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19篇
  免费   1469篇
  国内免费   3863篇
林业   516篇
农学   3085篇
基础科学   27篇
  1304篇
综合类   10664篇
农作物   2288篇
水产渔业   1462篇
畜牧兽医   7875篇
园艺   1390篇
植物保护   1540篇
  2024年   118篇
  2023年   425篇
  2022年   939篇
  2021年   1109篇
  2020年   1161篇
  2019年   1269篇
  2018年   951篇
  2017年   1342篇
  2016年   1595篇
  2015年   1456篇
  2014年   1464篇
  2013年   1434篇
  2012年   2197篇
  2011年   2192篇
  2010年   1677篇
  2009年   1598篇
  2008年   1446篇
  2007年   1644篇
  2006年   1304篇
  2005年   1011篇
  2004年   748篇
  2003年   589篇
  2002年   435篇
  2001年   413篇
  2000年   320篇
  1999年   274篇
  1998年   168篇
  1997年   124篇
  1996年   124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88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78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1篇
  1963年   5篇
  1962年   12篇
  1956年   20篇
  1955年   2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目的]探索鸡白细胞介素-18(IL-18)在H9禽流感(AI)灭活油乳苗免疫中的免疫佐剂作用.[方法]从鸡脾淋巴细胞中克隆鸡IL-18基因,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IL-18.将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IL-18、H9亚型AI灭活油乳苗及其二者联合分别免疫14日龄SPF鸡,检测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水平,评价鸡IL-18在H9亚型禽流感灭活油乳苗中的免疫增强作用.[结果]成功克隆了鸡IL-18全基因,大小为597 bp.质粒pIL-18和H9亚型AI灭活油乳苗联合免疫的SPF鸡所产生的HI抗体效价在接种第4周后明显高于H9亚型AI灭活油乳苗免疫组;其T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也强于H9亚型AI灭活油乳苗免疫组.[结论]质粒pIL-18能提高H9亚型禽流感灭活油乳苗诱发的免疫应答,为研究防制禽流感的新型疫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42.
【目的】从棉花中克隆2个新的PPR基因,分析其序列结构、基因表达和亚细胞定位,为深入研究这2个基因在棉花中的功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棉花EST库,通过RT-PCR从陆地棉徐州142中克隆得到2个PPR基因:GhPPRH1和GhPPRH2;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2个基因编码蛋白序列进行预测分析,利用半定量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分析目的基因在不同组织及纤维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模式;利用棉花子叶瞬时表达系统对上述2个基因编码的蛋白进行亚细胞定位。【结果】GhPPRH1和GhPPRH2均属于PPR基因家族的PLS亚家族;GhPPRH1和GhPPRH2的开放读码框的长度分别为1 917和2 556 bp,编码638和851个氨基酸;GhPPRH1蛋白有18个PPR基序,包含1个E+结构域和1个DYW结构;GhPPRH2蛋白有17个PPR基序,包含1个E结构域,1个E+结构域和1个DYW结构;将GhPPRH1和GhPPRH2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9条同源蛋白以及棉花中已经报道的5个PPR蛋白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GhPPRH1与水稻RF1b蛋白亲缘关系较近,推测其可能与胞质雄性不育的育性恢复相关,而GhPPRH2与玉米PPR5蛋白亲缘关系最近,推测可能会影响细胞器一些转录本的RNA编辑;半定量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的结果表明,GhPPRH1和GhPPRH2在根、茎、叶、花及纤维发育不同时期均有表达,GhPPRH1在根中表达较高,而GhPPRH2在根、叶及15 d的纤维中表达较高;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GFP标记的GhPPRH1蛋白的绿色荧光与线粒体Marker的红色荧光重叠,表明该蛋白可能定位于线粒体,GFP标记的GhPPRH2蛋白的绿色荧光与叶绿体自发的红色荧光重叠,表明GhPPRH2可能定位在叶绿体。【结论】从棉花中获得2个新的PPR基因,均属于PLS亚家族成员,亚细胞定位显示可能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推测其功能可能与细胞器中RNA的加工、修饰等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943.
乙醇酸氧化酶( glycolate oxidase,GLO)是植物光呼吸途径中的一种限速酶,催化羟乙酸盐氧化成乙醛酸盐和H2 O2,与植物的诱导抗病性密切相关。试验从已构建好的木奈( Prunus salicina Lindl.var.cordata J.Y.Zhang et al.)5个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叶片的均一化全长cDNA文库中分离得到了一个乙醇酸氧化酶( GLO)基因,命名为PsGLO。序列分析表明,PsGLO基因cDNA全长为1531 bp,开放阅读框为1122 bp,编码374个氨基酸。氨基酸多重序列比对表明,该基因与陆地棉乙醇酸氧化酶基因相似性最高,为90%。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 PsGLO基因在木奈叶中木奈叶芽、展开叶、幼叶、成熟叶、老叶5个不同生长发育时期中都有表达,其中,老叶中表达量最高,叶芽最低。  相似文献   
944.
以茶树新品系“1005”新梢3个不同发育时期的芽头、二叶、四叶为试验材料,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儿茶素含量,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结构基因表达差异,应用数据统计分析其儿茶素含量与结构基因表达的关联性.结果表明,茶树新品系“1005”的儿茶素总量与CHI、F3'5'H、ANR、aroG等结构基因的关联系数分别为0.339 74、0.716 47、0.467 89、-0.032 61;简单儿茶素含量与CHI、F3 '5'H、ANR、aroG等结构基因的关联系数分别为0.568 99、0.498 87、0.704 26、0.491 51;酯型儿茶素含量与CHI、F3'5 'H、ANR、aroG等结构基因的关联系数分别为0.160 66、0.598 08、0.250 61、-0.217 38.试验为研究茶树儿茶素生物合成过程的关键结构基因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45.
金黄色葡萄球菌分泌的α-溶血素是导致肺炎的重要致病因子。为进一步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α-溶血素(α-hla)的分子致病机理以及对其进行免疫预防,对α-hla第35位氨基酸进行了定点突变。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从S.aureus wood46株基因组中扩增出α-hla基因,再利用重叠延伸PCR技术,将第35位带正电荷的组氨酸(密码子为CAC)突变为非极性的亮氨酸(密码子为CTC)。hlaH35L基因测序结果显示第35位的组氨酸突变为亮氨酸,构建的重组表达质粒pET-28a-c(+)/hla和pET-28a-c(+)/hlaH35L在E.coli BL21(DE3)中得到表达,重组蛋白α-Hla及hlaH35L大小均为33.4 kDa,α-Hla引起兔红细胞溶血,hlaH35L未引起兔红细胞溶血。成功表达并获得了失去溶血毒性的重组蛋白hlaH35L。  相似文献   
946.
探讨了孔雀、鹌鹑黑素皮质素受体1(melanocortin 1-receptor,MC1R)基因序列与禽类羽色的相关性。根据GenBank上原鸡的MC1R基因序列,利用在线引物设计软件Primer3在编码区设计引物PE。以孔雀和鹌鹑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及测序,分别获得长度约为350 bp的基因片段。经比对发现,孔雀与原鸡的相似性为95.47%,有16处突变,3处缺失;鹌鹑与原鸡的相似性为97.70%,有8处突变,1处缺失。对其氨基酸序列进行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结果显示,孔雀与鹌鹑α螺旋、β折叠、无规则卷曲所占比例分别为59.48%,2.59%,37.93%和58.62%,1.82%,39.66%。表明MC1R基因可能是表达禽类羽色的主效基因。  相似文献   
947.
盐害会对植物生长造成严重的危害、对农作物的产品品质和产量造成很大的损失。通过调控耐盐相关基因的表达,能提高转基因植物的耐盐能力。近年来,人们克隆了许多与耐盐相关的基因,主要包括渗透调节物合成基因、耐盐相关蛋白类基因、保护酶相关基因、转录因子的调控基因。主要综述了近年来植物耐盐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其在棉花基因工程中的研究应用等方面的一些进展,并对棉花耐盐基因工程的研究应用提出了对策和展望。  相似文献   
948.
基因Pi-ta和Pi-b是最早被克隆的两个稻瘟病抗性基因,在粳稻中表现出持久稳定的稻瘟病抗性,因而被广泛用于稻瘟病抗性育种。为明确上述基因在江苏粳稻中的分布,为抗病育种提供依据,本研究利用Pi-ta和Pi-b的功能标记,对40个粳稻品种和665份粳稻新品系进行相关基因型的分子检测。结果表明,抗性基因Pi-ta和Pi-b在江苏粳稻品种中具有一定的分布,其中Pi-b的分布频率高于Pi-ta的频率,连粳系列品种大都不携带Pi-ta和Pi-b抗性基因,而武粳系列品种则基本含有上述抗性基因。粳稻新品系携带抗性基因Pi-ta的频率与推广品种相比变化不大,但携带抗性基因Pi-b的频率明显高于推广品种,这说明人工改良水稻品种有利于抗病基因Pi-b频率的提高。四种基因型中,pi-ta/Pi-b的分布频率最高,为60.0%,其次为Pi-ta/Pi-b,占33.5%,基因型pi-ta/pi-b的分布频率为3.9%,而Pi-ta/pi-b的分布频率最低,只占2.6%。从4个组合的抗性基因来源看,抗性基因Pi-ta则可能来自武香粳14、武粳15或南粳44,而Pi-b则可能来自武粳13、武香粳14、武粳15或南粳44。从4种基因型后代的获得频率看,以南粳44//武粳13/关东194获得抗性基因型Pi-ta/Pi-b后代的频率最高。  相似文献   
949.
为了克隆鹅生长激素基因并表达其重组蛋白质,采集生长期鹅垂体组织,并利用TRIzol快速提取的总RNA为模板,反转录为c DNA。根据鹅生长激素基因编码的成熟肽序列(Gen Bank号:AY149895.2)设计1对引物,分别在上、下游引物的5'端引入Nhe I和Hind III酶切位点。经反转录扩增获得鹅生长激素基因的编码的成熟肽全序列。通过双酶切和连接将鹅生长激素编码区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RSET-A的Nhe I和Hind III位点之间,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RSET-g GH并转化大肠杆菌表达菌株BL21(DE3)。转化的菌株经IPTG诱导后表达重组鹅生长激素蛋白质,分子量约为2.93×104。经过DEAE-650M弱阴离子交换树脂纯化获得较高纯度的重组鹅生长激素蛋白质。  相似文献   
950.
为研究pyr G基因与西瓜噬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致病相关性,利用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pyr G基因突变体(Δpyr G),对pyr G基因的功能进行分析。结果显示,pyr G基因影响病原菌的致病性、游动性、生物膜形成和定殖能力以及激发烟草过敏反应能力;pyr G基因影响his D基因的表达;此外,pyr G基因突变影响西瓜噬酸菌对组氨酸的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