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1篇
  免费   187篇
  国内免费   276篇
林业   211篇
农学   212篇
基础科学   130篇
  310篇
综合类   908篇
农作物   180篇
水产渔业   460篇
畜牧兽医   346篇
园艺   220篇
植物保护   14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131篇
  2016年   147篇
  2015年   121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197篇
  2012年   211篇
  2011年   211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83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150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百合鳞茎低温解除休眠与抗氧化系统酶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东方百合"索蚌"(sorbonne)小鳞茎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鳞茎在4℃低温处理过程中活性氧和抗氧化系统酶的动态变化。鳞茎中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释放速率在低温处理的前期缓慢上升,30 d时达最大,随后迅速下降,过氧化氢含量在低温45 d后达最大值,随着低温积累也迅速下降。在休眠解除过程中4种抗氧化酶活性变化的动态不同,超氧化物歧化酶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在低温处理前期下降,随后又上升,45 d后又迅速下降,与过氧化氢的动态变化趋势一致。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和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在低温解除休眠过程中都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2.
壳聚糖诱导脐橙果实抗病性、水杨酸及活性氧代谢变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壳聚糖处理对脐橙果实抗病性的诱导效果,以及对果实内源水杨酸(SA)含量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方法】以脐橙果实为试材,采收后不同时间用2%壳聚糖溶液浸泡处理1min,测定壳聚糖处理对果实青霉病抗病性、水杨酸含量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壳聚糖处理显著降低脐橙果实接种发病率的升高和病斑直径的扩展(P0.01),诱导2d时抗病效果最显著。2%壳聚糖处理果实果皮内游离态SA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明显高于对照果实;壳聚糖处理提高脐橙果实过氧化物酶(POD)、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抑制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延缓果实还原型抗坏血酸(AsA)含量的下降,引起诱导初期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积累。【结论】2%壳聚糖处理可以诱导脐橙果实对青霉病的抗病性,其诱导的脐橙果实抗病反应涉及果皮内SA含量和活性氧水平的调节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3.
目的:研究低氧条件下的冲刺训练对运动员身体内葡萄糖、胰岛素、游离脂肪酸以及乳酸应激条件下的影响。方法:所有运动员都分别参加三组不同实验条件的训练,并且每组训练相隔7天。三组不同训练条件分别为:常氧压的冲刺运动(N组);中等缺氧的冲刺运动(M组);高度缺氧的冲刺运动(H组)。每组冲刺运动都在功率自行车上进行,每组运动为4次为时30s的冲刺运动,阻力都为10档,并辅以教练口头激励,每次冲刺运动后恢复6min,并记录每次运动员产生的最高功率以及平均功率。两种不同的低氧条件由低氧面具提供。训练后,分别在运动前抽取血液1次,以及在4次运动完成后5min,30min,60min,120min各取一次,并检测各项指标。结果:1.常氧压组与两组低氧压组相比,血细胞中的葡萄糖含量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是,与没有进入运动开始前相比较,冲刺运动后的5min内葡萄糖含量上升显著。2.只有在冲刺运动完成后2h后,体内脂肪酸含量才显著上升,并且与常氧压组和中等低氧压组相比较,高度缺氧组的游离脂肪酸上升更为明显,且与这两组差异显著。3.与运动开始前相比,运动后5min、30min、60min内体内乳酸含量高,且具有显著差异。但在120min后差异消失。4.运动结束后5min时体内胰岛素含量较高,且与开始运动前和运动结束后其他三个时间段相比,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4.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10种园林树种固碳释氧效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10种常见园林植物的固碳释氧能力.以实测数据为基础,对10种园林树种的固碳释氧效益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乔木的光合速率和单位面积的固碳释氧量高于灌木;常绿植物的光合速率和固碳释氧量高于落叶植物;植物的整株固碳释氧量乔木和常绿植物分别高于灌木和落叶植物;供试树种中广玉兰、悬铃木和枫杨的整株固碳释氧能力居于前3位.  相似文献   
105.
马红磊  卿松  张宁  王薇  张世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4927-4928
[目的]消除黄河水化学需氧量测定中氯离子的干扰。[方法]通过模拟试验的方法量化了氯离子对化学需氧量(COD)测定的干扰程度,并在黄河水实际监测工作中进行了验证。[结果]氯离子对水样COD测定的干扰程度与氯离子含量呈正相关,其影响系数与理论值基本相当。黄河水质监测中,氯离子对COD测定的影响不容忽视,必须加入硫酸汞以消除氯离子的干扰。[结论]该研究可为水体化学需氧量测定中氯离子干扰的消除提供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6.
溶解氧(DO)是衡量水体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为研究菹草种群生长对湖泊水体水质的影响,对南京玄武湖菹草种群内外水体DO含量进行了连续一昼夜的监测,结果表明菹草种群光合作用对水体DO影响显著。时间分布上,种群区水体DO日出后增加,日落后下降,水下20~80cm19:30左右出现1次下降现象,稍后略有恢复,其后持续降至日出前后,而较深的100cm处无此现象;开阔水域日出后持续升高至日落,日落后下降直至日出前后,且各深度差异不大;交界处呈现种群内的特点,同时具有开阔水域变化趋势。垂直分布上,种群区白天从表层向底层逐渐递减,夜间20~40cm处较低,100cm处也较低,60~80cm处较高;而离种群较远的开阔水域昼夜均从表层向底层递减,离种群较近的开阔水域因水深较浅,各深度差异不大;交界处昼夜均从表层向底层递减。水平分布上,种群内侧点各水深处各时刻始终最高,20~40cm深离开阔水域较近种群外侧点最低;60cm深白天离开阔水域较近种群外侧点最低,夜间交界处最低;80cm深交界处最低;100cm深夜间从种群内侧向开阔水域依次降低,白天规律性不明显。菹草种群对提高水体DO起到积极作用,并对周围水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7.
饵料中的维生素B6对日本沼虾部分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饵料中维生素B6对日本沼虾部分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在温度为18—23℃、pH值为(7.50±0.10)的条件下,研究了饵料添加不同水平的维生素B6(0、40、80、160、240mg/kg)对日本沼虾部分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随着饵料中维生素B6含量的增加,日本沼虾肌肉中活性氧含量下降,维生素B6含量为80mg/kg时,其活性氧含量降至最低水平,但随着维生素B6含量的继续增加,其活性氧含量迅速上升。饵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维生素B6可明显提高日本沼虾肌肉中SOD的活性,当添加量为80mg/kg时,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添加一定量维生素B6可明显提高日本沼虾肌肉中SOD的活性,能够清除机体内由于缺乏维生素B6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减轻自由基对机体的伤害,从而提高日本沼虾机体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108.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温度和盐度对厚壳贻贝耗氧率(OR)的影响。根据厚壳贻贝的个体大小分为A、B、C 3组(壳长分别为5.72±0.18、7.12±0.14、8.40±0.19 cm,软体部干重分别为5.75±0.62、10.83±1.23、12.58±2.05 g),温度设10℃、16℃、22℃、28℃、34℃5个梯度,盐度设14、19、24、29、34共5个梯度。结果表明:(1)温度、个体大小对厚壳贻贝的耗氧率有显著影响(F〉F0.01),而温度和体重的交互作用对厚壳贻贝的耗氧率无显著影响(FF0.01)。盐度在14~29时,3组厚壳贻贝的耗氧率随盐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加,当盐度升至34时耗氧率下降。厚壳贻贝单位耗氧率(ORS)与软体部干重(W)的关系可用回归方程表示为ORS=a2W-b2,a2值为0.533 9~1.487 3,平均值为0.971 6;b2值为0.307 8~0.566 9,平均值为0.431 7。  相似文献   
109.
研究了一种具有谐波抑制和无功补偿功能的新型PWM整流变换器,详细地讨论了整流器谐波与无功参考电流的提取和整流器输出电压的控制.采用基于瞬时无功理论的廿iq电流检测算法分别给定谐波和无功参考电流.为了有效地补偿电网中的谐波及无功电流,提出了一种电流和电压双闭环控制策略,其中,直流侧电压的调节采用模糊PI混合控制.最后,基于PSIM的仿真实验验证了不同工作模式下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电压调节特性和谐波与无功补偿效果.  相似文献   
110.
采用静水呼吸法研究了中华鳑(鮍)(1.070±0.068)g在溶氧逐渐降低环境中呼吸耗氧和氮代谢生理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温度在(23.2±0.2)℃时,中华鳑(鮍)饱食和饥饿状态下耗氧率分别为0.441 mg/(g·h)和0.297 mg/(g·h),排氨率分别为1.6 μg/(g·h)和0.5μg/(g·h);溶氧低于1.5 mg/L开始浮头,低于0.31 mg/L开始死亡.当溶氧降低时耗氧率和排氨率均显著降低,但仍表现出一定的昼夜节律性,白天(6:00~ 14:00时)较夜间(10:00~2:00)高.在低溶氧环境中氨氮、亚硝酸氮浓度逐渐增加,水质环境随时间延长会逐渐恶化.实验结果提示在溶氧逐渐降低的环境胁迫下中华鳑(鮍)的呼吸作用和氮代谢水平会逐渐下降.因此,在养殖和运输中华鳑(鮍)过程中溶氧水平需始终保持在1.5 mg/L以上,运输前停食进行饥饿运输较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