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35篇
  免费   785篇
  国内免费   1611篇
林业   1407篇
农学   685篇
基础科学   564篇
  5488篇
综合类   6082篇
农作物   156篇
水产渔业   117篇
畜牧兽医   1049篇
园艺   153篇
植物保护   930篇
  2024年   112篇
  2023年   347篇
  2022年   535篇
  2021年   473篇
  2020年   482篇
  2019年   570篇
  2018年   414篇
  2017年   757篇
  2016年   897篇
  2015年   705篇
  2014年   868篇
  2013年   963篇
  2012年   1219篇
  2011年   1111篇
  2010年   883篇
  2009年   893篇
  2008年   765篇
  2007年   873篇
  2006年   715篇
  2005年   571篇
  2004年   448篇
  2003年   346篇
  2002年   248篇
  2001年   263篇
  2000年   201篇
  1999年   164篇
  1998年   159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88篇
  1994年   99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1.
本文利用 RS、GIS的高新科技手段 ,对乌拉盖综合开发区土地资源质量等级划分与评价进行了认真研究 ,编制出乌拉盖综合开发区土地资源质量等级分布图 ,对各不同土地资源质量等级进行了评价 ,为该地区确定最佳土地利用方向、提高土地资源的生产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2.
干旱区绿洲荒漠交错带土地退化及生态重建   总被引:20,自引:15,他引:20  
由于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当这种压力超过了土地资源的承载能力,就导致了土地退化的发生。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土地资源的退化表现为:土壤肥力降低,生物多样性降低,以及伴随的经济发展的落后。当前世界范围内对土地退化的治理,基本方法仍是基于生态学理论的生物方法。但对土地退化的恢复与生态系统的重建的研究,需要经过谨慎设计的长期实验。绿洲荒漠交错带的重要性,不仅表现为是绿洲的保护屏障,而且在绿洲经济的发展中也起到巨大的作用。通过对国内外大量研究的回顾,讨论了在不同地区进行的长期实验所采用的方法。有人为因素参与的退化土地恢复与生态重建,可以在短期内取得明显效果。产生土地退化的原因,不仅仅是土地资源特点与自然环境这样一些自然因素,还包括一些社会与经济因素。因此退化土地的恢复与生态重建的成功,需要一种考虑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的综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3.
“三北”防护林甘青宁类型区土地沙漠化遥感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是“七五”期间“三北”防护林甘青宁类型区土地沙漠化遥感调查成果总结。该区沙漠化土地面积为25878.37km2,其中轻度、中度、重度和极度沙漠化土地分别为3020.30km2,7277.44km2、7085.59km2t和8495.04km2.文中对沙漠化土地的分布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筛出合理的农林牧用地结构。  相似文献   
44.
赤峰市松山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以TM遥感资料为信息源 ,利用 3S技术手段 ,对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 1987,1993,2 0 0 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在不同年度内 ,其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草地和林地。土地利用类型的总量变化也以这 3种土地利用类型和建设用地变化最大。而从年变化速率看 ,1987- 2 0 0 0年 ,以建设用地的增加和未利用土地类型的减少最为快速。从土地利用类型转化的方向看 ,以耕地、草地和林地相互之间的转化最为频繁。从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稳定性看 ,耕地的稳定性最高 ,其次为草地 ;而最不稳定的土地利用类型为未利用土地。利用相关分析所作的土地利用变化动因显示 ,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主要是社会与经济因素 ,其中以总人口、农业总产值、粮食作物产量总计、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化肥使用面积和化肥实物量等因子的作用最大 ,而自然因素对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极小。  相似文献   
45.
以包头市城郊区为例 ,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 ,以乡镇 (苏木 )为研究单元 ,研究本地区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过程 ,并分析其变化驱动因素。从微观角度分析了北方农牧交错区城郊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农牧交错区是人类活动影响强烈之地带 ,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地持续研究利用 ,对生态安全和地区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6.
不同覆盖方式对旱地玉米田土壤环境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分析普通地膜覆盖、小麦秸秆覆盖及露地栽培3种不同处理对旱地玉米田土壤环 境、玉米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栽培能改善土壤环境,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 水分利用率,调节土温、湿度,协调水热资源利用的同步性;秸秆覆盖能增加土壤养分含量,特 别是速效钾含量;在玉米生长后期,提高叶面积指数,延长叶片功能,提高玉米的光合能力从而 防止玉米早衰,增加穗重,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47.
在最冷的12月至2月对四川凉山州安宁河流域的黑麦草、白三叶进行生长测定,结果证实,在当地建高产人工草地可作当家品种,冬季无停止生长期,最低产量可在5000kg以上,放牧利用的停牧周期在一月以内为好,预计年刈割周期次数为6~8次。  相似文献   
48.
华北农牧交错带退化草地土壤种子库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对华北农牧交错带不同退化演替阶段土壤种子库的数量和物种组成及与地上植被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农牧交错带草地在刈割和放牧等干扰下,发生逆行演替,土壤种子库中植物种类及种子数量呈递减的趋势,轻度退化类型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最高,有23种植物,种子数量最多,有4 303粒,禾本科所占比例较大,为32.3%;而极度退化草地物种组成最低,有14种植物,种子数量仅有1 156粒,禾本科只占8.4%.草地逆行演替过程中植被与土壤种子库在物种组成上存在一定差别,中度退化阶段差别最大,有18种植物未在种子库中出现,极度退化阶段差别最小,有2种未在种子库中出现.  相似文献   
49.
陕北黄土丘陵区撂荒演替研究一撂荒演替序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系统聚类法划分陕北黄土丘陵区撂荒地的次生演替阶段,可以定量的认识不同年限、立地条件下撂荒地群落的相似性,结合DCA数量排序确定撂荒地的演替阶段或序列。其撂荒演替的各阶段分别为:一年生杂类草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其它杂类草群丛→一年生杂类草猪毛蒿群丛→一年生杂类草猪毛蒿+多年生草种或小灌木的共优群丛一根茎禾草冰草(Agropyroncristatum)群丛→多年生草本或丛生禾草+一年生杂类草群丛→多年生草本群丛→小灌木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群丛→多年生草本+小灌木或密丛型禾草群丛→短根茎密丛型禾草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群丛。  相似文献   
50.
不同程度退化草地生物量的分布模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高寒矮嵩草草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程度退化草地地下和地上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地下和地上生物量随着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而下降;地下生物量主要分布在0~10cm的范围内,随着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植物根系有向表层聚集的趋势;植物群落组成中,莎草和禾草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均呈现下降的趋势,而杂类草则表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向;轻度和中度退化草地总地上生物量远低于地下生物量,重度和极度退化草地则相差较小,特别是在极度退化草地,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十分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