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69篇
  免费   686篇
  国内免费   678篇
林业   1101篇
农学   804篇
基础科学   39篇
  495篇
综合类   3138篇
农作物   546篇
水产渔业   851篇
畜牧兽医   912篇
园艺   239篇
植物保护   1108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188篇
  2021年   231篇
  2020年   286篇
  2019年   299篇
  2018年   240篇
  2017年   309篇
  2016年   325篇
  2015年   326篇
  2014年   386篇
  2013年   433篇
  2012年   556篇
  2011年   551篇
  2010年   444篇
  2009年   456篇
  2008年   430篇
  2007年   473篇
  2006年   413篇
  2005年   364篇
  2004年   272篇
  2003年   235篇
  2002年   195篇
  2001年   181篇
  2000年   170篇
  1999年   144篇
  1998年   151篇
  1997年   127篇
  1996年   135篇
  1995年   106篇
  1994年   118篇
  1993年   93篇
  1992年   95篇
  1991年   74篇
  1990年   91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3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7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5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五台山南台山地草甸种群对旅游干扰的生态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五台山南台为例,利用生态位的宽度指数,研究了草甸种群对旅游干扰的生态响应。结果表明:(1)紫羊茅、珠芽蓼和北方嵩草的生态位宽度较大,是群落的建群种。随着距离的增加,旅游干扰减小,不仅物种的数量越来越多,而且其生态优势也趋于增强,说明旅游干扰限制了种群对其周围资源的利用。其中,紫羊茅的相对优势在下降,而北方嵩草的相对优势却不断增强。(2)两种划分方法表明,北方嵩草、雪白委陵菜、零零香、歪头菜、小红菊和兰花棘豆是增长型的种类;扁蓄是衰退型的种类;地榆是波动型的种类。  相似文献   
92.
李莉  吴永洁  王元素 《种子》2017,(11):4-9
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贵州22份野生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样品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20对SSR引物共扩增出202条带,其中169条带具有多态性,多态性位点达83%;根据SSR标记的多态性计算不同采样地野生白三叶样品之间的遗传距离(GD),22份样品之间遗传距离介于0.140 6~0.630 4之间,说明样品间遗传差异较大;聚类分析结果,当相似系数为0.64时,22份白三叶被分成3类:第1类只有W14,表明W14与其余材料的亲缘关系较远;第2类包括W2、W4、W8、W18居群,表明这4个居群相似性较大,遗传距离较近;第3类包括17个居群,居群间有着复杂的遗传关系.研究结果表明,22份贵州野生白三叶的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93.
绿色超级稻品种的农艺与生理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明绿色超级稻的农艺与生理性状,对于培育和选用绿色超级稻品种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4个绿色超级稻品种为材料,1个超级稻品种和1个非超级稻品种为对照,观察了绿色超级稻的农艺与生理表现。结果表明,与对照品种相比,绿色超级稻品种具有较高的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绿色超级稻品种较高的产量得益于总颖花数和结实率的同步提高,较高的氮素利用率主要在于较高的植株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氮素内部利用效率)。绿色超级稻具有较高的茎蘖成穗率和粒叶比,抽穗期较高的糖花比,灌浆期较高的作物生长速率、净同化率、根系氧化力和茎中同化物向籽粒的运转率和成熟期较高的收获指数。这些性状与产量及植株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建议将上述性状作为培育和选用绿色超级稻品种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4.
东乡野生稻蕴含大量优异性状和有利基因,是栽培稻遗传改良重要的种质资源。然而“东野”正面临着急剧减少甚至是灭绝的威胁,为此评价并保护现存“东野”的遗传多样性刻不容缓。同时“东野”的多样性研究对解析其遗传进化机理以及在水稻育种上的利用有着重要意义。为此,综述了近年来不同保存方式、不同年份、不同世代以及与其他生态类型野生稻和栽培稻等多个角度有关“东野”遗传多样性及其保护研究成果。通过对存在的相关问题分析,笔者认为应该建立科学统一的遗传多样性评价体系,并提出了“东野”遗传多样性研究前景和生态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95.
广亲和基因的发现,克服了籼粳交杂种不育的矛盾,但杂种后代株高过高、抽穗期延迟等问题仍然限制着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的利用。本试验利用一个籼粳交(珍汕97/武育粳2号)双单倍体群体(doublehaploidpopulation,DH系)及其分别与两亲本回交构建的两个回交群体,考查了株高和抽穗期的遗传,将三个群体的表型值和两个回交群体的中亲优势值进行了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traitlocus,QTL)检测及效应分析,并对结果进行了比较。2个性状在3个相关群体中一共检测到了21个主效QTL和10个上位性QTL,主效QTL的数目和贡献率都比上位性QTL大,而且,在10个上位性QTL中,发生在2个主效QTL间的互作有3个,主效QTL与背景位点间的互作有6个,2个互补位点间的互作仅有1个,进一步说明了主效QTL在株高和抽穗期遗传中的重要作用。比较加性和非加性QTL的作用,发现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是籼粳亚种间杂种株高和生育期变化的共同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96.
利用RIL群体构建了一套包含441个杂交组合的玉米“永久F2”群体,通过253个SSR标记的等位基因频率分析,发现“永久F2”群体的遗传组成与基因频率与F2群体相似,理论上可以代替F2群体进行相关遗传研究。通过两年一点的田间试验,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玉米产量及其3个主要构成因子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玉米产量与穗长、穗行数及百粒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穗长与穗行数和百粒重显著负相关。共定位3个产量QTL、8个穗长QTL,11个穗行数QTL和5个百粒重QTL。  相似文献   
97.
密度对不同株型玉米群体结构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不同供试品种的茎叶夹角与株型特征密切相关,随着株型紧凑型增强,该参数值增大;在生育后期,不同株型玉米品种LAI各密度下大体表现为GY115较高,ND108次之,ZD958较低。随着密度增加,各品种LAI增大,紧凑型ZD958植株下位叶片的衰老速率相对减慢。供试品种群体中、下部1 d内各测定时期光截获的数量随密度增加明显减少,不同株型品种相比减小的幅度依数值大小依次为GY115,ND108和ZD958。随密度增大单株干物重降低,但以ZD958降低幅度较小,ND108次之,GY115较大。不同株型品种产量对密度的反应不同,获得高产的适宜密度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8.
99.
水稻剑叶性状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本研究以水稻籼粳杂交(窄叶青8号×京系17)F1经花药培养, 产生的双单倍体(DH)群体和应用该群体已构建的分子图谱为基础。 采用QTL区间作图法对5个剑叶性状进行定位分析, 结果表明, 在DH群体中, 剑叶长、 宽、 长宽比和叶面积呈连续分布, 受微效多基因控制, 并且各性状均存在一定数量的超亲遗传类型。 4个性状共检测出13  相似文献   
100.
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 ,以分属于不同杂种优势群的 6个自交系做测验种 ,与 6个合成群体组配成 36个组合。结果表明 :单株产量的GCA以LBM最高 ,其次为WBM ,从株型、穗型性状的SCA分析合成群体与自交系组成了 9个优良杂种优势模式。单株产量最高的组合为HZ85×WBM ,其均值为 10 8 75g。通过对优良杂优模式内的变异参数估计 ,在群体内有丰富的变异个体 ,具有很强的选择潜势。组合内个体产量分布以及出现的频率对选系和轮回选择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人工合成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 ,分属于不同的杂种优势类群 ,具有多元种质的特性。作为选系和轮回选择群体 ,具有明显的选择潜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