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2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29篇
林业   136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1篇
  166篇
综合类   231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146篇
畜牧兽医   193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5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961.
为探索慢性应激与圈养林麝球虫感染之间的相关性,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对四川九药林麝繁育中心采集的粪便样本中的寄生虫卵进行检测,用麦克马斯特计数法对虫卵进行计数,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粪便皮质醇代谢水平,并基于广义线性模型分析年龄、参配对粪便皮质醇代谢水平的影响,以及年龄、参配及粪便皮质醇代谢水平与球虫感染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年龄和参配的交互作用对粪便皮质醇代谢水平影响显著,3岁龄参配个体粪便皮质醇代谢水平显著低于6岁龄参配个体,其余3组间差异不显著。宿主年龄和参配对球虫感染强度无影响,但粪便皮质醇代谢水平对球虫感染强度影响极显著(GLMs, P < 0.01)。粪便皮质醇代谢水平和球虫感染强度呈极显著负相关(R = - 0.502, P < 0.01),3个浓度组之间球虫感染强度差异极显著(P < 0.01)。慢性应激会增加林麝寄生虫易感性,应激强度与寄生虫感染强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建议麝场不要选取3岁龄个体作为种麝,并减少人为刺激或扩大每个林麝个体的活动空间来降低林麝的应激反应,加强林麝的健康管护。  相似文献   
962.
近年来,在河蟹抱卵亲体的饲养与培育中往往发生大批死亡现象,导致生产无法按计划进行,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本文首次报道抱卵蟹的主要疾病——拟阿脑虫寄生性疾病,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63.
964.
原虫生活史复杂,大部分难以通过体外培养完成整个生活史,缺乏高效的基因编辑系统。CRISPR/Cas9系统可以通过人工设计的方式,实现基因的精确、高效、快速编辑,被广泛应用于基因工程各个领域。CRISPR/Cas9系统为原虫的未知功能基因研究开辟了新途径。本文介绍CRISPR/Cas9系统的原理和目前在寄生原虫中的基因定位、基因功能研究、高通量基因家族筛选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965.
为初步探究黄土残塬沟壑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环境因子与土壤动物群落间的相互关系,于2018年7-9月,对残塬沟壑区农田、菜地、果园、林地以及荒地5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动物群落特征进行调查。通过手拣法和干湿漏斗法,野外共获得土壤动物15 141只,隶属于5门11纲22目;应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影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动物的主要土壤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因子第Ⅰ、Ⅱ对典型变量与土壤动物类群第Ⅰ、Ⅱ对典型变量之间均具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001);第Ⅰ典型变量U1中速效磷含量、碱解氮含量和速效钾含量的负荷量较高,V1中线虫动物门、柄眼目和膜翅目的负荷量较高;第Ⅱ典型变量U2中全氮含量、速效磷含量和容重的负荷量较高,V2中弹尾目、柄眼目和鞘翅目(成虫)的负荷量较高。运用典型冗余指数分析对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进行检验发现,土壤理化性质第Ⅰ和第Ⅱ变量分别能够解释土壤动物主要类群组12.90%和33.64%的变化,土壤动物类群因素中的第Ⅰ和第Ⅱ典型变量分别解释了土壤理化性质的26.72%和25.84%。为该区域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66.
寄生虫病严重影响全球人类、动物的健康安全,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巨大。因此,有必要研制针对寄生虫病的疫苗,以阻断寄生虫病在动物与动物、动物与人类之间的传播。寄生虫存在多种免疫逃避机制,已开发的亚单位疫苗、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均未达到理想的预防效果,且商品化疫苗多为针剂疫苗,普通针剂疫苗操作繁琐、运输储藏要求高且易使动物发生应激,直接影响经济成本,因此在实际生产当中需更多操作简单、便于储存、免疫成本更低的新型疫苗,以有效防控寄生虫病。诸多研究表明口服疫苗操作方便,只需通过口服方式投喂且宿主获得的抗体效价水平较高,有望成为预防寄生虫病的有效手段。口服疫苗是一种新型疫苗,依靠宿主的黏膜免疫系统来产生作用,即通过机体黏膜表面接种便可同时诱导机体产生持久的黏膜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为宿主提供高效的免疫保护。与传统疫苗相比,口服疫苗最显著的优点就是便于接种且应激小,还能形成强大的黏膜免疫屏障。但胃肠道的环境及易形成免疫耐受等因素也为口服疫苗的开发带来很大的挑战。笔者就黏膜免疫系统与口服疫苗作用机理、近几年寄生虫口服疫苗的研究进展及优点与挑战进行综述,以期为寄生虫口服疫苗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67.
报道采自毛蚶鳃丝上寄生的一种海洋缘毛类纤毛虫,经鉴定为壶形虫属一新种,定名为陈氏壶形虫(Urceolariacheninov.spec.)。本文结合活体观察和蛋白银染色,对其形态学进行了揭示,并就其主要鉴定特征与已知种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968.
为了解析氮沉降对草甸草原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10年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贝加尔草甸草原设计了模拟氮沉降试验,研究了在8个氮沉降梯度N0(对照)、N15、N30、N50、N100、N150、N200和N300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变化以及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土壤动物于2019年牧草返青期(5月)、生长期(8月)和枯黄期(9月末)分别采集。结果表明,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具有明显的表聚特征,但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土壤动物群落有向深层土壤迁移的趋势。试验区植被生长期良好的水热条件更适合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发展。N200和N300处理下的土壤动物个体数、类群数及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与氮沉降较低处理(P0.05)。依据土壤动物优势类群和常见类群分布情况,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将氮梯度划分为3组,N0~N150处理一组,N200和N300各为一组,研究表明N200分布类群最多。冗余分析(RDA)表明,速效钾、全氮、NO–3–N、p H、有机质和含水量是影响土壤动物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总体而言,氮沉降对土壤动物群落发展有促进作用,但是存在阈值,本研究中氮沉降对土壤动物群落水平影响的阈值为N 200 kg/(hm2·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