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20篇
农学   30篇
基础科学   39篇
  13篇
综合类   500篇
农作物   66篇
水产渔业   26篇
畜牧兽医   120篇
园艺   56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天津蓟县(古渔阳)盘山的祐唐寺(也叫千象寺),为唐代开元年间兴建。古寺遗址幸存的《祐唐寺剏(音chuàng,同创)建讲堂碑,为辽圣宗(耶律隆绪)统和五年(公元987年)建树。碑文中记载:“夫幽燕之分,列郡有四,蓟门为上,地方千里,籍冠百城,红稻香耕,实渔盐之沃壤。”……  相似文献   
92.
禺斤 《农业考古》2003,(1):145-151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在人类社会生活中 ,物质生产活动是处于第一位的最基本的活动。相应地 ,任何一种技术首先应是一种解决、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和矛盾的生产技术 ,而生产工具便是进行这种解决和协调的最重要的媒介 ,它直接体现了技术文明的本质属性。显然 ,古代生产工具应是技术文明的基础和主体。在生产工具中 ,农具 ,尤其是铁制农具则又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在战国时期开始大量出现并逐渐普及 ,进而最终将石和青铜农具从生产领域中排斥出去 ,使生产工具发生了第一次革命性变革 ,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铁器时代 ,在我国长达二千三…  相似文献   
93.
余炳贤 《农业考古》2003,(4):119-119
中国古代祭祀的主要对象是天与祖先,即所谓传统的“尊天祭祖”,旁及一些别的神祗。祭祖和祭神的内涵是不同的,祭神出于畏惧心理,祭祖则出于爱敬心理。祭祖的作用在于强化本姓子孙的血缘观念,强化一种属于同一种族的“认同”意识,生发出同出于一“根”的自豪感。于是达到家庭成员和睦友善,精诚团结。祭礼  相似文献   
94.
方健 《农业考古》2002,(2):283-287
《大观茶论校证》刊行后 ,陆续收到师友来信 ,勉励我把这项工作进行下去。事实上 ,唐宋茶书的校证和辑佚已经完成。最难的《茶经》 ,经文史学界师友和版本目录专家的审阅 ,亦于年前写定。拟以《陆羽及其 <茶经>研究》为题谋求单独出版 ,这也许是最接近陆羽写本的本子。关于各书  相似文献   
95.
在历史上,古代中国对西方贸易中,茶叶出口占据了巨大份额,基本占据了垄断地位.因此,在茶叶原产中国的问题上始终都没受到什么挑战.直到1823年与1824年英国驻印度的殖民官员勃尔基兄弟相继在印度发现了野生大茶树,(1)从此开始了一场茶树原产地之争.1877年,英国学者贝尔登在其著作<阿萨姆茶树>中肯定地说中国和日本的茶树,是"由印度输入"的.而1911年出版的<日本大辞典>收入了"茶的自生地在印度阿萨姆".(2)"茶源印度说"还衍生出了"多源说",在1935年被美国学者、著名茶学权威威廉·乌克斯写入了<茶叶大全>--这在当时是一部具影响广泛的权威著作.(下转289页)  相似文献   
96.
中国古代生态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方 《经济林研究》2001,19(2):27-28,64
本文从天人合一,天地的客观性与规律性、天地之演化三个方面研究和论述了中国古代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97.
陶德臣 《茶业通报》2007,29(2):88-91
中国是世界茶叶原产地,千百年来中国茶叶不但独占世界茶市,是世界茶叶消费的唯一来源,而且外销历史悠久,在中国古代贸易中地位特突。研究中国古代茶叶对外贸易,实质上就是研究世界古代茶叶贸易。综观中国古代千余年的茶叶外销史,具有五大显著特点:古代中国茶叶外销史源远流长,唐代中期得到发展,十八、十九世纪异军突起;茶叶贸易开展的地区及发展速度极不平衡;外销茶区、外销茶类格局基本形成;茶价呈螺旋式下降;茶叶对外贸易的繁荣是各种因素整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98.
The growing set of fully-sequenced angiosperm genomes highlight the role of polyploidy in angiosperm evolution, and suggest that even the high level of importance we had already attributed to this mechanism was inadequate. Gene loss following whole-genome duplication events has contributed much to the incongruities that we observe in comparative genetic maps, and presumably has also contributed to functional divergence of taxa. Ancient genome duplication has several consequences for levels and patterns of variation in modern plant populations, in particular contributing to the relatively conservative evolution of duplicated genes even at distant locations from one another in the genome. Comparison of gene retention/loss following independent whole-genome duplication events suggests patterns that may be relevant to the survival and productivity of newly-formed polyploids, with numerous implications for crop improvement.  相似文献   
99.
 中国早在先秦时期就产生了对森林保持水土作用认识的萌芽,汉晋时期对此有了初步的认识,唐宋时期有了明确的认识,明清时期产生了普遍的认识。古代人通过对森林实行“以时禁发”、注重森林防火、严禁砍伐和毁坏森林、划定森林“保护禁区”等措施,实现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提倡营造护堤林、边防林、行道树、风水林等植树造林的实践活动,发挥森林保持水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0.
论中国古代农业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明 《甘肃农业》2005,(12):192-192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类社会中最早出现的产业,它是随着社会分工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发展的。生产工具的进步,是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社会大分工进一步深化,将农业进一步细分为种植业、畜牧业,使农业进一步分化为多层次、多系统的产业结构,成为我国古代产业的主要内容。本文根据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产生与发展历史,分不同历史阶段论述了我国古代农业的产生与发展。了解我国古代农业进而了解我国古代农业对我国现代农业的影响,古为今用,对发展现代农业生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