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7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45篇
林业   38篇
农学   147篇
基础科学   8篇
  8篇
综合类   898篇
农作物   106篇
畜牧兽医   54篇
园艺   241篇
植物保护   25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3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用组织培养技术将富士苹果茎尖外植体建立在MS培养基中,形成试管苗。取4—6周龄的茎与愈伤组织,徒手切取约1mm厚的横切面,印迹在硝化纤维膜上。印迹组织经封闭后,与CLSV碱性磷酸酶标抗体反应。对反应结果进行显色。感染CLSV的印迹组织呈紫色反应,正常组织无显色反应。结果表明,该方法十分容易检测印迹组织中的CLSV。带毒愈伤组织较茎的显色反应敏感,显色反应时间仅为茎的一半(15min)。CLSV在愈伤组织中有两种分布情况:一是所有组织均有显色反应;二是呈不均匀分布。CLSV在茎组织中有三种分布情况:第一,除髓部外,表皮、皮层及维管系统中均有分布;第二,不均匀分布,CLSV集中分布于表度组织中,在皮层及韧皮部仅有少量分布;第三,“嵌合”分布,即同一种组织中部分组织带毒,部分为正常组织。  相似文献   
13.
芹菜保护地栽培主要病害有芹菜斑枯病和叶斑病 ,以叶、茎危害为主。防治措施 :1 种子处理 采用温水浸种法 ,将种子置 4 8℃~ 5 0℃温水中 ,并加以搅拌 ,30min(分钟 )后转用冷水浸 2 0min(分钟 ) ,滤出晾干播种 ,可杀死种子上的病菌。2 实行轮作 这两种病菌均可在土壤中存活 ,实行 2~ 3年轮作可减轻发病危害。3 控制温度 白天一般控制在 15℃~ 2 0℃ ,高于 2 0℃应通风 ,夜间控制在 10℃~ 15℃ ,缩小昼夜温差 ,减少结露。4 摘病叶 发病初期 ,将发病株的病叶和底部老叶摘除 ,带出棚外深埋 ,防止传染。5 合理密植 科学灌水 ,栽培…  相似文献   
14.
玉米弯孢叶斑病菌生理分化和分子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论文采用同工酶电泳技术、鉴别寄主鉴定技术、基因组随机多态性扩增技术(RAPD)及人工诱变,从寄主一病原互作角度研究了玉米弯孢叶斑病菌的遗传、变异与致病性分化,明确了该病菌存在致病性分化和生理分化,并从遗传物质DNA水平证实病菌致病性分化并非是表型差异,而是一种基因的分化,具有较稳定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5.
"圣女"是台湾农友种苗公司培育的早熟、抗病、高产、质优的小型番茄.成熟期80 d(天)左右,高抗病毒病和叶斑病,植株高达2 m(米)左右,结果多,一株可结500多个果,每667m2(平方米)产量均在5000 kg(公斤)以上.果实呈枣型,外观艳丽红亮,单果重14g(克)左右,果实含糖10度,酸甜适宜,肉多籽少,口感非常好,同时又有不裂果、耐贮运的特点.是保护地小型番茄栽培创高产高效的最佳品种.具体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6.
刘永琴 《植物医生》2003,16(6):10-11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是近年来在北京、河北、河南、山东、辽宁、吉林、陕西等北方玉米产区新发生的重要病害之一。该病发生蔓延快,危害严重,一般减产10%~30%,个别严重地块可达60%以上,对玉米  相似文献   
17.
引起糖甜菜细菌性叶斑病的萎蔫短小杆菌新致病变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5年在内蒙古临河市新发现了糖甜菜细菌性叶斑病,从病斑所分离的10个细菌菌株经柯赫氏法则验证,均确系该病的病原菌。采用形态观察、表型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测定、数值分析、血清学反应、细胞化学成分分析、DNA G+C mol%和DNA-DNA同源性测定进行了鉴定,并与植物病原棒形细菌15个标准菌株进行了比较。该病原菌为革兰氏阳性细菌,不规则短杆状,有一根鞭毛、亚极生或侧生,结合其生理生化特性、细胞化学成分和DNA G+C mol%和DNA-DNA同源性测定结果,认为应属于短小杆菌属(Curtobacterium)的萎蔫短小杆菌(Cur. flaccumfaciens),数值分析也支持这一结论。此外,据血清学反应结果及其对短小杆菌属的其它植物寄主的致病情况,认为该病原菌应是萎蔫短小杆菌种下的一个新的致病变种,定名为Curtobacterium flaccumfaciens pv. beticola pv. nov. Chen et al.,2000(萎蔫短小杆菌糖甜菜致病变种)。  相似文献   
18.
玉米叶斑病药剂防治试验郑明祥胡盛根胡务义(浙江省淳安县农业局317007玉米叶斑病是玉米上普遍而又严重的病害。淳安县是一老病区,常年种植玉米13万亩左右,发病8万余亩,约占总面积的61.5%。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每年因病害损失达170余万公斤。因此,我...  相似文献   
19.
玉米叶片受新月弯孢菌侵染后的细胞病理学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与细胞化学技术研究了玉米叶片受弯孢菌侵染后的超微结构和细胞壁的组成成份变化。透射电镜观察发现,病菌侵入后,菌丝先在寄主细胞间扩展,随着寄主细胞病变、坏死,菌丝可进入寄主细胞形成胞内菌丝。随病菌侵入和在寄主体内扩展,寄主细胞先后发生了一系列的超微结构变化,叶绿体、液泡等细胞器解体,出现质壁分离现象,并最终解体、坏死、变形。细胞化学标记定位发现,受侵寄主细胞壁中纤维素、木聚糖和果胶质的标记密度明显低于未接种的健康组织,表明细胞壁降解酶(如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果胶酶)的产生与病菌侵染和致病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为了筛选防治太子参叶斑病的理想药剂,分别在施秉、余庆进行了4种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4种药剂对太子参叶斑病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显著优于清水对照处理,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微乳剂与50%嘧菌酯水分散粒处理防治效果相当,防效较好,预防效果最差的是10%氟硅唑水乳剂。在发病前开始用药,间隔10d施药1次,连续施药2~3次,可有效控制太子参叶斑病的蔓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