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27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9篇
综合类   99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01篇
畜牧兽医   19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蓄淡养鱼改良江苏滨海强度盐渍化土壤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相似文献   
102.
九段沙湿地是长江口新生成的沙洲,有鱼类128种,分隶于18目48科。其中河口性和近海性鱼类各约占l/3,淡水鱼类l/5,沿岸性和江海洄游鱼类各约占l/10。鱼类区系处于长江下游至东海的过度类型。在这些鱼类中,成鱼体长不足20cm的小型鱼类约占总数的l/4;体长超过50cm的大型鱼类只约占l/10,中型鱼类超过3/5。几乎没有以浮游植物为主食的鱼类,凶猛鱼类也仅几种,大多数以底栖生物、有机碎屑或浮游动物为主食。除河口和洄游性鱼类,其他生态类群的出现有明显季节性。九段沙鱼类不仅具有很强的物种多样性、河口代表性和生态类群多样性,还包含着5种国家级保护动物。保护所产生的感染力,不仅局限于长江河口本身,还影响到整个长江以及东海北部和黄海南部沿海的鱼类资源。  相似文献   
103.
鲟形目鱼类和渔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国内外鲟形目鱼类和渔业.包括三部分:1.鲟形目的种类和分布:2.鲟形目的生物学特征;3.世界上鲟鱼和白鲟渔业,并着重讨论该鱼类资源在我国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04.
海洋小型鱼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江胜锋  程家骅 《海洋渔业》2006,28(4):336-341
海洋小型鱼类对整个渔业资源变动起到指示作用,而且对经济鱼种资源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着重论述了海洋小型鱼类的研究现状,其中包括海洋小型鱼类分布与环境关系、渔业生物学、资源数量评估的研究,并论述其将来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05.
从2010年4月至2012年12月对香溪河支流7批次放流滤食性鱼类苗种1 468万尾,对放流前与放流后的水域理化因子特征进行常规监测.结果显示,放流滤食性鱼种后总氮(TN)、氨氮(NH4-N)、亚硝酸盐氮(NO2-N)、硝酸盐氮(NO3-N)、总磷(TP)、正磷酸盐磷(PO4-P)、化学耗氧量(COD)、叶绿素a要明显低于放流前,投放苗种前平均值分别为3.10 mg/L、0.421 mg/L、0.048 mg/L、2.869 mg/L、0.549 mg/L、0.299 mg/L、16.563 mg/L、26.447 mg/m3;放流鱼种后平均值分别为2.20 mg/L、0.065 mg/L、0.022 mg/L、1.643 mg/L、0.495 mg/L、0.155 mg/L、10.465 mg/L、6.608 mg/m3.放流前支流营养化TLI为67.0、放流后为56.4,香溪河支流水域呈轻度富营养化(TLI>53).为生态修复调控水华发生建议香溪河支流水域每年放流滤食性鱼类苗种.  相似文献   
106.
[目的]了解珠江口浅海主要经济鱼类资源增殖的生态背景,为开展南海近海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基于2011~2014年珠江口浅海的调查资料,对鳓鱼(Itisha elongata)、银鲳(Pampus argenteus)、乌鲳(Fornio niger)、斑点马鲛(Scomberomorus guttatus)、线纹舌鳎(Cynoglossus lineolatus)、宽体舌鳎(Cynoglossus robustus)、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三线舌鳎(Cynoglossustrigrammus)8种经济鱼类样品的食物关系、营养级、食性类型的季节性差异和营养结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珠江口浅海8种经济鱼类可分为3种食性类型:以浮游生物为主,兼食底栖生物和小型游泳动物的食性类型有鳓鱼、银鲳和乌鲳;以底栖生物为主,兼食浮游生物和小型游泳动物的食性类型有线纹舌鳎、宽体舌鳎、三线舌鳎和半滑舌鳎;以小型游泳动物为主,兼食底栖生物和浮游生物的食性类型有斑点马鲛.在营养级方面,珠江口浅海8种经济鱼类按食性可归属于3个营养级:杂食性鱼类属于第二营养级(鳓鱼),低级肉食性鱼类和中级肉食性鱼类属于第三营养级(银鲳、乌鲳、线纹舌鳎、宽体舌鳎、半滑舌鳎和三线舌鳎),高级肉食性鱼类属于第四营养级(斑点马鲛).[结论]桡足类、糠虾类、长尾类(细螯虾)、磷虾类和小型游泳动物(包括幼鱼)在珠江口浅海经济鱼类食物网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作为该海域中心渔场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进一步探讨油茶饼粕在淡水鱼虾蟹病害防治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单因子梯度法,利用不同浓度的油茶饼粕浸出液对5种有鳞鱼和2种无鳞鱼及青虾和螺蛳等水产动物进行毒性试验。[结果]油茶饼粕浸出液对有鳞鱼鲢、鳙、草鱼、鲤、鲫鱼24和48 h的LC50分别为6.25和5.16 mg/L、5.26和5.12 mg/L、9.74和5.87 mg/L、9.29和7.64 mg/L、11.3和7.55 mg/L;油茶饼粕浸出液对无鳞鱼斑点叉尾鮰、泥鳅在24和48 h的LC50分别为:7.47和5.00 mg/L、26.42和16.80 mg/L;青虾和螺蛳在90 mg/L油茶饼粕浸出液的情况下48 h存活率达100%。油茶饼粕浸出液对淡水鱼类具有显著的毒杀性,而淡水青虾和螺蛳对油茶饼粕浸出液具有较高的耐受性。[结论]利用油茶饼粕浸出液控制混入淡水虾蟹养殖池的野杂鱼和防治病害,具有较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8.
马妍  谢晶  周然 《山西农业科学》2011,39(6):624-628
随着对海洋鱼类的研究开发,人们意识到海水鱼类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例如含有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等,于是越来越倾向于食用海水鱼类。海水鱼类的保鲜技术主要有低温保鲜、化学和生物保鲜、高压保鲜、气调保鲜、辐照保鲜、臭氧保鲜等,通过逐一对其进行介绍,最后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以便为海水鱼类贮藏保鲜技术的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9.
贵州省主要经济鱼类种类及开发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贵州省主要经济鱼类种类和资源量进行调查,基本掌握了贵州省主要经济鱼类有34种.其中,鲤科鱼类22种,占64.7%;鲿科鱼类5种,占14.7%;鲶科、鮨旨科及鳢科鱼类各2种,各占5.9%;长臀鮠科鱼类1种,占2.9% .主要分布于乌江、赤水河、沅江、北盘江、红水河、柳江等水系.主要土著名特优经济鱼类资源年产量1 977t.目前,国内对翘嘴鲌、鲤、鲫、大口鲇、鲇、黄颡鱼、瓦氏黄颡鱼、长吻鮠、斑鳜、乌鳢和月鳢11种鱼类的研究已较成熟;对中华倒刺鲃、白甲鱼、瓣结鱼、华鲮、唇鲮、昆明裂腹鱼、四川裂腹鱼、岩原鲤、鲤、鲫、斑鳠、长臀鮠和大鳍鳠13种鱼类开展了养殖和繁殖研究,并取得了一些突破;适宜进行开发的鱼类有中华倒刺鲃、白甲鱼、华鲮、昆明裂腹鱼、四川裂腹鱼、岩原鲤、斑鳠、长臀鮠和长吻鮠等.  相似文献   
110.
Briggs ( 1960 ) published the first checklist of circumtropical fishes with 107 species. This work served for a half century as the most comprehensive checklist of globally distributed fishes, but the intervening years witnessed many discoveries, and molecular data have changed the way we evaluate species. Here, we update the list guided by taxonomic revisions, phylogenies, phylogeographic data and DNA barcodes. The resulting list now includes 284 species. The dramatic increase is primarily due to two trends: (i) continued oceanic exploration leading to range revisions and species discoveries and (ii) public databases such as FishBase and the Catalogue of Fishes make range data more accessible. Five species were removed from the list as closer scrutiny revealed multiple taxa, 14 were removed due to updated range information, and 35 more are suspected to be species complexes. The species listed here are mostly pelagic and bathypelagic fishes. Euryhaline, anadromous, catadromous, freshwater, and with few exceptions, reef fishes do not achieve global distributions. The most species‐rich family of marine fishes (Gobiidae) is absent. The fishes with the longest pelagic larval stage (Anguillidae) are absent. In contrast, requiem sharks (Carcharhinidae), tunas (Scombridae), jacks (Carangidae), remoras (Echeneidae) and especially lanternfishes (Myctophidae) have multiple representatives. The combined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high mobility as an adult is a key requirement to achieve a global distribution. Many others are members of monotypic genera or families, indicating old lineages that did not diversify. We conclude that global ranges may promote persistence over evolutionary timescales, but also reduce opportunities for speci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