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6篇
  免费   184篇
  国内免费   236篇
林业   105篇
农学   236篇
基础科学   80篇
  458篇
综合类   1022篇
农作物   123篇
水产渔业   167篇
畜牧兽医   322篇
园艺   69篇
植物保护   244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131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166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91.
1951—2014年洞庭湖水沙阶段性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洞庭湖1951-2014年实测径流量和输沙量数据,采用Mann-Kendall检验、滑动t检验和有序聚类分析等多种统计方法分析洞庭湖水沙演变特征,并以回归曲线拟合及归-化曲线对降水量、径流量和输沙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以期确定影响洞庭湖水沙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入出湖径流量、输沙量的突变年份有差异,入湖径流量、出湖径流量为1971年,入湖输沙量为1985年,出湖输沙量为1970年;(2)洞庭湖入湖径流量具有以分段衰减为特征的演变过程,1972-1977年表现最明显;(3)入湖输沙量呈现分段衰减的阶段性演变特征,2004-2014年间多年平均输沙量减幅最大,衰减率为75.34%;(4)入湖、出湖径流量在1951-1971年和1978-1985年主要受降水量变化驱动,1972-1977年和1986-2014年主要受沙滩子自然裁弯、葛洲坝水电站、五强溪水库、三峡工程等人类活动影响;(5)1951-1971年入湖径流量的多寡对入湖输沙量产生一定影响,1972-2014年影响输沙量减少的主要因素是水利枢纽工程.因此,洞庭湖流域水沙过程的不同阶段其主导驱动因素有所差异.其中,入湖径流1972-1977,20042014年2个阶段及出湖径流1976-1985,2004-2014年2个阶段以水利枢纽工程驱动为主,其余2个以降水量变化驱动为主.  相似文献   
992.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exon gene and the classification candidate of duck adenovirus A under the Adenoviridae family, the Hexon gene fragments of duck adenovirus A (designated as strain JX2016) were amplified.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cloned Hexon gene of duck adenovirus A (strain JX2016) was 2 733 bp in length, coding 910 amino acids. Nucleotide homology comparison showed that the strain JX2016 shared the highest nucleotide (99.8%) homology with reference strain FJ12025, also displayed higher than 99.4% nucleotide homology with other duck adenovirus A reference strains. However, the nucleotide homologies with strain GR (duck adenovirus 2, unclassified virus), Phelps (fowl adenovirus A) and P29 (goose adenovirus) were 54.5%, 53.6% and 55.2%, respectively. The genetic evolu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all the duck adenovirus A strains were at the same subgroup, under the same Atadenovirus genus branch with ovine atadenovirus D (strain OAV287). Meanwhile, the duck adenovirus 2 (strain GR) at the same branch under Aviadenovirus genus branch with fowl adenovirus A (strain Phelps) and goose adenovirus (strain P29). Based on the Hexon protein genetic evolution analysis, we suggested renamed the duck adenovirus A as duck-origin atadenovirus and renamed the duck adenovirus 2 as duck-origin aviadenovirus.  相似文献   
993.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genetic diversity and the classification status of the Chinese domestic pigs at the molecular level, the complete mitochondrial DNA (mtDNA) genomic sequences of 22 Chinese indigenous pig breeds from 6 types were downloaded from GenBank for the analysis using the bioinformatics method. The polymorphism of nucleic acid sequences was analyzed,the molecular phylogenetic tree based on D-loop sequences, Cytb gene, complete coding region mtDNA sequences and the Median-Joining network of the mtDNA D-loop haplotypes were constructed for 22 pig breeds from 6 typ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 total of 144 mutation sites among 22 pig breeds were detected, 22 haplotypes were discovered, which indicated that Chinese indigenous pig breeds had abundant genetic diversity. According to the complete mtDNA genomic sequences analysis, which suggested that the main mutations was transition, the transition/transversion ratio was greater than 2.0 and all mutations were in line with the neutral mutation. Our findings clearly demonstrated that there was a near genetic distance among 6 types, meanwhile, the shared haplotypes were found. The phylogenetic tree showed that Chinese indigenous pigs from 6 types were diverged from two ancestors.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mtDNA D-loop and Cytb gene might serve as molecular markers for phylogenesis, origin and evolution.  相似文献   
994.
利用位于南京北郊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观测基地2010年各层(0、5、10、15、20、40、80、160、320 cm)地温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南京北郊地温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揭示南京市浦口地区地温与时间、深度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南京北郊地区表层地温以及浅层地温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呈近似于正弦曲线的变化趋势。从地表到20 cm深时,地温的日变化逐渐减弱;当深度在40~320cm时,地温日变化已不明显。在垂直方向上,各层地温日变化幅值随着深度增加而减小,随着深度的增加峰值出现的时间逐渐滞后。  相似文献   
995.
1986-2015年干旱区敦煌绿洲景观的时空演变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遥感影像的绿洲景观定义及其特征,以敦煌绿洲为例,利用TM(Thermatic Mapper)遥感数据,提取了1986-2015年7期的绿洲分布影像.利用数理统计及景观分析模型,分析敦煌绿洲景观的面积变化、扩展的方向性、时空演变及景观格局特征.结果表明:近30 a敦煌绿洲面积增加了60.68%,扩张速度最快的时段为1995-2010年,主要表现为人工绿洲的扩张.绿洲景观主要向东北、正北及东方向扩展,外缘发生在天然绿洲及绿洲-荒漠交错带,内部主要分布在古河道的荒滩或复杂绿洲斑块之间,绿洲景观边界逐渐趋于规则.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绿洲扩张建立在人工绿洲增加,天然绿洲萎缩的基础上,绿洲面积增加的同时也发生着严重的环境退化问题.  相似文献   
996.
从Gen Bank数据库中获得20种鹿科动物的线粒体DNA序列全长,分析了序列碱基含量和遗传距离关系,并构建系统进化树,探讨了鹿科动物的系统进化关系。序列分析表明:鹿科动物线粒体DNA全长为16 305~16 482 bp,A+T含量约占62.58%,各物种间遗传距离为0.014~0.164。系统进化分析表明:驼鹿在鹿科动物中可能是最古老的;麋鹿与鹿属亲缘关系较近,支持将麋鹿划到鹿属的观点;泽鹿与花鹿属的斑鹿和豚鹿先聚到一起,支持将泽鹿划到花鹿属中;麂亚科中小麂可能是最原始的,赤麂和黑麂亲缘关系较近;獐与狍亲缘关系更近,建议将獐与狍划归到一个亚科。  相似文献   
997.
芍药属组内组间杂交及部分后代核型分析与SSR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芍药品种‘朱砂判’为母本,分别与6个芍药组品种和4个牡丹组品种进行杂交,并综合利用核型分析和SSR分子标记法对部分杂交后代进行杂种鉴定,筛选出亲和性较好的远缘杂交组合,并确定杂交后代早期鉴定方法,为芍药属新品种培育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芍药组内近缘杂交亲和性好,平均结实率均在5粒/朵以上;芍药组内远缘杂交亲和性较差,但仍有一定结实;芍药组间远缘杂交表现出不亲和性,仅杂交组合‘朱砂判’בDao Da Chen’有较少结实。2)核型分析表明:组内远缘杂交后代ZC4、ZC5、ZC6、ZC7为三倍体(2n=3x=15);从50对芍药SSR引物中筛选出7对多态性引物进行扩增,结果显示杂交后代ZC4、ZC5、ZC6、ZC7含有父母本特异性条带,结合核型分析证明ZC4、ZC5、ZC6、ZC7为真杂种。以上结果表明:组内远缘杂交中‘朱砂判’与‘Garden Peace’、‘Pink Teacup’、‘Cream Delight’杂交均有一定结实,组间远缘杂交中‘朱砂判’בDao Da Chen’可打破杂交不亲和性;SSR分子标记技术可用于芍药属植物杂交后代的早期鉴定。   相似文献   
998.
利用GBS技术研究240份宽皮柑橘的系统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GBS(genotyping-by-sequencing)是一种高效而经济的SNP(单核苷酸多态性)发掘和基因分型技术。采用GBS技术对240份宽皮柑橘进行基因分型,以阐明一些野生宽皮柑橘和地方品种的遗传背景,为其起源和演化研究提供更可靠的证据。【方法】选用国家柑橘种质重庆资源圃保存的具有广泛遗传多样性和地理起源的240份宽皮柑橘作为材料,利用Eco R I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基因组DNA后构建GBS文库;然后进行Illumina HiSeqPE150二代测序获得短读序列,通过BWA软件将序列映射到克里曼丁参考基因组上,再利用SAMTOOLS软件鉴定SNP位点。依据SNP的基因分型结果,采用邻近法构建系统演化树,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利用GBS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对240份宽皮柑橘进行测序,共获得96.3 Gb的测序数据,平均每个样本测序数据为401.26 Mb,经过测序深度为4X、Miss0.2、次要等位基因频率(MAF)0.01的筛选条件过滤,最后共获得了114 200个高质量的SNP位点。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240份宽皮柑橘被分为4大类,其中温州蜜柑亚群、野生宽皮柑橘亚群可明显区分于其他宽皮柑橘。利用系统演化树可将240份宽皮柑橘划分到11个类群中。系统演化树和主成分分析都揭示了不同地理来源和特定形态的宽皮柑橘在遗传水平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比如来源于日本的温州蜜柑、欧美的克里曼丁橘及其杂种后代,以及中国南方的野生宽皮柑橘由于地理分布不同而形成了较为独特的类型,彼此间能够相互区分开。进化树结果表明中国南、北不同地域的宽皮柑橘可能存在不同的演化路径,南岭山脉及南方地区的野生宽皮柑橘、酸橘和目前南方地区栽培的砂糖橘存在较近的起源演化联系,而北方宽皮柑橘的演化却与宽皮柑橘中的古老地方品种存在紧密联系。人工杂交育种、长期的人工选择和驯化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宽皮柑橘,同时也导致宽皮柑橘遗传多样性的增加。另外,一些宽皮柑橘资源中的可疑亲本也通过GBS技术得以准确鉴定。本研究表明沃柑与金诺橘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结论】GBS技术用于柑橘种质资源的基因分型高效可靠,建立的系统演化树可以对240份宽皮柑橘进行准确划分,与用植物形态学划分的结果高度吻合。另外,GBS技术用于资源材料的准确鉴定和亲缘关系的研究,可为柑橘植物新品种权的保护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99.
[目的]对骆马湖的成因以及影响其演变的驱动因素进行探讨,为该湖泊合理开发以及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近500a来的历史文献数据为基础,辅助以统计学及数字化分析等方式开展研究。[结果]泇运河、中运河等水系的开通促进骆马湖发育与复生;骆马湖淤积年份与黄河泛滥年份有较强的一致性;清嘉庆朝后对骆马湖滩的围垦逐渐加剧;骆马湖区的气候呈干湿交替变化,并在1720—1765年,达到了近500a来最湿润的时期。[结论]流域水文状况变迁与泥沙淤积是影响骆马湖演变的决定性因素;气候因素与湖滩围垦也对骆马湖的演变有一定的影响;骆马湖特殊的社会价值是决定其演变过程的更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000.
安彬  何家理  肖薇薇 《水土保持通报》2017,37(4):303-309,314
[目的]了解并测算秦巴山区自我发展能力,为该区域开展减贫与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生态经济视角,从产业能力、市场能力、空间能力和软实力4个维度,构建秦巴山区自我发展能力测算的指标体系,应用均方差权重法对2006,2010,2014年秦巴山区自我发展能力进行测算,并分析自我发展能力及其各维度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1)秦巴山区自我发展能力总体偏低,发展不平衡;(2)秦巴山区自我发展能力整体上属于市场能力制约—空间能力驱动型;(3)2006—2014年秦巴山区自我发展能力都呈增强趋势,各维度时空演变格局存在差异性;(4)秦巴山区自我发展能力的内部结构存在着不合理性。[结论]秦巴山区自我发展能力整体偏弱,区域的能力制约与驱动因素存在差异性,未来可从各子区域的产业结构、市场定位、生态功能及科技创新能力4方面制定针对性更强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