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20篇
农学   30篇
基础科学   39篇
  13篇
综合类   500篇
农作物   66篇
水产渔业   26篇
畜牧兽医   120篇
园艺   56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31.
132.
故事类鱼神话是形象类鱼神话的一个发展。故事类鱼神话不象变异类鱼神话那样原始、粗犷,而是经过了简单的艺术加工.赋予一定的故事情节,并多以人的活动为主,鱼的变化与人的活动结合,使人感到神奇奥妙,变幻莫测。下面我们就来一睹故事类鱼神话的斑斓风姿。  相似文献   
133.
"天人合一"思想指出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提出了崇尚自然、尊重天地等生态伦理观念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德规范,这一思想对当今的森林文化建设具有较大的启迪作用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4.
黄粒稻是我国古代从新罗引进的一种优质稻种,主要在九华山地区栽种,宋代最为盛行,之后渐趋减少。因为它主要在九华山地区种植,所以我们习惯称之为"九华山黄粒稻"。九华山黄粒稻不同于现在我们所说的黄粒米,黄粒米是一种胚乳呈黄色的米,主要是由于稻谷收获后未能及时干燥或贮藏时通风、温度等不当造成的,食用后对人体有害,与黄粒稻有质的区别。目前学界对  相似文献   
135.
刘云 《农业考古》2012,(6):60-65
土地登记是中国古代帝制国家管理社会的基本制度之一,并据此建立国家赋役制度,这必然形成一系列簿籍制度,其中就包含了土地管理制度。(1)换言之,赋役簿籍是中国古代国家行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朝廷编户齐民的主要外在形式,是朝廷向民众征派赋役的主要依据,也是国家沟通社会的主要纽带之一。所以有学者认为簿籍  相似文献   
136.
赵美岚  黎康 《农业考古》2012,(6):111-115
作为明末博学多才的卓越科学家,徐光启(1562—1633)"生平所学,博究天人,而皆主于实用",(1)在数学、天文、历法、农田水利等众多学科领域内都取得了丰硕成果。特别是对于农事农学,"尤所用心。盖以为生民率育之源,国家富强之本"。(2)徐光启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行为选择,其既有中国传统农本思想的影响,也是时代要求和其自  相似文献   
137.
"人类文明的起源无疑地是以农业为先导的,农业生产是文明产生的先决条件,农业文明本身就是初始意义上的文明。"[1]儒家思想在我国持续数千年,对我国古代乃至现代都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它的影响渗透到各个领域,其中在农业领域也是其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古代先贤孔  相似文献   
138.
一、重农抑商法律的肇始考察中国历史,尽管学者在反思春秋以前的中国传统社会是否真正实行过重农抑商的政策,但春秋以前不存在本末之说和重农抑商的思想则是可以确定的。  相似文献   
139.
马晗 《农业考古》2012,(3):371-372
所谓"阅读疗法",一般是指读者针对自身存在的不良情绪与疾患,通过阅读有关的书籍,以达到缓冲或消除心理、生理疾患,促进身心健康,提高生活与工作质量的一种方法。"阅读疗法"这一概念虽来自国外,但是在对阅读能够治  相似文献   
140.
中国古代各朝代选拔官吏虽形式不同、内容各异,但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和巩固着自己的统治.尤其是产生于隋唐的科举考试,经后来历朝的完善,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成为封建社会的重要选官途径.本文在阐述中国古代各朝代选官制度的基础上,浅析了科举考试这一在今天仍有影响的选官制度的利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