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69篇
农学   2篇
  3篇
综合类   69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49篇
园艺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通过对甘肃省陇南地区黄牛血液中似伊氏锥虫病原体形态学鉴定。生物学试验。免疫学检测及对病牛的治疗试验证实。该地区部分县黄牛流行的以消瘦,盆血,黄疸或脱尾,干耳及四肢关节肿胀为特征的所谓“脱尾疳”的病原是泰勒锥虫(Trypanosoma theileri)。对病牛分别用喹嘧胺,萘磺苯酰脲治疗,疗效均为60%。2种药物联合应用。疗效达100%。  相似文献   
112.
应用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检测水牛伊氏锥虫IgG抗体,并与间接血凝试验(IHA)进行了比较。检测160份伊氏锥虫疫区水牛血清160份,Dot—ELISA和IHA的阳性率分别为55.63%和53.75%;其中42份虫检阳性血清的阳性率分别为100%和92.86%,两种试验的一致率为95.63%。两种试验的滴度呈显著正相关(r=0.8842)。10份非疫区健康水牛血清两种试验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113.
用改良Baltz无细胞培养系统在27℃和41℃培养伊氏锥虫,27℃培养取得成功,41℃培养失败。27℃培养已持续10个月,培养的伊氏锥虫仍保持其在哺乳动物宿主内的主要形态特征,对小鼠的感染力和致病力,消耗葡萄糖,葡萄糖分解的最终产物为丙酮酸;其群体增倍时间约为24h,DEAE-纤维素分离的回收率仅50%左右,显著长于和低于37℃培养物。文内还讨论了27℃培养伊氏锥虫的用途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4.
嗜皮菌病是国际动物卫生组织(OIE)法定报告B类疾病,是由刚果嗜皮菌引起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以浅表的渗出性、脓疱性皮炎,局限性的痂皮和脱屑性皮疹为特征.  相似文献   
115.
116.
《中国农资》2013,(29):3
<正>本报讯据新华社消息,由中国资本主要参与的非洲最大钾肥基地项目日前在刚果(布)正式开工。根据规划,项目2015年底正式投产,年产120万吨钾肥,预计年销售收入超过5亿美元。该项目位于刚果(布)西南港口城市黑角蒙哥村,总投资额超过13亿美元,由中国春和集团控股上市企业加拿大麦格矿业公司投资,实际开发主体为麦格矿业钾肥刚果公司(MPC)。  相似文献   
117.
家畜伊氏锥虫灭活苗制备及免疫研究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种佐剂制备的伊氏锥虫灭活苗,通过小鼠免疫筛选试验,发现Ⅳ号佐剂苗安全性好,免疫原性强,ES抗原在免疫保护中起重要作用。用Ⅳ号佐剂制备的湖北、江苏、广西株伊氏锥虫灭活苗,通过小鼠和家兔2次免疫,对同株虫体的攻击小鼠分别获得20/20、12/12和20/20的保护,并耐受第2、第3次攻击,免疫期长达3-5个月以上。家兔获得7/8保护,体重明显增加,中和凝集抗体效价1:10-80倍。对照小鼠、家兔全部发病死亡。  相似文献   
118.
本试验对伊氏锥虫表面的非变异性蛋白(/抗原)进行初步研究.以磺基琥珀酰-6-(生物素胺)-已酸盐(Sulfosuccinimidyl 6-(biotinamido)hexanoate)对虫体表面蛋白进行生物素标记,超声裂解后经差速离心  相似文献   
119.
绵羊刚果嗜皮菌病是近年新传入我国的外来人畜共患病种,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法定报告的B类传染病。由于对本病诊断和治疗缺乏基本的认识与经验,绵羊刚果嗜皮菌病的流行也呈现"疫情频次增多、疫点增多、治愈率低、致死率高、经济损失逐年加大"的特点。由于刚果嗜皮菌病可以大大降低羊毛、皮张和肉品质量,甚至造成大量死亡,给养羊业的发展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20.
1病原及其传播 牛、羊嗜皮菌是由刚果嗜皮菌引起牛、羊皮肤传染病,以形成局限陛痂块和脱屑性皮疹为特征。刚果嗜皮菌为革兰氏阳性、非抗酸的需氧或兼性厌氧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