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27篇
林业   41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171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163篇
畜牧兽医   37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31.
试验采用甲苯咪唑、丙硫苯咪唑单独给药及联合给药,以300ppm混入饲料连续饲喂的方式,对105只人工感染旋毛虫的大白鼠,在不同感染期采用长短不同的给药时间。结果表明:不同感染期的旋毛虫肌幼虫以甲苯咪唑(150ppm)与丙硫苯咪唑(150ppm)联合给药疗效最佳,其次为甲苯咪唑。较经济的给药时间为:感染期在40~90天之间,横纹肌感染量为2343条/克,给药10天;感染期在90~165天之间,横纹肌感染量为2080条/克,给药15天,感染165天以上,横纹肌感染量为2080条/克,给药20天。  相似文献   
32.
1-3日龄“浙农1号”意蜂工蜂幼虫的个体呼吸商约为0.933,平均生长饲料比为1.569,蜂王幼虫在移虫后40-80h的呼吸商约为0.91,生长饲料比为1.48.根据估测的年出蜂数,计算工蜂个体平均吐浆量,从而得出“浙农1号”生产性哺乳率为2.35-3.36.  相似文献   
33.
本研究表明,无论二元种还是四元种,五龄食桑96小时的青蚕,就可结小型茧。随食桑时间延长,其全茧量和茧层量迅速增加,茧层率呈直线上升。四元种个体间茧质开差大于二元种。食桑6足天(144小时)到7足天(168小时),二元种的茧层率增长减缓,而四元种仍不减慢。到食桑7足天后的四元种个体间茧质开差缩小到同二元种几乎相仿。因此,五龄后期良桑饱食是提高四元种茧质整齐度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4.
产虫茶昆虫——米缟螟各虫态发育历期与温湿度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三叶海棠作饲料,研究了产虫茶昆虫-米缟螟各虫态发育历期与温、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该虫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依次为:卵17.8℃,93.8日度;幼虫9.3℃,1218.9日度;蛹122.℃,212.6日度;成虫产卵前期21.7℃,9.0日度。当温度达到35℃时,卵、幼虫、蛹都不能存活,当湿度低于55%,幼虫不发育,最终死亡。  相似文献   
35.
温度与湿度对小麦吸浆虫化蛹羽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步试验结果表明:小麦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 Gehin)活动幼虫化蛹和成虫羽化。在室温日均温度19.1℃下,适宜的土壤含水量范围为17—25%,最适土壤含水量为22—23%。在湿度(土壤含水量20%左右)满足的条件下,最适宜的温度为22℃,低于20℃高于24℃活动幼虫化蛹和成虫羽化百分率明显下降。不论温、湿度条件适宜与否,在幼虫中普遍存在着一部分不化蛹羽化的滞育幼虫。  相似文献   
36.
匙吻鲟人工繁殖F2的早期发育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属于鲟形目匙吻白鲟科匙吻鲟属,原产于北美密西西比河流域,引进我国已有十几年的历史。由于匙吻鲟的性成熟期长,我国最初引进的都是受精卵。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引进的受精卵发育成的F1代幼鱼,现在已相继达到性成熟。匙吻鲟引进我国后,一些单位在苗种培育、成鱼饲养方面作了较多工作,但在全人工繁殖条件下的胚后发育过程未见详细报道。2004年2~5月,在孝感市水产科学研究所,  相似文献   
37.
对三开蜣螂(Copris tripartitus Waterhouse)幼虫和蛹首次进行了外部形态描述。主要鉴别特征:幼虫采用头部、臀节和内唇等部位的综合特征;蛹采用唇基、触角、前胸背板、腹部背板、气门颜色及形状等特征。  相似文献   
38.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法优化了纯棉针织物(厚型)的纤维素酶整理工艺,分析影响酶整理效果的诸因素。结果表明,经纤维素酶整理后,纯棉针织物的手感、吸湿性、透气性等性能均有了较显著的改善。  相似文献   
39.
牙鲆稚鱼对几种化学消毒剂的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6种化学消毒剂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稚鱼的最低致死浓度范围、死亡速度、半致死浓度(LC50)和安全浓度。牙鲆稚鱼对6种化学消毒剂的敏感性依次为:孔雀石绿>次氯酸钠>二氧化氯>净水剂1号>硫酸铜合剂>高锰酸钾。依据本试验结果,作者对牙鲆疾病防治中消毒剂的使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0.
松阿扁叶蜂越冬幼虫体内氨基酸含量变化与抗寒性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测定了不同时期松阿扁叶蜂Acantholyda posticalis Matsumura越冬幼虫虫体、血淋巴内氨基酸含量,并对影响幼虫抗寒的氨基酸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越冬幼虫体内含有常见的17种氨基酸。从越冬初期至越冬期,氨基酸种类并没有发生变化,但各种氨基酸含量变化不同,丙氨酸、谷氨酸、脯氨酸、精氨酸和胱氨酸随着温度的下降呈增加趋势。幼虫虫体氨基酸含量增幅最大的为丙氨酸,比越冬初期增加了28.8%,其次是脯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分别比越冬初期增加了9.4%、6.4%和5.4%.其他氨基酸增加不明显;幼虫血淋巴内氨基酸中的丙氨酸、胱氨酸和谷氨酸含量分别比越冬初期增加了94.6%、80.2%和19.6%。因此认为这些氨基酸与低温抗寒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