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16篇
  免费   576篇
  国内免费   694篇
林业   1062篇
农学   1067篇
基础科学   243篇
  1262篇
综合类   3012篇
农作物   448篇
水产渔业   637篇
畜牧兽医   772篇
园艺   185篇
植物保护   698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39篇
  2022年   265篇
  2021年   250篇
  2020年   294篇
  2019年   358篇
  2018年   200篇
  2017年   396篇
  2016年   465篇
  2015年   409篇
  2014年   421篇
  2013年   478篇
  2012年   616篇
  2011年   625篇
  2010年   479篇
  2009年   410篇
  2008年   353篇
  2007年   412篇
  2006年   348篇
  2005年   316篇
  2004年   235篇
  2003年   199篇
  2002年   162篇
  2001年   153篇
  2000年   151篇
  1999年   120篇
  1998年   104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104篇
  1995年   102篇
  1994年   126篇
  1993年   95篇
  1992年   82篇
  1991年   73篇
  1990年   72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6篇
  1955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帽儿山地区21年生长白落叶松种源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在黑龙江省的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21年生长白落叶松种源试验林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种源间差异显著;生长性状,抗性与各种源间的经度,纬度,海拔高度及气候因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海拔垂直梯度渐变为主,纬向渐变为辅的连续变异是长白落叶松生长性状的基本变异模式,降水量和日照时数是影响长白落叶松生长的主要气候因子,用长白落叶松各种源的相关性状作聚类分析并参照地理气象因子在,遗传距离0.370的水平上将长白落叶松分布范围区10个参试种源划为6个种源区:Ⅰ小北湖种源区。Ⅱ白刀山种源区,Ⅲ完达山种源区,Ⅳ白河种源区,Ⅴ大石头种源区,Ⅵ桓仁种源区;用Duncan法对种源间进行多重比较,并用综合指数法进行选择,表明小北湖种源是长白落叶松优良基因资源中心,是该试验点最佳种源,大海林种源也是可选择种源;从长白落叶松的低等效纬度地区向高等效纬度地区调种,可望获得较大的遗传增益。  相似文献   
12.
放牧条件下大针茅种群的形态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草原生态系统顶级群落羊草样地(1979年围封)为对照,研究了同一生境下长期放牧后围封2年的新羊草样地的大针茅种群生殖器官和营养器官的变异。结果表明:新羊草样地大针茅植株变矮,丛幅显著减小,营养枝和生殖枝减少,且生殖枝减少更为显著,说明大针茅放牧后个体小型化,有性繁殖降低,新枝条形成时间提前,但也提前结束。此外,其种子长变短,芒柱变短、变细,芒针变弱但长度基本没有变。  相似文献   
13.
对楸树中7种与生长相关的变异因子进行了数量化分析,得出树高、胸径、单株立木材积的主要因子与生长的相关关系,并建立了线性回归方程。提出了良种这样及早期测定的形质性状标准。  相似文献   
14.
设计了一种新的单亲遗传算法,该算法对个体和基因分别计算其适应值,并将适应值最差的基因 进行变异,从而大大提高了遗传算法的全局收敛速度。以n皇后问题为例,采用这种算法求解3000个皇 后问题所用时间平均约为55min,而求解100个皇后问题所用时间平均只有约124ms。实验表明,该算法 不仅能在短时内找到全局最优解(精确解),而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利用ISSR引物,从分子水平分析了凤尾桑及其芽变株系的遗传变异。从8个ISSR引物扩增结果来看,3个引物的扩增产物在株系间无差异,从变异株系扩增条带来看,凤尾芽变变异最大。本结果从分子水平证明了芽变株系的遗传结构差异。  相似文献   
16.
17.
节能日光温室光照强度的分布及其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充分考虑了温室结构和植株生长影响的基础上,对日光温室光照强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冠层上部辐射强度的南北差异比东西差异大;冠层下部光照条件东西差异明显,南北差异不大。总体上讲,辐射强度上下差异比南北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河东地区主秋期降水量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甘肃省河东地区55个站30a的主秋期降水量资料进行经验正交展开(EOF)和旋转经验正交展开(REOF),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和异常类型;以平凉站为例分析了主秋期降水的时间变化规律和周期性;将河东地区主秋期降水量分为8个气候片。分析表明,河东地区主秋期雨量变化规律较为一致,空间分布不均,具有南多北少和东西多中间少的特点;多雨中心和少雨中心的多年平均值相差近200mm;主秋期降水年际变化较大,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或涝,并有9a左右的周期;20世纪40、60年代为相对多雨期,50、90年代为相对少雨期,70、80年代与平均值持平。  相似文献   
19.
白花柽柳nrDNA的ITS序列片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华丽  潘伯荣 《干旱区研究》2003,20(2):148-151
运用PCR直接测序法 ,对白花柽柳 (TamarixalbiflonumM .T .Liu .)的nrDNA的ITS区 (包括ITS -l,5 .8SrDNA和ITS - 2 )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 ,该植物的ITS序列和长穗柽柳 (Tamarixelongata)的序列差别不大 :ITS - 1片段的长度都是 2 5 9bp ;ITS - 2片段的长度同为 2 44bp ;G C百分含量仅相差 1% ;碱基差异共发生 18处。由ITS及 5 .8SrDNA序列分子证据看 ,白花柽柳更可能是长穗柽柳的变异。  相似文献   
20.
发菜形态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观察分析 ,天然发菜原植体的形态主要有柱状和带状两种 ;群体形态有单丝体、团块状、辫状、束状和网状。原植体的形态特征受环境湿度的影响较大 ,在降水量较大的地区 ,发菜原植体增粗 ,直径在 0 .0 5~ 0 .2 5 mm之间 ,带状发菜的比例较大 ,占 30~ 60 % ,吸水后藻体的颜色一般呈棕褐色 ;在降水量较小或极端干旱地区 ,发菜以细丝状为主 ,直径在 0 .0 2~ 0 .2 2 mm之间 ,带状发菜的比例不足 2 5 % ,吸水后藻体的颜色呈绿色或浅棕褐色。发菜群体形态的形成和发育与自身的生长特性有关外 ,主要与环境因子特别是降雨量、地形及自然外力 (地面径流和空气流动 )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