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2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08篇
林业   41篇
农学   63篇
基础科学   6篇
  76篇
综合类   337篇
农作物   80篇
水产渔业   73篇
畜牧兽医   270篇
园艺   32篇
植物保护   11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为了研究水稻籼粳杂种偏分离的遗传基础,用转化红色荧光蛋白(RFP)的7个粳稻株系与籼稻杂交,以整合在不同基因组位点的RFP为可视遗传标记,对F1花粉及F2植株进行遗传分析。根据‘7F5’转基因系的研究结果,在粳稻‘日本晴’和籼稻‘9311’杂交的遗传背景中,水稻基因组chr02:33465170位置附近存在一个花粉偏分离位点。‘9A2’转基因系组配的籼粳杂种产生1∶1(RFP+∶RFP-)比例的花粉,并且其F2植株群体发生偏分离,说明相应RFP位点(chr04:29587748)附近有一个控制F2植株偏分离的连锁位点,该位点的遗传机制与F1的花粉比例无关。RFP标记提高了籼粳杂种花粉及后代植株的研究效率,为探索偏分离遗传机理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72.
73.
74.
以水稻叶面附生菌短小芽孢杆菌(B.pumilus)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pMOD-egfp-Tetr转座复合体,采用电击转化法对短小芽孢杆菌DX01菌株进行了Tn5转座插入诱变,获得了大量的转化子。对转化子进行了遗传稳定性分析和分子鉴定,并且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了强烈的绿色荧光,研究结果表明外源DNA已经成功整合进细菌的基因组中,gfp基因在短小芽孢杆菌中实现了组成型表达。  相似文献   
75.
[目的]研究水稻OsWRKY17基因的生理生化特性,确定OsWRKY17蛋白在植物中的定位。[方法]根据GenBank数据库中OsWRKY17全序列设计引物,进行OsWRKY17的RT-PCR扩增,克隆了OsWRKY17基因,将该片段与带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质粒载体pBinGFP重组,将构建正确的表达载体pBinGFP-OsWRKY17通过农杆菌介导的花蕾浸泡法转化到拟南芥中。[结果]经菌落PCR与酶切鉴定表明成功构建了Os-WRKY17基因与GFP融合的植物表达载体pBin-GFP/OsWRKY17,并成功将OsWRKY17基因整合到拟南芥的基因组中,获得了抗性植株。[结论]OsWRKY17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为研究该基因的生理生化特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6.
本文研究了环丙沙星( CIP)同铕离子形成的配合物体系的荧光光谱特性及实验条件对荧光强度的影响.在pH值为8.02的Tris-HCl条件下,Eu3+和环丙沙星(CIP)能形成配合物发生分子内能量转移,发射铕离子的特征荧光,其最大激发和发射波长为265nm和615nm.加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后,可极大地增强体系的荧光强度,据此建立了一种以铕离子为荧光探针分析痕量环丙沙星含量的新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2.46×10-7mol· dm-3~9.84×10-5 mol·dm-3,相关系数r=0.9965,检出限为1.92×10-7mo 1·dmn-3.该法用于环丙沙星片剂和针剂的测定,回收率在98%~103%之间,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7.
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注射0.2(T1)、0.6(T2)、1g/L(T3)pEGISI,100μg空载体pEGFP-N1(C1)和100μL生理盐水(C2),以探讨在没有使用免疫佐剂的情况下,抑制素与GFP融合基因疫苗pEGISI免疫对大鼠卵巢和生殖激素的影响。研究结果,加强免疫能提高抗体P/N值,T3组在加强免疫期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加强免疫第2周时T3组抗体阳性鼠比例达40%,与T1和T2组差异均显著(P〈0.05)。T3组卵巢大小和卵泡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抗体阳性鼠大卵泡数与阴性鼠差异不显著(P〉0.05)。各剂量组促卵泡素和雌二醇均高于对照组,且在加强免疫第2周时T3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各剂量组孕酮含量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在没有使用免疫佐剂的前提下,抑制素pEGISI基因免疫可产生抗体,促进卵巢发育和FSH分泌。本试验条件下100μg是最佳免疫剂量。  相似文献   
78.
伪狂犬病病毒野毒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伪狂犬病病毒gE基因的序列,设计和合成了一对特异的可用于检测伪狂犬病病毒野毒的PCR引物和一条Taqman荧光探针,采用Li ght Cycl e 480荧光定量PCR仪,建立了一种可实时定量检测伪狂犬病病毒野毒的荧光定量PCR技术。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102~1.0×1010拷贝,灵敏度可达4拷贝。检测速度快,仪器的运行时间仅为1 h。对13株猪伪狂犬病病毒野毒进行了检测,结果均为阳性;与伪狂犬病gE基因缺失疫苗、猪细小病毒和鸭瘟病毒无非特异性反应。与病毒分离培养比较,该方法具有快速、灵敏、特异、定量、重复性好等优点,可望用于临床上伪狂犬病病毒野毒与疫苗毒的区分,伪狂犬病病毒野毒的检测和病毒分布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79.
为建立一种特异、快速的媾疫锥虫检测方法,本研究通过PCR方法从马媾疫锥虫动基体基因组中扩增得到395 bp的特异的保守序列,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标准品,以10倍倍比稀释的质粒标准品为模板,进行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扩增并制作标准曲线,建立马媾疫锥虫荧光定量PCR的检测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检测灵敏度可达到1拷贝/μL,并且与马属动物其他传染病无交叉反应。其组间及组内变异系数分别小于3.183%和3.842%。该方法的建立为快速及特异性检测马媾疫锥虫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0.
为建立一种能够快速、灵敏和特异地检测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的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PCR方法,本研究以ALV-J原型病毒株HPRS-103的pol基因3′端与gp85编码基因之间的保守区域(5 258 bp~5 802 bp)为检测目的片段,构建重组质粒并作为靶基因,通过对其浓度、引物浓度和退火温度的优化,建立了ALV-J 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的最低检测限度为2.36×102拷贝/μL,比普通PCR高100倍;与其他禽源病毒无交叉反应;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5%.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稳定性和灵敏性.采用该方法对100只临床病鸡进行检测,ALV的检出率为44%.随机选择10只感染阳性鸡,检测病毒基因在心脏、肝脏、脾脏、肺脏和肾脏中的分布与表达水平,结果表明ALV-J在各主要脏器中均有分布,但以肾脏中的病毒表达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