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2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30篇
林业   15篇
农学   88篇
基础科学   1篇
  41篇
综合类   316篇
农作物   68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65篇
植物保护   24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香蕉枯萎病拮抗菌的筛选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分离和筛选,从香蕉园或者其他果园的土壤中分离获得13株对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具有抑制作用的拮抗菌,并对部分拮抗菌抑制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拮抗菌株d4、d5、B3和p发酵液对香蕉枯萎病菌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平板上产生的抑菌圈直径为21.75~34.75 mm,抑菌效果具有持续稳定性,对孢子萌发的抑制率为90.49%~97.18%;拮抗菌对病菌的作用表现为对菌丝的消融、菌丝细胞的泡囊化、抑制病菌分生孢子的萌发、孢子芽管的扭曲。  相似文献   
22.
西葫芦根腐病病原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所采集的西葫芦根腐病病株进行分离培养,共得到5种病原菌,分属于疫霉菌Phytophthora和镰刀菌Fusarium2个属。经致病性测定,确定引起西葫芦根腐病的主要致病菌为疫霉菌,镰刀菌对西葫芦根腐病的发生有加重作用。经鉴定该致病疫霉菌为烟草疫霉菌(Phytophthora nicotanae),主要致病镰刀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相似文献   
23.
抗香蕉枯萎病菌拮抗菌的鉴定及其定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逐步提高药物浓度方法,获得了抗利福平400μg/ml、对香蕉枯萎病菌拮抗活性稳定的T2WF和W10标记菌株。初步确定两菌株为芽孢杆菌属细菌。采用灌根接种法,在香蕉苗根际土和香蕉苗体内定殖结果表明,拮抗菌液接种浓度为5×104cfu/ml,两菌株均可从香蕉根际土和香蕉体内分离到,并在香蕉体内定殖和传导。在香蕉根际土、根部、球茎和假茎中,T2WF标记菌的菌量高峰分别出现在接种后5、5、11和3d,分别为707、437、273、117cfu/mg;而W10标记菌的菌量高峰分别出现在接种后5、3、5和5d,分别为784、260、253、110cfu/mg。两菌株在香蕉根际土和香蕉体内1~15d的消长动态均有一个共同的“由升到降”趋势。从数量和数量变动幅度上看,香蕉根部的菌量明显高于茎部的菌量。  相似文献   
24.
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甲壳素单独使用、甲壳素与放线菌混合使用、甲壳素与放线菌和枯草杆菌混合使用灌根,对仙客来枯萎病均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仙客来成活率显著提高,其防效与常用化学农药相当。同时对仙客来的生长发育均有促进作用。处理后根的数量、根系的鲜重和干重均有显著增加,并使叶片数增多,冠径增大。此外,单独使用甲壳素还使土壤中放线菌数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5.
枯草芽孢杆菌抗菌物质对镰刀菌抑制机理的镜下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将枯草芽孢杆菌B-903菌株液体培养72h后,将培养滤液高温灭菌,以不同比例将培养滤液加入镰刀菌孢子悬浮液中,置于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下定时观察。在处理12h后,镰刀菌孢子芽管顶端、菌丝末端及菌丝中央的多处细胞均可发生畸形的球状结构,这种畸变结构随处理时间延长而增加,致使菌丝变成捻珠状。处理36h后,畸变球形细胞及菌丝纷纷断裂离解,细胞内含物渗出,致使大部分细胞成为空泡。到处理48h后,镜下几乎无完整菌丝,均成单个的球状细胞空泡,这些空泡最终胞壁崩裂,不复存在。笔者认为正是枯草芽孢杆菌在生活过程中分泌到体外的抗高温代谢物对镰刀菌孢子和菌丝细胞的这种畸变作用造成拖子和菌丝失活,侵染能力丧失。  相似文献   
26.
Two types of in vitro seedling tests were developed to evaluate resistance in flax (Linum usitatissimum) against Fusarium oxysporum f.sp. lini. In the first test a solid medium was used. The second test was based on a liquid medium. Disease severity was assessed after three weeks, using the observed reduction of plant length as a scale. Both methods proved to be useful for screening for resistance, for evaluating race specificity of resistance and for studying symptomatology. The solid medium method proved to be the more accurate for the screening, but the liquid medium method was much less time- and labour-consuming. The results of the tests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observations under field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27.
本研究以香蕉枯萎病菌尖镰孢古巴专化型4号小种为目标菌,采用PDA平板培养、土壤平板培养和盆栽试验三种方法来测定碱性硅肥对香蕉枯萎病病菌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第一种方法,硅肥在小于1000倍液的范围内对菌丝生长均显示抑制作用,其中原液的抑制率达到最高并与其他浓度处理,以及对照普通肥料有显著的差异(p<0.05);第二种方法显示与第一种方法的抑菌效果一致;第三种方法显示,硅肥处理的香蕉苗病情指数为43.85%,对照肥料处理的为68.57%,空白对照的为80.00%。本研究认为,碱性硅肥对香蕉枯萎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生产上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8.
【目的】鉴定广东花生果腐病病原菌类型并筛选有效的杀菌剂种类,为生产上防控该病害提供参 考。【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大田采集的患病花生果荚中分离获得果腐病的真菌纯培养物,回接验证分离菌 株的致病性后确认其病原,通过克隆菌株的 ITS 序列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鉴定病原菌种类。采用菌丝生长速率 法测定 40% 福美双水悬浮剂、98% 噁霉灵可溶性粉剂、24% 井冈霉素 A 水剂、10% 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和 10% 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对该病原菌的抑菌效果。【结果】 从韶关采集的花生果腐病样本中分离获得 2 株病原 真菌,回接后均可以引起花生果荚腐烂,严重时导致果仁腐烂。基于菌株 ITS 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显示病原菌 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urm)和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供试杀菌剂中 40% 福美双悬浮剂对 2 种病原真菌的抑菌效果最好,EC50 分别为 0.001 mg/L 和 0.021 mg/L,其次是噁霉灵,EC50 分别为 0.296 mg/L 和 0.217 mg/L,井冈霉素 A 的 EC50 分别为 20.575 mg/L 和 11.185 mg/L,苯醚甲环唑和多抗霉素对 2 株病原真菌没有抑菌 效果。【结论】广东韶关地区花生果腐病主要由镰刀菌复合感染引起,以茄病镰刀菌为主,病原菌对福美双和 噁霉灵敏感,生产上可以考虑使用这两种杀菌剂防控。  相似文献   
29.
【目的】针对瓜类枯萎病抗性鉴评现行方法普遍存在的费时费力等问题,建立了一种可替代尖孢镰孢菌进行黄瓜、苦瓜等瓜类枯萎病抗性鉴评的高效便捷方法,为瓜类乃至其他作物枯萎病抗性育种及抗性基础研究提供便利条件。【方法】以黄瓜、苦瓜分别为子叶平展作物和子叶不平展作物代表,选取对枯萎病菌和镰刀菌酸抗、感性状一致的黄瓜、苦瓜材料,用合适浓度的镰刀菌酸溶液处理子叶叶盘或第一片真叶,根据子叶叶盘和第一片真叶的褪绿表型鉴评瓜类枯萎病的抗感表型。【结果】在适当浓度的镰刀菌酸处理下,24 h 内抗、感枯萎病的黄瓜子叶叶盘和苦瓜真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黄化和褪绿表型,感病材料黄化和褪绿的程度明显比抗病材料严重,与其枯萎病感 / 抗性状一致,根据颜色差异能够准确区分抗 / 感枯萎病的黄瓜、苦瓜材料及其 F2 分离群体中抗 / 感枯萎病的后代单株。【结论】镰刀菌酸处理可以用于黄瓜、苦瓜乃至其他作物枯萎病抗性的快速高效鉴评,尤其适用于对镰刀菌酸和尖孢镰孢菌抗感性状一致的作物材料。  相似文献   
30.
根据太子参尖孢镰刀菌的测序结果,用设计的一对特异性引物,构建其分子定量检测方法,并进行不同连作年限太子参根际土壤中该尖孢镰刀菌的菌群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结果表明:(1)扩增的阳性条带106 bp,特异性、敏感性结果显示,该PCR方法对太子参镰刀菌DNA的最低检测量为0.000012 ng/μL,而禾谷镰刀菌、茄病镰刀菌、黄曲霉和解淀粉芽孢杆菌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2)运用此方法对该太子参镰刀菌的定量结果表明,尖孢镰刀菌随太子参连作年限的增加而逐年增多。该检测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灵敏度高、易于操作等优点,并且实现了由定性向定量的跨越,可以为太子参根际微生态中该种病原菌的动态变化研究提供方法及依据,也为阐释太子参重茬连作时伴随爆发大规模病害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