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21篇
农学   13篇
  6篇
综合类   61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81.
诱抗剂对水稻耐盐性的特效诱导试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盐胁迫条件下采用诱抗剂处理水稻幼苗,测定苗高和根长的耐盐系数及其诱导率,研究了诱抗剂对水稻耐盐性的诱导效果。结果表明:在诱抗剂最适浓度、最适诱导时间及适宜的盐胁迫条件下才能产生较好的诱导效果,不同诱抗剂的诱导效果有明显差异,而诱导率是衡量诱抗剂诱导效果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2.
Study on inducement haploids frequency of different germplasm and generations in maize by Cauho Inducer 1.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induction rate of Tang 4,Luda,Lancaster,Reid groups and thermal conductivity local germplasm five groups induced by Cauho Inducer 1 was 3.9%,bu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groups.Lancaster and Reid groups which haploid induced rate was 4.85% had the highest haploid induced rate than the other group,Inducement haploids frequency of Tang 4 and Luda group was 3.95%,thermal conductivity local germplasm group has 2.04% inducement haploids frequency.The rate of induction by Cauho Inducer 1 induced the same groups of different inter-generational survey results showed,the high generations S4,S5 had high haploid induced rate,but lower grains per plant.S1 had the lower induction rate,but had bigger corn ear,actually receive the largest number of haploid,so the best induction haploid generation is early generation S1.  相似文献   
83.
以野生宁前胡根、茎、叶为外植体对其愈伤组织诱导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为野生宁前胡高效快速繁殖和种质资源保护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叶片愈伤组织诱导最佳条件为NAA 0.5 mg/L+TDZ 0.05 mg/L,最高诱导率为95.56%,黑暗或低光照度以及叶片远轴面接触培养基有利于叶片愈伤组织的形成,出愈最早时间为8d;茎段愈伤组织诱导最佳条件为NAA 0.5 mg/L+6-BA 2.0 mg/L,最高诱导率达80.00%;根愈伤组织诱导最佳条件为NAA0.5 mg/L+6-BA2.0mg/L或2,4-D 2.0 mg/L+KT 0.5 mg/L,最高诱导率达78.89%.  相似文献   
84.
硝酸还原酶活性测定实验中的植物材料选择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选用木芙蓉、黑麦草等11种植物材料进行硝酸还原酶活性测定的可行性,选出了5种适用于不同季节的实验植物材料。用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诱导小麦幼苗硝酸还原酶活性的进一步试验表明:用25~75mmol/L的KNO3溶液处理后2~4d做实验材料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5.
甲基磺酸乙酯(EMS)对玉米自交系诱变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化学诱变剂甲基磺酸乙酯处理玉米自交系082的种子,研究了该诱变剂对玉米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甲基磺酸乙酯对玉米自交系种子是一种有效的化学诱变剂,在M1代引起了较大的生理损伤和生物学效应,M2代质量性状未发生明显变异,但株高、穗位高、茎周长和穗上叶片长等数量性状出现了较高的突变频率,其中株高的负突变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86.
东北刺人参愈伤组织的诱导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将东北刺人参的不同器官及其部位的外植体接种在含有不同激素的培养基中培养,对其愈伤组织诱导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茎段、叶柄为适宜组培的器官,以AS或1/2MS做基本培养基,并添加2.0mg/L的BA和0.2~1.0mg/L的NAA可以获得数量较多,质量较好的愈伤组织,叶所产生的愈伤组织颜色较深,数量也较少,并在初代培养时易产生不定根。  相似文献   
87.
 对刺齿贯众孢子萌发、原叶体增殖、孢子体的诱导进行了试验、观察和分析,研究了培养基和植物激素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成熟孢子在1/2 MS蔗糖浓度为1%培养基上59d萌发90%以上,且有利于原叶体的形成。原叶体在1/2 MS+Kt 0.5 mg/L培养基上60d增殖速率可达1∶11。试管苗在1/2 MS+IBA 2.0mg/L的培养基上长势较好,根系粗壮且发达。该物种组培和快繁的成功,为它离体保存和持续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8.
人工诱导的阔叶红松林群落结构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长期定位观测及临时调查资料,分析了人工诱导的阔叶红松林群落的结构、生长动态。结果表明:人工诱导的阔叶红松林,经过20多年生长,已初步形成以红松为优势树种的针阔混交林。群落垂直层次明显,径级结构合理。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在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中都好于红松纯林,有利于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向多元化发展。人工诱导措施是天然次生林恢复针阔混交林的重要途径,通过种间关系的调整及抚育间伐技术等人工调控技术诱导的针阔混交林,林分结构合理,系统的稳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89.
为探索巴戟天毛状根的诱导条件,该研究选择不同发根农杆菌ATCC15834、AR10、Msu440菌株诱导巴戟天无菌苗的幼芽、叶片、叶柄、茎段等外植体形成毛状根,并研究了共培养时间和乙酰丁香酮(AS)浓度等因素对巴戟天毛状根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巴戟天毛状根的最佳诱导条件为:以幼芽为外植体,ATCC15834为转化菌,侵染时间20 min,并在培养基中添加300μmol/L乙酰丁香酮条件下,巴戟天毛状根的诱导转化率最高,可达36.7%。  相似文献   
90.
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分析了板栗健康叶片、被针叶小爪螨危害过 (除去叶螨 )的叶片和被该叶螨危害并带有该叶螨的叶片挥发性物质的成分和相对含量。在受害和未受害叶片中 ,石竹烯和α 法尼烯均占较大的比例。石竹烯在受害叶中的峰值增高 ;而α 法尼烯在无叶螨的受害叶中的峰值增高 ;1 辛烯在未受害叶片中未检测到 ,但在受害的叶片中则含量均较高 ,尤其有叶螨的受害叶片较无叶螨的受害叶片 1 辛烯的峰值显著增高 ;苯甲酸乙酯在有叶螨的受害叶片中较其余 2种也显著增高 ;3,7,11 三甲基 1 6 10 十二碳三烯 3 醇以有螨的受害叶中含量最高 ,无叶螨的受害叶次之 ,未受害叶含量极微 ,几乎检测不到 ;但 4 溴 2 戊烯却呈现相反的趋势 ,在未受害叶中的含量显著高于受害叶。根据生物测试结果做出如下推断 :叶片受害后 ,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发生了变化 ,改变了原来寄主植物气味的化学指纹图 ,使针叶小爪螨在识别寄主植物时遇到困难 ,甚至产生了忌避作用而从受害叶转移到未受害叶上。同时这些物质对引诱芬兰钝绥螨起着重要的引诱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