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71篇
农学   35篇
基础科学   56篇
  13篇
综合类   585篇
农作物   103篇
水产渔业   37篇
畜牧兽医   151篇
园艺   74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我国古代的铁锄,是传统农业中典型的中耕除草工具,是非常重要的颇具代表性的生产设施。春秋战国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铁锄几经变化,多次改进——调整器身结构与形状,不断适应种植业劳动的需要,屡屡提高工作效率,为中华民族历代农业经济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春秋战国时期的铁锄古代民间在耕地整地、播种(包括施肥)后,便进入田间管理的另一  相似文献   
22.
在悠久的中国历史中,自封建阶级产生,古代社会的本质就是男权社会,封建伦理道德纲常维护着社会的秩序和发展,男尊女卑是不可逾越的社会定位,女性只能依附仰赖男性才能生存,女性的权利和生命都受到轻视。但女性的存在却是古代社会不可或缺,不能忽视的,她们在特定社会要求的限制下演绎自己的命运,或屈从,或抗争。从中,我们可以从她们身上得到许多启迪和感悟,有继承发展,也有批判反思。  相似文献   
23.
我国古代桥梁建筑各具特点,建筑技术一直领先于其他各国,建筑工艺非常精巧,主要特点表现为,取材经济实用,跨径恰到好处,基础工程因地制宜,施工方法巧夺天工,拱桥设计精美绝伦,理念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24.
新元古代晚期发生了地质历史上全球范围内最大的无机碳同位素(δ13 Ccarb )负漂移事件,也被定义为“Shuram曲线( SE)事件”。传统观点认为SE事件反映了这一时期海洋碳循环的异常波动,极有可能源于海洋中超大型溶解有机碳库的氧化。然而,此种机制难以解释SE事件中部分现象如全球有机碳同位素(δ13 Corg )较大的差异性。近几年来,不断有学者质疑上述观点,并认为SE事件遭受了成岩作用而不能反映原始的海洋碳循环过程。这一机制得到该时期碳酸盐岩氧同位素(δ18 Ocarb )与δ13 Ccarb间线性关系的支持,但难以解释SE事件中部分特征如SE事件的全球性。因此,目前关于SE事件的两种机制均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  相似文献   
25.
众所周知,睡眠如同吃饭,皆为养生要务。有的医家提出;"健康的体魄来自睡眠",因为睡眠左右人体的免疫力。人体健康与否,取决于免疫力的强弱,免疫力强,就能抵御各  相似文献   
26.
朱鹮故乡情,红鹤寄方舟。踏遍千山万水,七子躲山沟。  相似文献   
27.
自古以来梳头作为保健方法之一,为历朝历代养生学家所推崇。中国古代典籍《养生论》中就有"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之说。此话有两重含义,一是梳头可以养生,二是春天这个季节最适宜梳头养生。中医认为,经络遍布人的全身,人体内外上下,脏腑器官的互相联系,气血的调和,要靠这些经络起传导作用。人的气血靠经络而通达全身,发挥其生理效应,营养组织器官,抗御外邪,保卫肌体。而人的头为身主宰,诸阳所会,百脉相通,发为血之余、肾之华。人体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都汇聚于头部,有近50个穴位,人的头顶有"百会  相似文献   
28.
正人间四月天,正是放风筝的好时节。根据我国古代文献记载,人们常把风筝列在"岁时风俗"的类别,不管当年的春天来得早或晚,人们只要看到空中飘飞的各式风筝就会知道春天的脚步已经逼近。因此有诗云:"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绿油油的草地、海蓝蓝的天空,紧握手中的长线,仰望着风筝奔跑……一幅多么美好的画面。清明,一起放飞心情、放飞希望。  相似文献   
29.
《农业考古》2015,(1):4
<正>一、《农业考古》杂志是由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面向海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国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以学术性为主,兼顾资料性、知识性,欢迎着重从考古学、民族学和文化学角度研究我国古代农业历史的论文、简报及调查报告等稿件,也欢迎其他关于国内外农业史方面的文章。二、《农业考古》为双月刊,其中第1、3、4、6期为综合性(农、林、牧、副、渔等)农史研究,第2、5期  相似文献   
30.
<正>一、《农业考古》杂志是由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面向海内外公开发行的中文核心期刊,以学术性为主,兼顾资料性、知识性,欢迎着重从考古学、民族学和文化学角度研究我国古代农业历史的论文、简报及调查报告等稿件,也欢迎其他关于国内外农业史方面的文章。二、《农业考古》为双月刊,其中第1、3、4、6期为综合性(农、林、牧、副、渔等)农史研究,第2、5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