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1篇
  免费   7篇
林业   22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34篇
  1篇
综合类   347篇
农作物   3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49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概述了国外机器翻译研究的现状、展望和存在的问题。围绕机器翻译的理论和方法论进行讨论 ,认为机器翻译、机助翻译、术语数据库翻译 3种方法是目前机器翻译常用方法。指出了机器翻译研究中的突破口问题 ,旨在帮助国内读者和研究者对于国外机器翻译研究有所了解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2.
中国古诗作为一种特殊的语篇,不仅在韵律上具有显著的特点,在衔接、连贯以及篇章结构上也有着独到的特征。本文通过对中国律诗与英文十四行诗比较,发现汉英诗篇不仅韵律上存在较大的差异,语篇上也有着较大不同。韵律方面,汉语律诗的"律"依赖平仄,而英文十四行诗的"律"则依赖重音。语篇方面,英文十四行诗的行文连贯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衔接;汉语律诗则少外在衔接,多重于语义连贯,如大量使用省略,而很少使用指称、替代、连接——这使得语篇紧致、语言凝练。正是有了韵律特征和语篇特征的双重作用,使得汉语古诗铿锵有力,诗"味"盎然。  相似文献   
93.
"课堂环境下"的英语学习"少有习得"(acquisition-poor).外语课堂环境至少有以下含义英语较大程度上是知识而非必需的谋生手段,这一特点常常导致学习动机不足;用于真实交际的语言输入数量严重不足,质量粗糙;外语学用分开;学习难度大、所需时间跨度长、学习过程易受干扰,学习者难以长期保持英语学习自觉性.这些特点影响了二语习得的过程,并与其它因素共同造成外语学习的"费时低效".文章以英语学习为例,论证了自主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指出教师帮助学生获得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94.
将二语习得理论引入高校软件人才职业技能培养中,结合高校学生成长成才的阶段性、发展性规律,提出了高校软件人才职业技能培养四位一体的CEPI模式。该模式以职业兴趣、职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为核心,通过感性认知、理性体验、实训吸收、实习整合等环节,将软件专业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符合企业实际需求、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级软件人才。  相似文献   
95.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个体在获取知识方面的主动建构作用,而学习环境下的四大要素,更是突出了建构主义在第二语言习得方面的积极作用,因为第二语言习得是学习者形成自己中介语的创造性过程,行之有效的建构主义理论为中介语的顺利过渡开辟了捷径。  相似文献   
96.
时间的空间隐喻与英语时态委婉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时态类委婉语是通过运用动词的过去时态构成的.过去时态是距离性的.时间的概念化是通过空间概念隐喻等实现的.人际关系也是通过空间概念隐喻来认知和理解的.过去时态的距离和人际关系的距离相对应,可表示委婉,同时表示关系的疏远.而人际关系的疏远和礼貌只是表面的矛盾,实质是一致的.答案在于心理领土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亲近则随便,尊敬则远之.为了不冒犯别人的心理领土,讲话者就要采取语用策略拉大和对方的心理距离.这就是过去时态委婉用法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97.
《司牧安骥集》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系统论述马病诊断治疗的兽医学著作,原著是唐朝的李石。1959年在全国中兽医会议上,曾被时任副总理邓子恢称为"活马王"的全国著名兽医的裴耀卿先生承担了语释《司牧安骥集》的课题,他用了7年的时间,撰稿50余万字,完成了《司牧安骥集语释》,2004年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98.
对英汉语言交际中经常运用的几类委婉语进行对比分析,以加深对此修辞手段的认识。并指出正确而恰当地使用委婉语,能有效提高交际效果,消除委婉语给跨文化交流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9.
在语用学理论指导的基础上 ,分析了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时的语用失误现象 ,列举了使用“称谓语”、“招呼语”、“称赞语及回答”等经常出现的语用失误 ,并指出了失误的原因及正确的说法。  相似文献   
100.
16世纪中期,中国的茶叶开始运往欧洲,并成为上流人士才能尝到的饮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交通工具的发展,茶饮品逐渐从奢侈品变为了平民饮品,使之成为人们的日常饮料。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喜欢饮茶,还将西方的习俗与传统的中国茶文化融合,形成具有独特西方风情的茶文化。在茶文化影响的背景下,英语中出现了大量有关茶"茶"的词汇,并影响着西方茶文化教育。英语中的Tea来自于中国厦门的发音,它的出现丰富了英语词汇,让中国的茶文化在英语中衍生出很多与茶相关的话句。在一定程度上,发扬并传承了中国的本土文化,让西方国家对我国的认知又多了一些了解。本文从西方茶文化发展入手,通过对西方茶文化教育的分析,探讨茶语在当下英语中的现状和问题,最终给予一些相关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