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20篇
农学   28篇
基础科学   7篇
  7篇
综合类   209篇
农作物   25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6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为研究茶叶提取物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allocatechingallate,GCG)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catechingallate,ECG)对体外培养B16小鼠黑色素瘤细胞黑色素生成及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分别用不同浓度的EGCG、GCG、ECG和熊果苷(Arbutin,AR)处理细胞,观察效应物对细胞形态的影响,用溴化二苯四偶氮法(MTT法)测定茶叶提取物对细胞增殖率的影响,以左旋多巴(L–DOPA)为底物,测定细胞内酪氨酸酶的活性,采用氢氧化钠裂解法测定细胞内黑色素的含量。结果显示,EGCG、ECG、GCG能显著抑制B16细胞的黑色素生成和酪氨酸酶的活性,且呈剂量依赖关系;当浓度为60μg/mL时,细胞增殖率均低于50%,酪氨酸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了26.67%、27.27%和32.71%,黑色素生成抑制率均在30%以上。结果表明,茶叶提取物能通过多种途径抑制黑色素生成,且GCG的作用效果最优,ECG的作用效果次之,三者的作用效果均优于熊果苷的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72.
为了解人们日常茶叶消费状况,选择青岛市为研究区域,对普通消费者茶叶种类选择、泡制方法、茶饮习惯和饮用量等进行调查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消费者在选用茶叶种类上存在明显差异,选用绿茶的人群所占比例最高,占调查总人数的49%,从高到低依次为绿茶红茶乌龙茶普洱茶;在茶叶消费量上,每日消费5 g的人群所占比例最高;茶叶浸泡次数大多数消费者以3~4次为主,浸泡时间一般在30~50 s;在茶叶饮用量上以日均饮用3~6杯的消费者居多,以6杯茶估算,每日人均儿茶素摄入量为675.0 mg,这一数值偏低,未能达到健康饮茶标准。以上说明,受青岛市本地产崂山绿茶的影响,饮用绿茶仍然是大多数青岛居民的选择,茶叶消费结构较为合理,但对儿茶素的保健药用价值认识不足,科学摄入量不足,今后应提高人们对科学健康饮茶的认识,形成风味与健康并重的饮茶理念。  相似文献   
73.
EGCG溶液浓度与酸碱度对黄壤Al、Fe和Mn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多酚可通过络合作用改变元素的存在形态。采用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通过浸提试验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脂(EGCG)溶液浓度、酸碱度、浓度与酸碱度互作对黄壤可溶态、游离态、无定形态和络合态铝(Al)、铁(Fe)和锰(Mn)的影响。结果表明:EGCG溶液浓度对黄壤可溶态和络合态Al、Fe、Mn及无定形态Al、Fe均产生极显著影响,EGCG溶液酸碱度对黄壤可溶态及无定形态Al、Fe、Mn均产生显著或极显著影响,EGCG溶液浓度与酸碱度对黄壤可溶态Al、Fe、Mn,无定形态和络合态Al也有极显著或显著的互作效应。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土壤中3种元素的无定形态氧化物含量与对应的可溶态氧化物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表明EGCG溶液主要通过改变氧化物形态,特别是无定形态氧化物含量,影响元素活化,进而改变其可溶态含量;Al和Mn的活化会使土壤滤液pH降低,在pH降低幅度较大时,可能导致土壤酸化。本试验一方面为研究酸性茶园土壤酸化的来源提供了方向,另一方面也可为植物Al/Mn毒害的防治提供参考,但在利用植物多酚类物质防治土壤Al/Mn毒害的同时要处理好土壤酸化与治理毒害的关系。  相似文献   
74.
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是机体内普遍存在的活性羰基化合物代表成分之一,能够与蛋白质发生羰-氨交联反应,生成老年色素荧光物质。本文探讨儿茶素单体成分对MDA应激引起的蛋白质类老年色素荧光物质生成体系的影响,并对其构效关系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儿茶素能显著抑制MDA诱导的蛋白质类老年色素物质生成,且酯型儿茶素活性较强,抑制作用除与直接清除MDA外,还与其结构的亲核性有关。本研究从一个新的角度揭示了儿茶素抑制羰-氨交联反应是其预防和治疗羰基应激相关疾病的潜在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5.
中国茶叶深加工产业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茶叶深加工产业的发展的历程,剖析了茶叶深加工领域当前面临的质量安全、品质、成本、效益等问题,概述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技术体系。同时,介绍了依托技术创新,值得开发的10个颇具市场潜力的新产品。最后,就中国茶叶深加工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76.
以老鹰茶(Litseacoreana Lvl.var.lanuginosa)粉末为原料,运用回流提取和聚酰胺树脂柱层析方法从中提取和纯化多酚类化合物.先用80%乙醇对老鹰茶粉末进行3次回流粗提,即提取温度100℃,提取时间30、20和10min,料液比1:20、1:10和1:10,多酚粗提率为31.46%;然后调节粗提液pH至2.0,12000r?min-1离心10min,得上清液,上清液中多酚得率为93.59%;用去离子水将上清液稀释到2mg?mL-1,调pH值至2.0,作为上样液,再利用聚酰胺树脂对上样液中的多酚类化合物进行纯化.结果表明:在柱高与直径比22,上样液体积1.5BV,吸附平衡1h,洗脱液依次为少量去离子水和80%乙醇,洗脱液流速6mL?min-1条件下,多酚洗脱率达到97.20%;洗脱液经浓缩后,冷冻真空干燥得到纯度为92.80%的多酚类化合物,多酚提取率为18.06%.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多酚类化合物中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含量为49.82%.  相似文献   
77.
[目的]提高茶树夏季鲜叶的利用率,多元化开发利用黄山茶区大宗茶原料。[方法]取舒茶早、凫早2号茶叶品种夏季鲜叶为原料,参照黄山毛峰和祁门工夫红茶初制工艺,开展了绿茶、红茶适制性研究,分析了茶叶品质特点和儿茶素组分的变化。[结果]夏季鲜叶加工的绿茶、红茶外形条索松,色泽深欠润,毫少,香气低,滋味厚,汤色欠亮。夏季绿茶、红茶中,5种儿茶素总量及组分的保留量高。[结论]利用传统加工工艺不利于改善夏季绿茶和红茶品质。  相似文献   
78.
黄光萎凋对红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萎凋过程利用黄光照射茶叶,分析黄光处理对红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光照射处理对红茶的外形和汤色品质影响较小,香气和滋味品质显著提高,香气的甜度以及滋味的鲜爽度和甜度显著提高。理化分析结果表明,除多酚和可溶性糖外,黄光处理对红茶的儿茶素、茶黄素、氨基酸和香气成分的影响较显著。红茶经过黄光处理后,其儿茶素总量提高21.6%、茶黄素含量提高17.6%、氨基酸含量提高6.8%,香气总量增加21.7%,而醛酮类和烷烯烃类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79.
利用水提法制备绿茶、乌龙茶、红茶、青砖茶和普洱茶提取物,研究5种提取物对体外小肠Caco-2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在相同质量浓度(0.5mg/mL)条件下,5种茶叶提取物均能抑制Caco-2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活性,抑制能力大小依次为绿茶!乌龙茶!红茶!青砖茶!普洱茶;与对照相比,绿茶、乌龙茶、红茶和青砖茶提取物极显著抑制葡萄糖的吸收,但普洱茶提取物的抑制效果并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茶叶提取物抑制小肠Caco-2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能力可能与加工过程中儿茶素的转化有关。  相似文献   
80.
采用自制Franz扩散池,以SpragueDawley(SD)大鼠腹部皮肤为屏障,不同质量浓度的薄荷醇配置茶多酚 溶液体系,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透皮前后的儿茶素组分,并通过计算各组分经皮渗透的累积渗透量(Q)来研究薄 荷醇质量浓度对儿茶素各组分经皮渗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4h内,不同质量浓度的薄荷醇对非酯型儿茶素的 促渗能力都强于酯型儿茶素,其中0.5%薄荷醇和水溶液对儿茶素总量的促渗效果较好;在8~12h内,0.5%薄荷 醇对除表儿茶素(EC)外的儿茶素的促渗能力都强于水溶液,特别是对酯型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 的促渗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