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89篇
  免费   719篇
  国内免费   1571篇
林业   1164篇
农学   1561篇
基础科学   702篇
  2301篇
综合类   5457篇
农作物   1456篇
水产渔业   998篇
畜牧兽医   1428篇
园艺   479篇
植物保护   633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217篇
  2022年   394篇
  2021年   467篇
  2020年   485篇
  2019年   601篇
  2018年   397篇
  2017年   687篇
  2016年   776篇
  2015年   579篇
  2014年   762篇
  2013年   905篇
  2012年   1046篇
  2011年   1109篇
  2010年   803篇
  2009年   871篇
  2008年   760篇
  2007年   828篇
  2006年   736篇
  2005年   571篇
  2004年   431篇
  2003年   336篇
  2002年   266篇
  2001年   254篇
  2000年   208篇
  1999年   222篇
  1998年   186篇
  1997年   158篇
  1996年   135篇
  1995年   163篇
  1994年   112篇
  1993年   116篇
  1992年   95篇
  1991年   83篇
  1990年   82篇
  1989年   70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6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天津外环线主要树种枝条枯死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07年秋季对天津外环线树木枯枝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天津市外环线树木枯枝现象比较普遍,平均枯枝率达29.01%。枯枝最严重的是柳树,其次是白蜡、毛白杨等。外环线外侧树枝的枯死程度明显比内侧树的严重。树龄的大小不是决定树木枯枝的主要因素,环境的影响是决定因素之一,其中地表水的含盐量和含钠量与树木的枯枝程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42.
大豆不同亲本正反交后代开花期叶片叶绿素含量遗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2年,对大豆不同亲本正、反交F3、BC1F2开花期叶片叶绿素含量遗传进行了初步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各组合F3开花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平均值偏向于母本,广义遗传力的大小与母本值关系密切,母本值高的组合F3广义遗传力明显高于母本值低的组合,各组合正、反交F3开花期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变异度与母本值也相关,母本值高的组合F3变异度大于母本值低的组合;BC1F2开花期叶片叶绿素含量的遗传表现与组合的父母本和回交亲本的开花期叶片叶绿素含量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943.
张毅  倪莲英 《油气储运》1998,17(6):47-49
通过对目前油田与长输管道变接口和外输口原油中含水量状况的分析,总结了各种含水量分析方法的长处和不足,探讨了采用国标GB11146-89原油含水量测定法(卡尔。费休法)的优越性。同时指出,在所用试剂成本较高的缺点已被克服的情况下,卡尔.费休法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44.
日粮缺锌对猪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及组织锌,铜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Ca∶Zn为60∶1、330∶1和516∶1的3种日粮分别饲喂3组仔猪120d,对试验猪的临床症状和部分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进行了动态观察,并测定了试验猪12种组织的锌、铜含量。结果表明,血液白细胞数和血清碱性磷酸酶,试验B组(Ca∶Zn为516∶1)与对照组(Ca∶Zn为60∶1)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试验A、B组猪(Ca∶Zn为330∶1和516∶1)被毛锌含量、肝锌含量和肝铜锌比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这些指标对于仔猪缺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45.
施氮量和花后控水对小麦水分生产效率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防雨池栽条件下,采用施纯氮10kg/667m2、15kg/667m2、20kg/667m2(分别用N1、N2、N3表示)和40%~50%、60%~70%、80%~90%(分别用W1、W2、W3表示)3种土壤含水量进行处理,研究了氮肥和花后土壤含水量对小麦水分生产效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施氮量条件下,表现为花后土壤含水量过高(80%~90%)或过低(40%~50%)导致穗粒数减少,千粒重降低,最终使产量降低。水分生产效率,则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在同一土壤含水量下,表现为增加施氮量有利于提高穗粒数,但过多(20kg/667m2)或过少(10kg/667m2)施氮均不利于穗粒数和千粒重的提高,而导致减产。而对于水分生产效率,表现为增加施氮量提高水分生产效率,而施氮量过高(20kg/667m2)造成小麦贪青晚熟,导致水分生产效率下降。因此,小麦生产中可以通过施用氮肥和控制花后土壤水分含量技术,调控小麦水分生产效率和产量,实现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946.
枯叶蛱蝶非滞育成虫和越冬成虫脂肪含量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系统了解枯叶蛱蝶Kallima inachus Doubleday滞育特性,利用重量法,测定了非滞育成虫和越冬成虫不同时期脂肪含量。结果表明,非滞育成虫脂肪含量在0.0363~4.7493mg/g之间;越冬期间脂肪含量在4.479~32.6927mg/g之间。越冬成虫脂肪含量相对较高,初期存在积累,较高的脂肪含量有利于枯叶蛱蝶的顺利越冬。  相似文献   
947.
为探究原料乳在4 ℃冷藏过程中的脂质变化,从而指导乳及乳制品的后期加工,该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复合线性离子阱质谱技术分别对冷藏第0、2、3、4、6天的原料乳脂质进行绝对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原料乳共检出20种脂质亚类、880种脂质分子,其中甘油三脂、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胆碱亚类含量最高;以P值 <0.05,变量重要性投影(variable importance projection,VIP)>1为标准共筛选出420种显著性差异脂质代谢物,以P值 <0.01,VIP >1为标准共筛选出98种极显著性差异脂质代谢物。整个冷藏过程中,极显著性差异脂质分子含量呈下降趋势,其中第3天与第4天对比组(D3 vs D4)脂质变化最为明显,冷藏3~4 d是原料乳脂质变化的关键阶段。对D3 vs D4组的极显著差异脂质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分析,10种脂质分子被注释到6条代谢途径中,其中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磷脂酰基丝氨酸被注释到甘油磷脂代谢及神经酰胺、鞘磷脂被注释到鞘脂代谢是该阶段的主要代谢途径。研究结果为探明原料乳冷藏过程中的脂质变化、划定脂肪水解的关键期提供理论依据,进而为后期乳制品的加工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948.
为了更好地在山西省开展高油玉米的育种工作,为发展高油玉米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对引进的运高油1号玉米杂交种进行试种和观察,结果表明:施肥量与籽粒的含油率呈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49.
对不同坡位沙柳叶片含水量以及沙柳当年生苗、未平茬苗和实生苗3种沙柳苗的叶片含水量进行测定,同时对土壤含水量与沙柳叶片含水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其结果表明:不同坡位叶片含水量表现为迎风坡>丘间低地>背风坡,其中迎风坡坡底叶片含水量最高为61.98%,而背风坡中部和坡底部叶片含水量的差异不显著;3种沙柳苗的叶片含水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当年生苗>未平茬苗>实生苗,与不同类型的沙柳苗的叶面积大小相一致;总体来看,在"柳湾林"内沙柳叶片含水量与表层土水分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50.
为了探究饲用麦类作物生物量积累和营养品质动态变化规律,2016-2018年在华北平原的河北衡水测定了黑麦、冬性饲用小黑麦、冬小麦、粮饲兼用型小黑麦、燕麦、青稞和春性饲用小黑麦7类麦类作物从拔节期至蜡熟期的生长发育进程、生物量和营养成分含量动态变化。结果显示:黑麦、冬性饲用小黑麦、冬小麦和粮饲兼用型小黑麦一般在5月中下旬达到乳熟期,而燕麦、青稞和春性饲用小黑麦一般在6月上旬。7类麦类作物的平均生物量从拔节期的2.72×103 kg·hm-2增长到蜡熟期的10.19×103 kg·hm-2,其中冬性饲用小黑麦在各个生育期生物量均显著高于其他6类麦类作物(P<0.05),较其他6类麦类作物平均提高61.4%。7类麦类作物的粗蛋白含量随着生育期进程逐渐降低,淀粉含量逐渐升高,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在开花期前逐渐升高,开花期后略有下降。采用Milk 2006综合评价7类麦类作物饲用品质显示,冬小麦从孕穗期后饲用品质优于其他6类麦类作物,吨干物质产奶量较其他6类麦类作物平均提高6.9%。综合生物量和饲用品质及生育期,冬性饲用小黑麦拔节期至蜡熟期hm2产奶量均显著高于其他6类麦类作物(P<0.05),较其他6类麦类作物平均提高46.3%,综合表现好,适于在华北平原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