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3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259篇
林业   36篇
农学   280篇
基础科学   1篇
  102篇
综合类   745篇
农作物   111篇
水产渔业   166篇
畜牧兽医   707篇
园艺   98篇
植物保护   10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145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71.
Genetic relationships among Prunus mume var. pendula were studied by using AFLP markers. 18 accessions representing 14 cultivars ofPrunus murne var. pendula were selected from the germplasm collection at the Research Center of China Mci Flower. Seven Mse I-EcoR I AFLP primer combinations revealed 450 legible bands, and 269 of which were polymorphic markers. A similarity matrix was prepared using the simple matching coefficient of similarity and Nei‘s (72) distance coefficient. A UPGMA dendrogram demonstrated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the cultivars. The information given by AFLP markers was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morphological classification and the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the morphotypes, and roughly supported the new revised classification system for Chinese Mci Cultivars. But there were still several exceptions: 1) the ‘Guhong Chuizhi‘ inserted between the ‘Tiaoxue Chuizhi‘ and the ‘Danfen Chuizhi‘; 2) the ‘Wufu Chuizhi‘ kept off the Pink Pendant Form, and the ‘Moshan Chuizhi‘ was removed from Viridiflora Pendant Form; 3) the ‘Danbi Chuizhi‘ and the ‘Shuangbi Chuizhi‘ of Viridiflora Pendant Form got together well but fell within the Pink Pendant Form.  相似文献   
72.
采用淀粉凝胶水平板状电泳法,研究了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Hook.)9个酶系统的遗传变异。LAP、PGM及SOD这3个酶系统是单态的,而GDH、GOT、TDH、MDH、6PGDH及SKDH这6个酶系统都是多态的。除MDH外,其余多态性酶系统按孟德尔方式遗传。43种双位点组合中,有7对位点间的连锁达极显著或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73.
[目的]通过对川西地区毛叶木姜子的表型性状调查,研究其表型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探讨毛叶木姜子的表型特征,为川西地区毛叶木姜子种质资源的保存和利用、良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川西地区随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56株毛叶木姜子实生单株,对果实、叶片、种子等13个表型性状进行系统比较分析,采用变异系数、方差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探讨川西地区毛叶木姜子表型多样性。[结果](1)从变异系数和方差分析结果来看,试验区内毛叶木姜子表型性状间存在丰富的变异,且变异幅度大。其中,果实百粒质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为15.93%;果形指数的变异系数最小,为2.31%。(2)在相关分析中,各性状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极显著或显著的差异。(3)主成分分析显示,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实百粒质量、种子纵径、种子横径、种子百粒质量是影响毛叶木姜子表型多样性的主导因子。[结论]毛叶木姜子表型性状变异丰富、变异程度各不相同;表型性状间具有协调发育的特点;果实纵径等6个性状是影响其表型多样性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74.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是广泛存在于脊椎动物体内的一类高度紧密连锁的基因群,绵羊MHC又称为绵羊淋巴细胞表面抗原(ovine lymphocyte antigen,OLA),位于绵羊20号染色体上,分为Ⅰ类、Ⅱ类和Ⅲ类区域,其中MHCⅡ类基因具有高度的基因多态性.文章综述了绵羊MHCⅡ类基因的分子结构及遗传多态性,重点总结了近十年来国内外不同绵羊品种MHCⅡ类基因遗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并对绵羊MHCⅡ类基因未来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5.
76.
4个山羊品种GDF9、BMP15、FSHR基因的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FLP和SSCP 2种方法研究了生长分化因子9(GDF9)基因、骨形态发生蛋白15(BMP15)基因和促卵泡素受体(FSHR)基因在河北绒山羊、美姑黑山羊、承德黑山羊、河南槐山羊4个山羊品种中的多态性.结果显示,在4个山羊品种中未检测到GDF9的突变位点;BMP15基因出现1处突变位点(890 bp处,G→T),但未引起基因型改变;FSHR基因出现3种基因型HH、HK、KK,存在1处突变位点(1 568 bp处,C→G).河南槐山羊Hardy-Weinberg不平衡,且为中度多态.表明检测的FSHR基因在4个山羊品种中存在多态性.  相似文献   
77.
RAPD标记在合浦珠母贝家系F1代的分离方式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对RAPD标记在合浦珠母贝F1代全同胞家系共27个样品中的分离方式进行了研究。从21条RAPD随机引物中筛选了8条引物用于扩增分析,结果共扩增出49个位点,其中正常位点47个(95.9%),异常位点2个(4.1%),即子代有扩增带而双亲无。47个正常位点中3个位点在F1中不分离(6.4%),44个位点发生分离(93.6%,即多态位点)。卡方检验表明,44个分离位点中32个符合孟德尔分离规律(72.7%),12个位点发生偏分离(27.3%)。符合孟德尔分离位点中按11分离位点占43.8%,31分离位点占56.2%,其中,父本特有标记、母本特有标记和双亲共有标记分别占28.2%,15.6%和56.2%,父本特有标记略多于母本特有标记。根据“双假测交”理论,11分离位点是构建F1代家系的作图位点。较高的11分离位点表明,利用RAPD标记构建合浦珠母贝遗传连锁图谱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8.
对2006-2011年从广西养殖的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和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中分离的链球菌菌株进行生理生化和二重PCR鉴定,并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 RAPD)对经鉴定为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的临床菌株进行生化特性及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经鉴定共有22株临床分离菌株为海豚链球菌; RAPD分析发现,所有菌株的电泳结果均在750 bp处出现特异性条带,且带型相同;结合Bachrach的研究结果,推测本试验中所分离的22株海豚链球菌的血清型均为Ⅰ型。本研究结果可为防治鱼类海豚链球菌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9.
为获得不同倍性泥鳅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及模式,以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为研究对象,利用正交试验建立了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 MSAP)方法的反应体系,并利用该方法对二倍体泥鳅鳍基因组DNA进行了MSAP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双酶切反应体系为800 ng的泥鳅基因组DNA,用EcoR I、 Hpa II和Msp I各10 U,在37℃下反应8 h后即可酶切;最佳预扩增反应体系为模板4μL、预扩增引物0·8μL、0·2 mmol/L dNTPs、1·5 mmol/L Mg2+和 Taq 1 U;最佳选择性扩增反应体系为预扩增产物稀释20倍的模板2μL、引物1·5μL、0·375 mmol/L dNTPs、1·5 mmol/L Mg2+和 Taq 1 U;二倍体泥鳅全甲基化率分别为24·1%、20·8%、22·3%,半甲基化率分别41·4%、20·8%、33·3%,总甲基化率分别为65·5%、41·6%、55·6%。研究表明,该反应体系稳定、可靠、重复性好,为MSAP技术在多倍体泥鳅相关研究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0.
目前甘薯中针对SNP位点的分子标记开发及应用的报道较少。为开发甘薯特异SNP分子标记,本研究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对甘薯种质材料进行测序,筛选稳定的SNP位点,将其开发为基于HRM技术的分子标记,并在甘薯种质材料中进行验证。通过对23个甘薯种质材料简化基因组测序数据的分析,共发现835 756个SNP多态性位点,筛选其中的3 650个含有SNP多态性位点的高质量测序片段,成功设计了134对引物;初步验证发现,22对(16.42%)引物没有扩增产物,15对(11.19%)引物扩增产物2个以上,36对(26.87%)引物的扩增产物没有差异。61对(45.52%)引物在8个样本中的扩增特异性好,而且样本之间有差异。最后筛选34对扩增多态性丰富的引物对52份甘薯种质材料进行扫描,发现材料间多态性介于27.27%~90.91%之间,平均多态性达到59.35%。聚类分析表明,参试52份甘薯种质材料之间的差异较小,多数材料与骨干亲本南瑞苕、徐薯18之间关系较近,国外引进甘薯材料和地方品种差异较大。建议在今后甘薯育种中尽量选用地方品种和国外甘薯品种,从而更好地拓宽甘薯遗传背景。本研究初步建立了基于简化基因组技术和HRM技术开发甘薯SNP分子标记的新思路,为今后甘薯SNP分子标记开发提供了参考。同时本研究开发的甘薯分子标记,丰富了甘薯分子标记类型,为甘薯研究者开展快速的分子标记研究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