSE值均小于0.95。番茄开花坐果期,与人工控制相对比模型控制下室内温度优化42.86%,同时保证了昼夜温差更加符合番茄根茎叶中相关物质的积累要求。番茄结果期,与人工控制相对比模型控制有效调整了室内温度变化范围、提升昼夜温差的合理性,为番茄果实中营养物质的积累提供条件。综上所述,番茄不同生长时期下回归模型能较好地解决温室风口开关时间的控制问题,解放劳动生产力,提升番茄经济效益,也为番茄温室的综合调控分析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