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69篇
农学   2篇
  3篇
综合类   68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49篇
园艺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81.
本文分别用鼠抗TNF单克隆抗体T_5和E_6,通过ELISA对伊氏锥虫阳性血清中TNF进行了检测。在受检的164份血清中,T_5检测出现28份阳性血清。E_6检测出现22份阳性血清。两种单抗检测后均为阳性反应的有21份血清,其阳性检出率为12.80%。阳性血清中TNF的含量平均为180ng/ml,范围在0.36ng/ml—1600ng/ml之间。结果首次证实伊氏锥虫感染时TNF的存在,对进一步研究伊氏锥虫的免疫及免疫病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2.
笔者在该病多年诊治中,对发病牛只(品种为滨湖水牛,一般为3~6岁,体重300~500kg)采用如下方法进行治疗,获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1治疗方法对危重病牛,首先用葡萄糖生理盐水500mL×5瓶+Vc2mL×10支,一次性静脉滴注,第2d再行使用抗锥虫药拜耳(205),按10mg/kg+葡萄糖生理盐水500mL颈静脉滴注,第2d再行使用抗锥虫药拜耳(205),按10mg/kg+葡萄糖生理盐水500mL颈静脉滴注。对临床症状较为明显的病例,使用拜耳(205),按12mL/kg+等渗生理盐水500mL,一次性颈静脉滴注。对未…  相似文献   
83.
耕牛锥—46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4.
伊氏锥虫在我国流行面广,因而地理株众多。在进行免疫诊断时,已发现用某株锥虫制成的抗原对其他株锥虫病的诊断出现敏感性和特异性不均一的现象[’1。王祥生等用异种锥虫进行了交叉兔疫试验’‘’。有关不同株锥虫之间交叉免疫保护试验,还未见有人研究,本试验对此作了初步探讨。材料与方法】.虫株新疆骆驼株(XJCA)和安徽水牛株(AHB)均为本实验室液氮保存。2.试验动物昆明系小白鼠30只,体重20g左右,雄性。购自上海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乙。3.抗原制备保存于液氮中锥虫取出复苏后经小白鼠继代,大白鼠扩增后,按an-ham等(1…  相似文献   
85.
刚果12号桉无性系林分生长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粤西短轮伐期刚果12号桉无性系林分及经选育的优良无性系W5的幼林生长情况,对其作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刚果12号桉优良无性系W5在夏季造林的6个月生幼林平均树高2.9m,平均胸径1.8cm,生长整齐,已进入郁闭。7年生刚果12号桉无性系林分,树高速生期在1—4年,峰值出现在第1年;胸径在2—5年,连年生长量在2.1—2.2cm,峰值不明显;胸高断面积、材积在3—7年,前者峰值出现在第5年,后者生长呈逐年上升,尚未出现峰值;其前3年生的生长规律与3年生无性系林分的生长规律较一致。林分立木胸径与冠幅直径间存在着线性相关.相关极显著。  相似文献   
86.
体外培育抗苏拉灭伊氏锥虫克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3个苏拉灭敏感的伊氏锥虫原种的克隆连续培养于改良Baltz无细胞培养系统中,通过逐步提高培养基中苏拉灭的含量,培育了3个抗苏拉灭的伊氏锥虫克隆─JGc1-160、JX-1c1-160和ZJc1-140。它们体外药敏试验的IC50依次为358.5、412.3和246.4μg/mL,是各自亲本克隆的1292.5、1874.1和1760.o倍;小鼠治疗试验的CD100,对免疫功能正常小鼠依次为80、120和30mg/kg,为各自亲本克隆的5.3、8.0和3.0倍,对免疫抑制小鼠为250、300和100mg/kg,分别是相应免疫正常小鼠的3.1、2.5和3.3倍。试验结果表明,抗锥虫药治疗剂量不足和宿主免疫功能不全是导致产生抗药虫株的重要因素,各自既可单独发挥作用,又可相互协同。本文报道了体外培育伊氏锥虫抗药虫株的方法,这一方法对研究锥虫抗药性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7.
为建立一种特异、快速的媾疫锥虫检测方法,本研究通过PCR方法从马媾疫锥虫动基体基因组中扩增得到395 bp的特异的保守序列,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标准品,以10倍倍比稀释的质粒标准品为模板,进行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扩增并制作标准曲线,建立马媾疫锥虫荧光定量PCR的检测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检测灵敏度可达到1拷贝/μL,并且与马属动物其他传染病无交叉反应。其组间及组内变异系数分别小于3.183%和3.842%。该方法的建立为快速及特异性检测马媾疫锥虫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8.
在非洲的维多利亚湖畔,曾流行过一种奇怪的病———嗜睡症。患者的症状表现为全身发热,整天昏睡不醒,最后极度衰竭而死亡。这种"嗜睡病"流行速度非常快,在非洲的一些村镇曾夺去了数十万人的生命。后来人们研究才发现这种"嗜睡症"的传布者是一种微小的原生动物———锥虫和一种叫舌蝇的昆虫。锥虫长约  相似文献   
89.
为了解伊犁河谷区域虻的分布及其携带伊氏锥虫的情况,通过对虻的形态学鉴定及其特异性基因(CO1)和携带病原18S rRNA基因扩增、测序、同源性比对,鉴定和检测了采自伊犁河谷区域的虻及其携带病原情况。结果显示,所采集的虻为原虻属秋季原虻种,PCR扩增虻CO1基因和马伊氏锥虫18S rRNA基因序列分别为653 bp和205 bp。结果发现,秋季原虻的CO1基因与已发表的丹麦株(MT584147.1)同源性为98%,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在156只秋季原虻中携带伊氏锥虫的有9只,阳性率为5.7%(9/156),其阳性条带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已发表的伊氏锥虫基因同源性为99%。试验结果表明,结合形态学分类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虻样品进行鉴定操作简单、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90.
刚果12号桉优良无性系热研B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经过10年的试验观察,表明刚果12号桉热研B号无性系速生高产,与实生树(对照)比较,平均树高高出15.2%~21.5%,平均胸径大18.79%~45.3%,蓄积量多85,5%-254.4%;抗风性强,断倒率在6%以下,且木材基本材性优良,适宜在海南省范围内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