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3篇
  2篇
综合类   31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正>1病原物和症状1.1病原物病菌属鞭毛菌亚门,其孢子囊呈菌丝状膨大,分枝不规则,卵孢子在随病残体的土壤中越冬,条件一旦适应,可以萌发,产生芽管直接侵入幼芽和幼苗基部,顶端膨大后,形成孢子囊,最适温度为30℃,最高温度为40℃,在8-9℃条件下也能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22.
 对马铃薯晚疫病菌 [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 Bary] 卵孢子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卵孢子菌系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卵孢子形成的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在黑麦A培养基中卵孢子产生的量最多,其次是燕麦培养基,V8培养基最少,在Mira品种上卵孢子产生量最多,而在PB06上只有少量产生,在10℃下产生卵孢子的量最多,15℃最少。用液体培养基产生的卵孢子悬浮液涂于黑麦A抗菌素培养基或直接挑单卵孢子培养于黑麦A抗菌素培养基上,获得单卵孢子菌落,继续培养获得单卵孢子菌系。以A1和A2孢子囊等量混合制成悬浮液,接种于Mira叶片上,获得卵孢子群,经穿薯片培养获得卵孢子群菌系。将获得的单卵孢子菌系和卵孢子群菌系进行交配型、抗药性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所测的18个卵孢子菌株中,有17个为A2交配型,1个为A1交配型;占75%的卵孢子菌株对甲霜灵表现为中抗,25%的表现为抗性;对非水平抗性品种表现为较强的致病性,而对水平抗性品种的致病性较弱,不同的卵孢子菌系的致病性表现较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23.
中国发生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thora infestans)A_2交配型   总被引:31,自引:5,他引:31  
北京,内蒙古、山西和云南省等省区的10个菌株,在黑麦琼脂培养基和立马豆V—8琼脂培养基上进行交配型试验,发现其中3个菌株为A2交配型,7个菌株为A1交配型。A2交配型菌株采自内蒙古自治区和山西省。对卵孢子、藏卵器和雄器的形态进行了描述。te,a*ffn.WhetherA,existsornotinChinahasneverbeenstudiedbefore.In1995webegantheillvestigationanddiscoveredA,inChina'Thepreliminaryresultsofthestudywerepresentasfollow.TheobjectivesofthisstudyistofindoutbysurveywhethertheA,matingtypeexistsinChina,andfurtherresearchontheimmigration,movement,reasonfordevelopmentandepidemiologyoftheA,wouldbecarriedoutlater.1Materialsandmethodsl'1COllectionofsamp?  相似文献   
24.
研究的目的是寻找一种能够促使大豆疫霉菌卵孢子在短时间内大量萌发的方法。结果表明,卵孢子菌龄、预处理温度、化学物质及其浓度在某种程度上均影响大豆疫霉菌卵孢子的生活力。胡萝卜琼脂平板上24℃密封培养条件下,30d菌龄的卵孢子中只有10.56%处于萌动状态,但经0.4%的KMnO4处理20min 或35℃处理5d后,萌动率分别提高到58.49%和83.55%,但并不萌发。以3ml大豆感病品种Sloan的根系分泌物为培养液,26℃黑暗或光照培养7d即可获得80%以上的卵孢子萌发率。  相似文献   
25.
为探究大豆疫霉Phytophthora sojae卵孢子在黑龙江省土壤中的越冬存活率及其与所处土壤深度和媒介的相关性,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为报告基因,将培养基及病残体中的大豆疫霉卵孢子分别接种到试验田框栽土壤表层下不同深处,检测其卵孢子的越冬存活率,同时在框栽中定量播种不含任何已知抗疫霉根腐病基因的大豆品种Sloan(rps),苗期调查其发病率。结果表明,大豆疫霉卵孢子在黑龙江省土壤中的适生性较强,可在5~15 cm深度土壤中安全越冬,越冬存活率高达81.67%~96.33%。卵孢子越冬存活率与其所处的越冬媒介关系不大,而与土壤深度有关。在5~15 cm范围内,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卵孢子越冬存活率增加。处于深层土壤中的卵孢子更容易打破休眠,进入萌发前的萌动状态。各处理间卵孢子越冬存活率的显著性差异并未在发病率上表现出来,说明除了土壤深度外,还有其它因素影响发病率。  相似文献   
26.
谷子白发病菌卵孢子重寄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从谷子白发病菌卵孢子上分离筛选出对谷子白发病具有生防潜力的重寄生真菌,通过石英砂振荡去除卵孢子表面附着物,利用孢悬液稀释点样和尖端菌丝分离法对重寄生真菌进行分离纯化,采用形态学与真菌r DNA-ITS序列分析对分离出的重寄生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谷子白发病菌卵孢子上重寄生r有层出镰孢菌(Fusarium proliferatum)、拟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和半裸镰孢菌(Fusarium incarnatum)3种镰孢属真菌。  相似文献   
27.
异宗配合疫霉同宗配合形成卵孢子的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菌株存放6-24个月、菌丝损伤、土壤浸出液和绿色木霉可诱导槐生疫霉、掘氏疫霉和烟草疫霉部分A2交配型菌株产生卵孢子,表现同宗配合特性,而A1交配型菌株一般较稳定,樟疫霉仅在土壤浸出液和绿色木霉的刺激下,部分A2交配型菌株才形成卵孢子,但是,根据Zentmyer方法制备的刺槐和雪松的根浸液对上述4种疫霉的卵孢子产生均无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28.
大豆疫病卵孢子萌发的显微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大豆疫病PhytophthorasojaeKaufmann&Gerdemann作为典型的土传真菌病害,随病土远距离传播的卵孢子是病菌扩散的主要来源。国内外许多专家都认为该病不能种传,周肇蕙和严进发现:通过人工接种大豆疫霉可以得到有卵孢子的病种子,认为该病可以种传[1~2],但种子中卵孢子的活性测定仍未解决。在大豆种子上产生卵孢子的大豆霜霉Peronosporamanshurica(Naoum)syd.ex.Gaum.与疫霉卵孢子形态很难区分,而卵孢子的萌发国内详细报道甚少,JimeneB等人曾报道过用土壤提取液…  相似文献   
29.
同宗配合的马铃薯晚疫病菌曾在中国被发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河 《植物病理学报》2002,32(4):347-350
 在1964年分离的84株菌中,有一株从甘肃岷县隆安洋芋马铃薯病薯上分离到的晚疫病菌,不经交配即能在纯培养上长出具有典型的围生雄器和藏卵器的卵孢子。经单孢子囊或单游动孢子分离都证明这一特性能保持下来,说明该菌是同宗配合交配型。致病性试验也证明是标准的晚疫病菌。由此可见,马铃薯晚疫病菌除异宗配合外还存在同宗配合形成卵孢子的这一条途径,虽不普遍但不应忽视。  相似文献   
30.
福建省致病疫霉交配型分布及对甲霜灵的抗药性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为明确福建省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 Bary交配型分布及对甲霜灵的抗性情况,对1999~2002年分离的致病疫霉进行了交配型和抗药性水平测定.发现福建省同时存在致病疫霉的A1、A2两种交配型菌株,被测定的89个菌株中,73个菌株为A1交配型,16个为A2交配型,分别占82.1%和17.9%;对甲霜灵抗药性测定表明,高抗、中抗和敏感菌株分别占36.0%、48.3%、15.7%,不同菌株对甲霜灵的敏感程度差异很大;离体测定对甲霜灵的敏感性表明,1.0μg/mL甲霜灵对敏感菌株的平均防治效果为68.7%,而500μg/mL浓度对高抗菌株的防治效果仅为69.7%,说明致病疫霉对甲霜灵产生高抗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