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6篇
林业   10篇
农学   36篇
  39篇
综合类   196篇
农作物   38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90篇
园艺   21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以茄子单性结实品系D-10花后7 d的单性结实果实为试材,并以在茄子单性结实抑制差减文库中差异表达的EST片段Z569为基础,利用RACE技术,获得一个934 bp的cDNA全长序列,为甲硫氨酸亚砜还原酶A基因,命名为SmMsrA。基因编码区共600 bp,编码199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甲硫氨酸亚砜还原酶基因家族结构域和保守基本序列GCFWG,与杨树甲硫氨酸亚砜还原酶A(MsrA)蛋白三级结构相似性较高,为67%。蛋白多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表明,SmMsrA与番茄MsrA蛋白的同源性最高(92%),进化距离最近。采用荧光定量PCR对单性结实品系D-10和非单性结实品系03-2中不同结实性果实发育过程中SmMsrA的表达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不同结实性的子房和果实发育过程中SmMsrA基因都有表达,单性结实品系在低温条件下开花当天子房中的SmMsrA的表达量最高。  相似文献   
42.
李明军  刘军  梁东  郭春苗  马锋旺 《园艺学报》2011,38(9):1641-1649
 通过RT-PCR从美味猕猴桃(Actinidia deliciosa)果实中克隆了D–半乳糖醛酸还原酶(GalUR)全长 cDNA序列,并分析其序列特征,进行原核表达,制备特异抗体,分析其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与果实发育过程及不同组织中抗坏血酸(AsA)合成和积累的关系。结果表明:克隆的GalUR cDNA(GenBank登录号为GU339035)包含的最大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为990 bp,编码329个氨基酸残基,预测分子量为37 kD,与报道的草莓等其他植物GalUR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构建的pET-32a(+)-GalUR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E. coli BL21)中异源表达后,获得了主要以包涵体存在约58 kD的融合蛋白GalUR-His(His约21 kD)。以该蛋白制备抗体,与重组蛋白的Western杂交表明该抗体能与GalUR蛋白发生特异反应。对猕猴桃可溶性蛋白杂交显示,猕猴桃体内GalUR蛋白的分子量约37 kD。在猕猴桃不同组织和发育过程中,GalUR表达水平与AsA含量表现为高度一致,但前体饲喂发现,与L–半乳糖相比,D–半乳糖醛酸并不能有效促进猕猴桃AsA的合成。这些结果表明以单体形式存在的GalUR与猕猴桃AsA合成有着密切关系,但它可能并不是猕猴桃AsA积累的主要调控环节。  相似文献   
43.
为明确常用杀虫剂对小麦抗氧化性的影响,研究了小麦幼苗期用不同浓度氧乐果和吡虫啉的营养液处理后144 h内对其过氧化物酶(POD)、谷胱甘肽还原酶(GR)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用400、800和1 600 mg/L的氧乐果处理小麦幼苗后24 h,POD活性均显著降低;1 600 mg/L的氧乐果处理后6 h,其CAT活性比对照降低了32.9%;各浓度氧乐果处理后144 h,GR活性均显著降低。而用25、50和100 mg/L的吡虫啉处理小麦幼苗后144 h内,只有50 mg/L处理组在12 h时的POD活性比对照升高了65.0%。杀虫剂对小麦幼苗中3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不仅与药剂种类有关,还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与时间效应。  相似文献   
44.
三价铁螯合物还原酶(Ferric-chelator reductase,FCR)在植物对三价铁的吸收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导入外源三价铁螯合物还原酶基因是改良植物耐缺铁能力的有效途径。香橙(Citrus junos Sieb.ex Tanaka)是目前表现最好的柑橘耐缺铁砧木之一,在铁胁迫时,香橙三价铁螯合物还原酶基因(...  相似文献   
45.
以耐碱性不同的两种杜鹃花(毛白杜鹃和迎红杜鹃)的组培苗为材料,对其根系Fe3+还原酶活性与铁素和pH值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培养最初阶段高pH值(NaHCO3提供)与铁素共同诱导根系Fe3+还原酶活性增加;Fe3+对根系Fe3+还原酶活性的诱导作用具有类似于代谢途径中的底物诱导效应;在10d的缺铁处理中,迎红杜鹃根系Fe3+还原酶活性增加,而毛白杜鹃没有增加,说明缺铁对酶活性的诱导存在种间差异;杜鹃花根系Fe3+还原酶活性与植物耐碱性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46.
橡胶树HMG-CoA还原酶基因结构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橡胶树HMG-COA还原酶c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cDNA长段为1383bp,由此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含有461个氨基酸残基。PCGENE ̄(TM)分析该cDNA克隆与拟南芥HMG-CoA还原酶cDNA序列同源性为79.7%,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0.2%,与苍鼠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51%,与血吸虫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48%。(1)发现HMG-onA还原酶的一级结构在动物与植物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2)分析HMG-CoA还原酶的疏水性氨基酸图谱,发现橡胶树和拟南芥这两种植物权有1个跨膜势能区域(Domain),而血吸虫、苍鼠、果蝇等几种动物却有7个跨膜势能区域,这说明该酶的二级结构在动植物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3)由于所分析的几种动植物HMG-CoA还原酶的羧基一端未见有疏水性区域,故推测具有疏水性区域N-端蛋白质与膜相结合,而酶的羧基端由于具有亲水性则起到酶的催化中心位点。(4)比较橡胶树HMG-CoA还原酶和拟南芥HMG-CoA还原酶氨基酸同源性,发现蛋白质(酶)的N-端氨基酸同源性较低,而靠近C-端同源性较高,这说明C-端部分较为保守,估计与酶的活性中心区域有关,而N-端同源性较差,估计跟酶与结合的膜不  相似文献   
47.
ABA和高渗压剂导致的玉米MnSOD转录本差异积累DahaiZhu等SODs(超氧氧化还原酶,EC1.15.1.1)在需氧有机体中随处可见,经超氧阴离子歧化为H_2O_2和分子氧,它催化活性氧清除系统的第一步反应。在玉米中,SOD同工酶由9个非等位核...  相似文献   
48.
丝胶溶解条件、组分及结构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文兴  尤奇 《蚕业科学》1992,18(4):247-251
探讨了H_2O、1%SDS高温极短时间抽提丝胶和LiBr、NaSCN、CaCl_2浓溶液溶解丝胶对丝胶的破坏性。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了丝胶的肽链组分和分子量,归纳出丝胶含有约25种肽链,它们的分子量约从14000到256000。指出丝胶分子中含有两条肽链通过二硫键连结的结构。  相似文献   
49.
为了建立PrxⅡ敲降的稳定细胞系并探究人肝细胞中PrxⅡ对过氧化氢(H2O2)的清除作用,使用空白慢病毒载体和含Sh-PrxⅡ的慢病毒载体侵染人肝细胞系QSG-7701,利用流式细胞仪以及荧光显微镜检测转染效率,蛋白免疫印迹检测PrxⅡ蛋白信号,然后用不同浓度的H2O2处理Scramble(空白慢病毒载体转染组)和Sh...  相似文献   
50.
中国春-粗穗披碱草罗伯逊1Ht S.1BL易位系高抗小麦条锈病、叶锈病和白粉病。为了获得抗病小片段易位系,用中国春ph1b基因缺失突变体对1Ht S.1BL进行了诱导,获得了大量诱导后代。本研究用位于小麦1DS染色体的87个EST-STS标记对中国春、粗穗披碱草和1Ht S.1BL易位系进行分析,未发现多态性标记。对其中扩增较好的引物BE444859的PCR产物进行随机克隆测序,获得了14个序列,与已发表的小麦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基因序列具有97%以上的同源性,14个序列均包含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限制性酶切位点分析表明,仅2个序列含有HaeIII酶切位点。验证实验结果表明,BE444859/HaeIII组合可以在供试材料中获得多态性。进而用BE444859/HaeIII对一套中国春-粗穗披碱草附加系和151株诱导后代材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特异多态性条带仅出现在含1Ht S的材料中;68株后代材料均可扩增出多态性带。因此,BE444859/HaeIII可以作为粗穗披碱草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基因CAPS标记,用于检测小麦背景中的1Ht S染色体。本研究揭示当杂交亲本间无直接PCR多态性而又需要建立标记时,发展CAPS标记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